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水云深处 [目录] > 第8章

《水云深处》

第8章第二辑随笔集杂言碎语第二章

作者:明然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六告同学书

——给都师七九(二)班全体同学

都昌师范七九(二)班全体同学:

二十八年前,一群朦瞳少年走出家门,怀惴憧憬,藏着梦想,带着青春的躁动,迎着盛开的海棠花儿,背负简单的行装,跨进了都昌师范的校园,去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铸炼。未来的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多么骄傲和庄严的字眼,激动得让他们漏夜无眠。

七九级(二)班,这是一个数字符号,是一个名词,是一个集体,让五十七颗心**连在了一起。同学这两个字,囊括了我们之间所有的情感。兄弟,姊妹,我们心相通,意相连。为了七九(二)班这个家,同学们一路帮扶直前。多少次诗歌会上的吟咏,多少次绿茵场上的龙腾,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几十年后,依然在眼前浮现。短短的二年学习时光,那充满**,火热生活的烈焰,让我们完成了由少年向青年的转变。

二十六年前的秋天,一个采撷丰收果实的日子里,我们彼此拥抱、流泪、欢笑、心酸,五味杂陈地挥着手,哽咽地道着:珍重,再见!从此便鹰击长空,独舞蓝天。

二十六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在我们的生命里却是那么的漫长和久远。二十六年的风雨给我们两鬓添了微霜,额角刻下了岁月的印痕。当年,我们天各一方,去寻找和实现自已的理想,奔赴三尺讲坛,唱响人生的乐篇。可现实,改变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抛物线,告别教坛,走上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轨道,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土壤中成长。

二十多年来,同学们当中,从政的、从警的、从教的、从商的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有的同学政治上成功,有了辉煌的成就,成了出色的领导者,人们赞扬他;有的同学奋斗在公安战线,成了一方平安的保护神,百姓称颂他;有的同学坚持在三尺讲坛耕耘,为我县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甚至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满天下的桃李不会忘记他;有的同学商海沉浮,为我县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为自己的人生添了浓彩的一笔,我们羡慕他。

有人说,都昌师范是都昌县的黄埔军校,都昌师范走出来的学生己成了这块领地里建设的中坚力量。在这里我为我们是都昌师范的学生而骄傲,为母校都昌师范而感到无比自豪。

二十六年来,还有的同学奋战在外省各地从未谋过面,我希望通过此书告诉他们,我们大家想念他们,我们的心永远是相牵的。无论是在异国它乡,海角天涯,永远都会惦念他,砚田墨海书不尽绵绵思念。

七九(二)班是一个集体,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把我们溶合在一起,坚定了一种信念。为了辉煌的明天,虽然我们都已人过中年,仍将团结一心,相互关心、支持、帮助、共同提高,高唱凯歌一路向前。待到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欢笑荡漾在我们的脸,难以言表的幸福让我们唱响一个又一个不夜天!

七九(二)班同学联谊会,是我们联络的中心。远在广东的杜传贵同学,王飞旺同学,直到现在只有你们没有参加过同学间的活动,希望你们看到此书后速与我们联系,我们翘首以待你们的消息。

欣喜之余,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江达范同学因患胃癌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为都昌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达范同学,你安息吧,同学们不会忘记你,学生们不会忘记你,你严谨治学治人生的品格永远激励着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岁月如歌时光如流,当初的朦瞳少年,已是为人师、为人父,快步入知天命的行列了。其中也早已有人都当了爷爷啦。我们都将步入人生的后阶段,随着脸颊上皱纹的增长,回忆的情愫愈积愈浓。难忘美好的青春时光!难忘学生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愿同学间那份真情地久天长,直到永远。

七关于《香樟树下》

——写给荨麻

今天,我看了寻麻对我的小诗《香樟树下》的分解以及一些朋友对香樟树下的质疑。首先,我在这里对这些关心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我想就《香樟树下》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说来很是有趣。那天,我无事站在窗前,看到门前的香樟树下落满了叶儿,树上嫩红的叶芽呈半开的状态,盎漾着新鲜的生命活力。便不禁下楼出屋,来到香樟树下看那一树新芽,当时颇有感触,想自己已年近半百,再无斗志了,可见面前的老树又是一身蓬勃的朝气,不由有了些许的感慨。新绽的叶芽不正在驱除那些颓废凋零而下的老叶,可那些老叶不也曾经历了过去的辉煌和成功?但生命不可能永恒,它有一个代谢的过程,这是生命的规律。昨日那满树的青翠不就是它辉煌的展示么?可终不能永恒,新的生命诞生是不可抗拒的。

