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北方小城恒水。
这是一个恬静的小城,一条恒江,绕城而下,汇入滔滔的鸭绿江畔,这条湍急、蜿蜒的江水从三面包围了恒江城,唯一通往山外的路旁,是连绵不尽的群山,居热爱山水的人考证,这组山峰,隶属长白山脉,可见这山、这水、都是在北方颇负盛名的。它即不象黄山、五岳那样名甲天下,又不象黄河、长江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它把这静谧,灵气的小城一分为二,人们习惯把他们叫做镇上和江北,从山上往下看,一条江水蜿蜒逶迤,把小城画成了一个太极阴阳鱼图案,可见这不是普通的山水,它自然会孕育出通灵毓秀的一方人士。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这方水土养育出来的女人们
一、女孩子们
七十年代后期
暑假过去了,这群叽叽喳喳的孩子进入了中学。这是小城中最好的一所中学。现在想想还难以使人相信,在这东北偏僻大山里,还会有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在清朝末年,这所学校叫莲沼书院,因城南一池莲花得名.从县委大院向前走不到200米,便是学校宽阔的操场了,拾阶而上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四合院.两个四合院,一律青砖青瓦,古朴神秘.小四合院的所有房间,是老师的办公室,而大四合院的四排房子,便分别是这所中学的六、七、八、九年的教室了。不知是谁设计的这样一个非常便于管理的校舍。笔者在这所学校时,曾顺着六年一班的教师往前走,拐弯儿处便是七年一班,再拐弯儿,八年一班,再拐弯儿,九年一班,再拐弯儿,回到原地。这所有上百年历史的学校对于刚中入学的学生来说,真是一个大大的乐园啊!它既神秘更使人流连往返。
而刘晓雨、郭晓萍、张晓叶、李晓华便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她们也是六年级的学生。由于这所学校地处城中心,城东和城北两所中学的学生家长便绞尽脑汁把孩子送进这所中学,当时的择校还不象现在动辄成千上万,于是这年的新生,整整分了十个班,而那所漂亮的四合院,每栋房子只有六个教室,于是,学校在距学校后大门一条马路之隔的校办工厂里盖起了一栋房子,算是解决了问题,校办工厂是六十年代末为了解决学生学工学农而建的.厂内有木工房马厩等等,这个简陋的厂子只有三面围墙,没墙的一侧是一条终年流淌的小河,河床里既有清澈的河水又有城内人们排除的生活污物,一河之隔便是城郊农民的菜地了.
刘晓雨、郭晓萍、张晓叶、李晓华没有那样好的运气,没进去大院,这让她们很失望,但是上学地第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她们迅速走到了一起。好的胶粘一般了。
入学第一天,老师在点名时,看见这四个名字,扑哧一声乐了,四个“小”字排成一排(老师写得是小)很是好看,同学们在下面也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脸皮薄的三人忙低下头,只有刘晓雨,站起来瞪着眼睛说:“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看起来是说同学,其实把老师也带上了,班主任是位中年男教师,细细的打量这个大胆的女孩子,这是个细高的女孩子,长得眉清目秀,梳着两个高高的朝天辫,一副挑战者的姿态,老师不由的喜欢上了这个女生,嘴上说“好啦好啦,你叫刘晓雨?”刘晓雨这才觉得自己话里对老师的不敬,忙说“对不起,我是说他们。”老师乐了,便手一指道:“刘晓雨:班委会没选出来之前,你先代理班长吧,点名册给你,每天早点来开门,点名、收作业,能不能完成?”刘晓雨楞了,窘的说不出话来,第一天就顶撞老师还能被老师如此器重?老师又笑着说:“怎么?不能胜任?”刘晓雨这才松了口气,她以为老师戏弄她呢,忙说:能,能。下课了,四个女生迅速围拢过来,感觉从小就是好姐妹,就这样,刘晓雨就成了这个班的头了,确切的说,是这个班女生的头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刘晓雨”内容快照:
『第二章刘晓雨』
~中学以前,刘晓雨在县业余~校篮球队已整整训练两年了,十来岁的孩子,正是贪~的年纪,每天晚~~着就很难~醒,~~曾经很多次四点就起~帮着看着时间,时间长了,刘晓雨自己就养成了习惯,无论有多困,只~听到~~一~召唤,她就会一骨碌爬起来,~~~~脸,完全一副大孩子~样,然后向~校~场跑去。七十年代的小县城,各种文~活动还是~丰富的,~广场的西角,有一个全县唯一的~天灯光场,场~常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