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言舞应该是通讯社重组后的事,但是关于重组前的事我还是准备用两章的篇幅叙述,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我永远记着那一个日子,两千零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晚,直到最后一刻,我才抱着一份好奇加入通讯社。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通讯社为何物,更不知道团学通讯社是个什么社团。最终决定加入应该是受了社长楚倩的影响,她的才华、能力都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楚倩是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岛女孩,大大的眼睛,人长得漂亮,重要的是有威信、有能力。当时,她担任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系学生会秘书长,以及通讯社的社长兼编辑部部长。记得当初,这一系列“官衔”曾让我目瞪口呆,一个女生能够做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我不得不承认,楚倩是在通讯社里我唯一佩服的前辈。她太好强,这一点与言舞倒十分相似,这应该是性格决定的。
那天晚上通讯社召开第一次社团大会,也是新成员的首次见面会,然而到场的并不多。可能是宣传不力,零零星星只有十几个人。楚倩之外,老成员还有两个,一个是宣传部部长孙宝庆,一个是网络部部长董梦龙。楚倩讲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一刹那仍能保持冷静清醒的小故事,然后让大家发言。我一直不是一个外向的人,那天能够站起来实在下了很大的决心。
团学通讯社当时只是学校众多社团中的一个,以新闻报道为主,出版编辑院团报《团的活动》,维护团委、学生处网站。一个新闻类的社团,对我这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再好不过。十月二十五日晚,我去看一个飙歌赛,那是我第一次独立采访并写稿。深秋的晚风吹来,令人瑟瑟发抖,然而我坚持看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整场比赛。稿件并不满意,也许是初次写新闻稿的缘故,并没有给楚倩留下深刻印象。
十月二十九日下午,通讯社竞选,我选择了编辑部,并如愿加入,从此开始与《团的活动》结下不解之缘。楚倩是我的直接领导,同时加入编辑部的还有王莎莎、郑书鹏、周自娜以及刘勇。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编辑审理各种来稿,并交予网络部发送到团委、学生处网站,另外,最主要的是编辑《团的活动》。
《团的活动》是学校的一个内部刊物,没有刊号,面向全院发行,那时发行量只有三千份,月刊,四开四版。《团的活动》曾经停刊,楚倩担任社长后才在团委的支持下复刊,我们加入的时候只出版了三期。自从加入编辑部,楚倩亲自从零开始教我们做报纸。第四期报纸周、刘二人并未参加,我们三人也仅仅担任校对,实际上什么都没干。然而,在楚倩的影响下,我的确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到的东西。她教的很仔细很全面,从选稿、配插图到校对,从统计字数到设计版面,甚至印刷发行。我能够学会这一切离不开楚倩,因此,我一直把她当作前辈。直到第五期,楚倩让我独自编辑三版,从此开始成为三版的责任编辑,直到我离开通讯社。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子衿论坛”内容快照:
『子衿论坛』
接~来的日子里,我大~分时间都在审理稿件以及编辑第五期报纸,很少像其他~门的同事一样出去采访。那时候,每周二~午例会,言舞不是个经常旷会的人,我是每会必到,所以应该见面的机会很多。然而,她不仅高我一级,而且不在一个系,通讯社改组前几乎没有~往过。十一月九日晚,我奉楚倩命采访校园诗人大赛,快结束的时候碰到孙宝庆,他~边有~~生,简简单单打了个招呼,直到后来才知道其中就有言舞。相比较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