荨麻问,一个大男人在香樟树下干什么?我觉得她问得很幼稚。谁能说香樟树下男人就不可以驻足么?难道一棵树下站什么样的人也有规定吗?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人都有他的自由,至于你愿意站立在哪儿,坐在哪儿是没有规定的,这是你的权利。说到“蓝天高飞,傲瞰大地”你没注意到“渴望的眼眸里,舒张青春羽翼”这句话么?人站在树下,由生命焕发的树而想到要蓬勃生命新绿,这是一种人对生命活力的强烈渴求,不可以抒发出来吗?把心底的渴望说出来,这就是一种境界。

荨麻还说,一个大男人不应该在樟树下亲抚它。我倒要问了,有法律规定男人就不能亲抚香樟树吗?你在何处见过有如此规章?第几条第几款?难道男人喜爱的就只有女人?在这里你可能联想太丰富了吧?荨麻说“心随春动”是动了春心,我倒觉得是她的内心春情荡漾了。我要问“心随春动”你不懂?“春”的内涵是什么?是生机,蓬勃的生机。人有一颗生命蓬勃的雄心有什么不好?你胡乱的冠之以“春心”未免太狭隘了吧?“重开搏奕”,指人生如棋,本来已去了争斗之念人,再次重新开始,重上战场,在人生的舞台上再一次的奋斗,这不是很有意义么?文章意在激励人们用饱满的热情再一次挑战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以上这些聊以和朋友们交流,我只希望大家在读文章的时候用真心去感受,决不能断章取义!要综观全文,找准主旨,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决不能片面武断的去评述,去下结论。还有人说,樟树死都不肯掉叶,我不知这从何说起?只要是生命它就有个代谢的过程,老的叶子通过一年的劳动再也不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它必定要被新生的叶儿换下来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不禁再次提醒他们,生命是不可能永恒的。谁能说他就真的见过永不凋谢的生命?我奉劝那些无知者用心去感受身边周围的一切,想明白了才发表自己意见,免得成了别人的笑谈。

八浅说生命的“度”

常常与朋友在一起时,有意无意之间就谈起生命这个话题。这是个亘古以来的话题,几千年来,有谁能说明白了呢?我今天就朋友们之间的讨论,把一些的想法和浅见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人的一生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微小的一粒水珠,昙花一现样短暂。而相对于人与人之间,从出生到回归来处时的几十年沧桑日子来说,却也不能说就没有了量度。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几十年间,其间会历经酸、甜、苦、辣、悲、愁、喜、乐的各种历炼,我想是没有人都彻底体味到了的。于是乎,谈来说去,总觉得对于生命,我们还是要去学会掌握一个度的问题,那么这个度是什么呢?我是这么认为的:寿命是生命的长度,胸怀是生命的宽度,价值是生命的厚度。

为什么说寿命是生命的长度?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亦即是这个人的寿命的长短,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冥冥中是上天在主宰,人很难去操作它,控制它。生命有时凸显刚强,但有时实在是很脆弱,说走就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变故会让人在瞬间面对死亡,随时结束人的生命,终止生命射线的延伸。因此你活在世上的日子便是你生命的长度,由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十天、几年、几十年乃至百十余年而不同……这便是人的寿命,亦即是一个人生命的长度。

为什么说胸怀是生命的宽度?生活中,一个人的心里能装得下什么,一己之私还是心系天下百姓,这就是人的胸怀。如果一个人仅仅只为了一己之私欲,想方设法满足自己,而无视他人的生存状况,那么说这个人是自私的,心地是狭隘的,胸怀不宽广。这种人往往遭人唾弃。君不见许多身居要职者因一己之私欲断送了自己?这便是他胸怀不宽广的原因。焦裕禄同志胸中装着百姓,关心他人的安危,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的品格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人民永远记住了他。这便是他胸怀宽广的缘由。所以说胸怀亦即是生命的宽度。

为什么说价值是生命的厚度?什么是生命的价值?亦即就是指人的一生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有多大,这便就是人生的生命价值。贡献与厚度成正比。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你的价值取向和自身的能力所决定。但是你一定要用饱满的热情去生活、去搏奕,去努力创造价值。面对生活能坦然无愧,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国家、民族、无愧于自己,纵然你没有轰烈的事业,没有卓越的贡献,你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哪怕是为社会添了一瓢水,添了一把柴,也是你努力创造价值的体现。有了价值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故此说价值是生命的厚度。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之一生,只要充分的用心去感受社会,感受他人,用一颗火热的心去回报社会、奉献给社会,那么无论你生命的长短与否、价值大小也罢,都是有意义的人生,值得骄傲的人生。

  

