匈奴王庭不似长安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那里只有旱季雨季之别。今天晚上是王庭旱季很多听中的某一天。闪烁着群星的夜空格外璀璨,真是星若汉天空。较之明亮圣洁的月亮群星也就显的十分暗淡,柔和的银色月光漫洒在帐篷光洁的壁墙上,帐篷里不用点羊油灯也看的十分清楚。
我满腔“报复”的瞧着眼前这个匈奴女人。要不是身处这个不信仰仙人的国度,真会让我怀疑此女是仙子下凡。我一时诗性大发,咏诵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几回。”
可惜此女是匈奴人,不通汉语,对我的千古绝句无动于衷。从一进帐篷她就如同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兔子满是惊恐的睁大眼睛望着我,便是这一望,我心理需求的报复快感迅速升华成生理需求的性爱快感。我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褪尽她她的衣服,然后和她一起在这浪漫的银色月光中共赴巫山云雨。
翌日,早上,我发现床单上面有鲜红色的血迹,心惊不已。一个这么漂亮的女人在伊稚斜身边是如何保住了**之身的呢?我想找堂邑父来翻译,让她讲讲自己是怎样伴于虎傍而未遭虎害。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做法,如此隐秘的话题还是不要让第三者知道的好。
伊稚斜大概是怕我逃跑,所以对我特别恩待,衣食住行无一稀缺。堂邑父就没我幸运了,他原来是匈奴的身份被发现,一直写给他定了“匈奸”罪,要杀头。我跑去苦苦哀求,伊稚斜这才勉强松口,他说,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于是堂邑父让伊稚斜派左贤王押送着到各个部落去批斗。这期间,我充分享受了美好的生活;白天骑高头骏马带上我那漂亮的匈奴女人四野游荡,晚上夜幕降临,我就抱者我那漂亮的匈奴女人,**,鸳鸯戏水,巫山云雨,昼夜狂放,好不乐哉!
很快一年过去了。我学会了不少匈奴语,知道了我那漂亮的匈奴女人娇名唤作独孤珈若。同样珈若也在我的悉心教导中学会了不少汉语,她发音最准的一个词是“巫山”。我们已经能够正常交流。我想珈若询问起她是如何保住**之身。珈若羞涩的告诉我说,刚开始伊稚斜对她也有过野蛮行径,但一只蝎子准时出现替他找回了人性。匈奴人是十分忌讳蝎子的,认为蝎子是不祥之物,伊稚斜此人善于联想,他由蝎子连累到XX身上,认为她是不祥之人。从此便不再近其身,以致邪又不愿尤物被别人占了去,想来想去乃留于帐中斟酒。我想伊稚斜在把XX给我时一定喝高了。
记忆里我自此后再也没有踩死过一只蝎子。
第二年很快过去了。珈若生下了一个胖小子,我给他取名:张小骞。堂邑父终于开完批斗会返回,他瘦的走了型,从远处看去,会错觉的以为是一根竹竿。
第三年也很快过去了。我儿子张小骞一岁了,堂邑父的形象恢复大好,多亏了我和珈若给他的照顾。
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第八年,第九年,都很快过去了。
第十年到来的那天早晨,我对堂邑父说:“我们得想个办法逃出去了,说不定皇上以为我们都死了呢!”
当夜我和堂邑父制定了一个出逃计划。由堂邑父去羊棚放了一把火,我杀死马厩的守卫士兵,盗取两匹匈奴贵族专驭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大火借风势肆虐蔓延,速度不亚于我当年扒珈若的衣裳。看到所有的匈奴士兵呼天叫地的去救火,我和堂邑父一翻窃喜,跨上汗血宝马将欲乘风归去。珈若拉住我的衣袖,哭泣者说:“你不要我和儿子了吗?”
我拉住马缰安慰她说:“皇帝对我寄予了厚望,我不能有负于陛下,你带者儿子好好生活,待我完成联合大月氏国的重任,打败匈奴,我就来接你去长安,那里生活富裕,衣物美食享之不尽。。。。。。”
堂邑父看到匈奴士兵快将火扑灭,催促说:“快了吧,不然再等十年也说不定。”
我心下一狠,驭骑西去,身后隐隐传来XX和张小骞的哭声。
我们二人历千幸万苦,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第一个西域国家——大宛。
大宛国王十分客气,率领臣民夹道欢迎,好酒好菜招待我们。大宛国王热情的说:“二位来自东方的大汉帝国,那里很大吧。”
我满嘴佳肴,含糊的说:“大,一个县和你们差不多。”
大宛国王一双死鱼眼睛瞬间亮如星辰,他说:“其实吧,在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那一代就想和大汉建交,可就是没有门路啊。匈奴人欺压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大汉在东西南北哪一个方向。呵呵,如今二位天使到来,荣幸之至啊。”
堂邑父睇了一眼大宛国王,问我说:“他祖父的祖父的祖父那一代汉朝建国了吗?”
我说:“或许他们大宛人繁衍周期快。”
堂邑父点点头说:“只能这样解释了。”
大宛国王见我们俩顾自交谈,献媚说:“我是大汉皇帝的粉丝呢。”
我忍住笑说:“我们回去的时候,你谴派使节同我们一道回长安,大汉皇帝知道您崇拜他,一定会重重的赏赐于你。”
大宛国王兴奋的不能自禁,说:“呵呵,我们大宛国小民贫,唯一有一样东西可以送给大汉皇帝,我国出产的特产汗血宝马日行八百,夜行千里。”
我和堂邑父不约而同的为大宛国王这个无伤大雅的错误楞了一下。幸好,大宛国王知错就改,尴尬的笑者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我说:“都知道了,我们的坐骑就是。”
大宛国王给我们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位健谈的国王,他高谈阔论说毕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他自己倒没有什么异样,只是他的翻译官口吐白沫不止。
我们离开大宛后到了大康国,国王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对大汉帝国没有什么印象,对我们也就没有大宛国王那么热情了。塞了俩个烧饼,给了一个翻译官,让我们继续上路。路上翻译官告诉我们,烧饼是他们大康国的佳肴,都是用于招待贵宾。我们听了都假惺惺的连声道谢,原来人家这待遇已经当我们为贵宾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出西域记(下)”内容快照:
『出西域记(下)』
大宛国,大康国,大月氏国。我基本~不能理~这些西域小国是以何种低微的方式在仰望自己的弱小的国家。一个三笔写完的“大”字么?或许是因为我们来自大国家,没有自~弱小的自卑感,无缘~西域小国的伤~情结。我记得不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孔子说过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老子说过或者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墨子说过也或者他们都没有说过而是其他人说过“马到自然功成。”~血宝马行至大月氏国首都时我们也就该马到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