九关于《心路弯弯》

——我的一点创作感言

初夏的天气阴睛不定,本来和朋友说好要出湖去马鞍那边夏游的,终因怕天公不作美而放弃了。没事,便在书房下下棋倒也自得其乐。上午十时左右,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接了好友红生的一个电话,他要我带上拙作随他去认识一个人。于是,我在他的介绍下有幸认识了鄱阳湖文学研究会的张一瑛先生。并应张先生的诚意邀请,就拙作《心路弯弯》谈点个人的创作体会。

其实,我早在拙作及后记中多有赘述,现在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就是有,也只是旧话重提,似有画蛇添足之嫌。然则与张公乃初识,实在是碍情不过,盛意难却,只好再次赘言几句,聊作谢忱。

我生来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喜抱打不平,属典型的“南芗万”人性格。平时以一副不羁的面孔游戏人生,让太多的人对我有了以偏概全的观念。又因我所有从事过的职业可谓繁多,(有朋友说我除了没有贩卖过军火、毒品、妇女儿童外,几乎所有为了求生的行当都接触过,从事过。)也就造成了我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自由惯了的行事风格,让周围的人读不懂。但我亦深知自己行事全无章法,不循旧章,便也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然则我亦是我,与生俱来变不了的,管他则甚。

但我为什么要写《心路弯弯》?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也许是张公要我说下面这些话的目的,在这里我便借此机会聊上几句。

近年来,随着额头刻纹的增加,过去那颗躁动,不安份的心有了想静下来歇歇的意思,于是就在早晚闲时,坐在怡然斋书房翻翻典籍,阅阅经史,动动笔头,把心中一些粗浅的认识用文字记录下来,真正怡然自得。后来写着,涂着,却没想到逐渐地积了厚厚的一摞。故而便慢慢有了成书的念头,接下来在诸多好友及名家的帮扶下,《心路弯弯》呱呱坠地了,这便是我创作《心路弯弯》的由来。

社会现代,千奇百怪。为什么有了钱的男人偏要去学坏,肥了油了的女人心理全变了态。如今当官的计算送礼的,逢年过节的还有哪些人没有来?权力成了把人颠来倒去的怪胎。我总在想,人之初,性本善。何以现在的人性怎么竟被扭曲成了这种现象?我心里不由有了某种冲动,它具体是些什么我自己都说不清楚。

去年冬月的一天,我无意从藏书中翻出了一本旧版的增广贤文。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要我背给他听,要我学着做人,如今重读倍感亲切,读后的感触较之儿时亦深了许多。联系到以上所谈到的人性问题,便使我茅塞顿开,心头豁然开朗了,对头!我的第一本文集的切入点应该是关于人性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多样性,让人充满了诡诈的思想,人性遭到了空前的扭曲,人类与生同来的善良根本被遗弃在了一旁。我要拾回善良,让原本向善的人们稍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我的一点渺茫希望!既便是达不到目的,我亦无怨无悔。

说到这里,我们从哪里开始做起呢?我找了两个点,其一,是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其二,便是对平凡生活中好人的颂唱。怀乡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归,一种向往。人性要归位,人心必得要回归,只有故乡才是净化心灵的绝好地方。只有人心得到了净化,人性才可能随心的驿动返乡,回到原创。于是,关于故乡的文字诸如《湖草青青》《童年、小木船》《那年、那天》《船工憨二》《那湖、那港、那船》等等。有意识地让大家的心灵跟着文字作一次精神返乡,来一次净化。社会本是万花筒,任何不合理情况都会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它,讨伐它。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净化器,哪怕看不见效果,也是应该的。

人都说做人难,要做一个好人就更难。难就难在这是一个无法度量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叫做好人?什么样的人才叫做坏人呢?小时候看电影,好人坏人一出场就分得清清楚楚的,可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坏人是没有标记区分的。每个人都具有其两面性,有时他会暴**其罪恶丑陋的一面,但大多时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伪装的一面。因此,对于一个人的好与坏的评判当不应以一事一例来下结论,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去审视。于是,关乎人性的文字诸如《剩生伢叔》《梅哥》《昭忠老倌》《荞麦师傅》《怀念达范》《张世昌其人》等等篇幅便全部囊聚在了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人性的影子。

我的这些文字既朴素,又非常简单,没有豪言壮语,但它是我一路唱来的心曲。我不懂得去操控文字,设计一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去猜想,我只想在平凡而淡然的故事中告诉自己,让飘零的心找到一种归属。留一丝感悟告诫我的儿女们,向善,莫忘根本,做个好人便就是人生最后的归宿。这就是我要说的话。感谢张公给了我说这番话的机会,在此,再次的感谢了。

十由一则报道说开去

最近在一则报道中看到这么一段话,说的是英国最近出台一项新的法律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来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

新法律还明确规定,当其它学生或老师有可能遭到伤害时,老师可以用合理的力量制止争斗,或让不守秩序的学生离开教室。新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学校内延伸到学校外,比如在公交车或购物中心。

我是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想就这则报道谈点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项法律立得好,应当适当付予教师体罚学生的权力。纵观当前我国的学生在校教育现状,学生在校期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师既不敢严厉批评学生,更不用说去体罚学生了,学生恣意妄为,更有甚者,打骂老师者大有人在。学生是皇帝,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学生在不守规矩的时候,老师是徒然奈何。

记得曾经就有过这么一回事,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W在同学L背后的衣服上,用钢笔在涂画什么,L知道背后有人捣乱,便不时用手向背后推挡。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要及时制止,哪成想,那W倔得很,竟全然不听老师批评,老师气不过,要W站到讲台边去听课,这一下可不得了,W对老师是恶语相向,只差巴掌没扇到老师的脸上,老师只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默然退到讲台上,这堂课的情形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情形是种很普遍的现象,类似的事件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果有老师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了学生,那便有可能倒了血霉啦。家长有可能找学校或老师的麻烦,搞得老师们放不开手脚抓纪律,抓学习。还有一回学校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我们十分担忧,有两个学生,当时不知为什么原因在走廊上打了起来。其间,邵姓学生把邱姓学生的鼻子打得流血,脸上沾满了血污,班主任老师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等到问明原因,是邵姓学生无理取闹,又眼见邵姓学生强横,把邱姓学生打伤,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嘴里说,你这么会打?便跟我打来试试看呀?说着,便一巴掌打在了邵姓学生脸上。邵姓学生见老师打了自已,便恨恨地瞪了老师一眼走开了。一场争斗在老师的高**平息了下来。

没想到笫二天,邵姓学生家里来了一大帮人,说他被班主任老师打了,受惊吓了,病了,现在住进医院治疗去了,他们到学校来讨个说法,找班主任讨个“公道”,难道老师就能打学生么?乱哄哄的闹了半天,最后逼得校长和班主任老师非得赔礼,认错才行,班主任买了营养品上门去道歉才罢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我想,这种只重学生,无视老师的状况亟待改变,师者,父也。父母也有被子女气急了的时候,有时免不了也会动动手脚的,为什么老师惩戒一下学生会遭此围攻?此风不可长,我呼吁着。

基于此点,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别人家好的法律条文,还老师一个严格执行纪律的权力?在过去,即便在私塾,先生不也有适当体罚学生的权力么?比如以前先生常用戒尺执行纪律,敲打敲打弟子,不是很好么?当然,老师们要注意惩罚的方式,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说到这里,我想再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记得还有一次,我无意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消息说,美国加州一所名叫斯科茨的小学规定:学生每缺课一天,家长要向学校交罚金36美元。今年一月,校方向家长寄出了首批罚单,在两周内收到了两千多美金的罚款。看了过后,我不由拍手称道。我觉得这个方法也适用我国的国情。

在我国当前的学生在校教育中,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就交给了学校,剩下就是老师的事了。他们自己因为工作忙或者其它的原因,很少有人去关心孩子的在校表现,甚至有无逃课,旷课现象。如今看了这则消息,感触良多,我举双手赞成。我们要记住,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的监督和管理是必不可缺了,家长是监护人,同样要承担监管的责任,学生一旦出现旷课,逃课现象,说明家长的监管不力,家长既然没有做好监督工作,也就理所应当的要纳交罚金了。

由以上谈到的情况来说,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适当的身体接触约束学生和惩罚家长是应该的,不能因为个别过度、恶性惩罚学生的事例,就抹杀惩罚在育人中的功绩和作用。老师们也常常担心与学生发生身体接触,可能会导致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提起法律诉讼。但我们要知道,对学生实行适当的惩罚,是拯救他们的最后的屏障。

我希望学生和家长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约束和惩罚的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训戒学生,提醒家长。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监护下,朝着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自己!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第二辑随笔集杂言碎语第三章”内容快照:

『第二辑随笔集杂言碎语第三章』

十一识荆~袖一周年不知不觉间,我与~袖的相识竟在不经意中走过了一度寒暑。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匆匆,如白驹过隙,就从指~中~了过去。今天看到~袖八周年征文公告,不由让我沉思,让我对一年来倘徉在~袖家园的日子有了些许的感慨。“坐拥书城不释卷,~袖添~夜读书。”是一种怡然的生活,是一种~。但是,在读的同时又能给人以畅谈人生的空间,放飞思想的天空,让我在内心里~了喜爱和欢欣。众所周知,《

~~

>> 阅读第9章 第二辑随笔集杂言碎语第三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