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话的喜爱
喜爱文学的人往往对丰富多彩、人情化极其浓厚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兴趣,当他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民族的神话,则往往无奈地叹出一口气来。
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几千年来,外国拥有系统的神话,如古希腊罗马神话,英雄史诗、北欧神话,印度神话,甚至连我们认为文化历史短浅的日本也有自己的系统性的神话,但我们中国却没有,令人汗颜。神话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根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乡,是国人精神的家园。但我们的神话太零碎了,它极其散碎、芜杂,自相矛盾,良莠不齐,使我们莫衷一是,面对着这一盘散沙无可奈何,只有深深地叹息。它像一团乱麻,里面到处掺杂着史话、佛话、道话、鬼话、人话、仙话,它使许多爱它、想探究它的人们往往觉得自己似乎一生都难以理清它的千头万绪。它使多少人对它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啊。
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之根,思想与艺术之源。神话是一个民族永远的精神故园,是我们民族灵魂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泉。当一个民族文化中缺少神话文学她独特的光彩与魅力,缺乏它那无以伦比的诱惑力时,它往往会使一个人在幼年时很难滋生出对这个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强烈的好奇与兴趣。民族神话像母亲的**使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化上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
小时侯,我们常听到大人给我讲一些嫦娥登月、后羿射日的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到特别有趣。当我很想听到他们的下文的时候,却总听不到他们的下文。当年龄渐长,自己可以通过看书了解那些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神话时,我既为中国古代神话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而赞叹,同时又为中国神话散金碎银式的现状而感到不解。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珠子重新串成一串项链,不能把这些散碎的神话片断再复合成为一种宏章巨制的神话史诗呢?再后来,读的神话更多了一些,便又为中国神话中后人窜入的那些道教、佛教与玄幻怪诞以及历史化的的内容困窘,为后来中国神话演变中的异化、畸形的倾向而感到十分痛苦、担心。我感到我们的神话似乎正在越来越有些“低俗化”有时甚至显得粗俗鄙陋了。再看现在一般常见到的那些各地的神话故事、人物传说,它们在结构上往往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在人物描写上往往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在语言上也流于粗浅平直,这些无不影响着人们对神话的兴趣,也影响到神话所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她应有的陶冶、教育作用。
写作缘由
我曾问过许多人,他们竟不知道我们古代神话中的主神,不知道我们伟大的黄河、长江与淮河的神祗的名字,他们也不知道我们的神话是否可以像西方神话一样具有一种系统性、连贯性与故事性。这并不能全怪他们,因为这也是因为我们民族古代所流传下来的神话本身就是这样散碎、芜杂的缘故。我们的神话因为历史化等的原因而显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我曾多少次叹望能有一部完整的神话啊,我曾多少次希望这些散碎的珠子串成美丽的缨络,用那些“散金碎银”铸造成我们民族神话的九鼎,让它矗立在世界神话的大厦里熠熠生辉,丝毫无愧于其他国家与民族啊。可是我等了又等,等来的总是失望与遗憾。曾多少次,我听到了有我们民族神话的史诗出现,可它们身上出现的浓厚的佶屈聱牙、枯燥玄奥的道教色彩与超出人性与事理的、随意为之的玄幻雾霭却使我往往难以卒读。
在多年前刚刚接触到西方的神话时,我就常常想,为什么没有人真正脚踏实地地做一种这样的工作呢——为什么没有人把我们的神话综合整理再写出一部像古希腊罗马式的神话史诗来呢?我一直期望着能有人完成这种工作,但是多年来,它常常带给我的是失望。多年来,这件工作一直无人去做,一任它成为千百年来我们文学之园中的荒漠与冰原,成为许多人内心灵魂中的一种奢望与幻想。它使我们徜徉于我们的民族文学之园时总感到有所欠缺,有所荒芜。我常常在这里若有所思,郁郁难平。
于是,怀下一个“伟大”的梦想,我要亲自做这种工作的开拓者,要为我们的民族构筑起一道壮丽的神话的长廊,为她的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我想给我们的神话整理出一个稍为条理的线索、体系,还想给我们的神话中的诸神安上一个较为合适的“家”。我要通过这条较为合理的线索,把我们中国那些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贯串起来,使那些故事在中国神话的体系中放射出它们应有的光辉,起到它们应有的愉悦与审美的作用。我想凭着自己对中国神话的挚爱,凭着自己的心中涌起的责任与使命,不自量力地企图写出一部综合我们民族所有神话的史诗般的长篇,来终结我们民族神话不够系统的历史,为我们的后人创作出一种剔除了各种非神话因素的尽量纯净的神话来。
但是,因为我们神话几千年的庞杂,我总是时时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蜜蜂来到了神话故事的花园里一样,整日沉浸于神话传说中的世界里。我像卞和一样,数年来坚忍地雕琢着自己手中的璞玉,坚信它一定会成为一块最美的玉璧。我知道,这种工作与尝试将是对中国神话创造性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中国神话创造性的恢复。我想,这类神话小说的写作尝试与出版将是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上最具纪念意义、最有价值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也许,它将像是一颗新星,闪耀在国人久已跋涉在文化沙漠与希望旷野并备受挫折与失望所折磨的心头。
要想做好这件工作,既需要一个人对中国神话**的爱好,又要有有一种较为流畅的文笔。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种献身的精神,因为这是一件特别枯燥、仔细、琐碎的事情,需要一个人甚至用其一生的时间来对这件工作精雕细琢。这样创作出的产品才有可能能得到世人的认可。虽然自己才能有限,智识短浅,但我总感到这种局面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得到解决,我们不应该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如果任由它这样混乱、纷繁,芜杂不堪,我觉得似乎很难对得起我们这个时代与我们的后代。我们神话的散碎、零乱与异化使我总感到自己肩上有种担子,它要让我为那些在民族神话历史上患有营养不良的孩子们奉上一杯自已辛勤炖制的文学鸡汤;为那些在民族神话的荒漠中茫然四顾的人们点亮一颗颗仍显黯淡朦胧的星火。
我最初的构想
我是袁珂的“学生”,一个虽然神交神往却无缘谋面的学生。按照袁珂的遗愿,用文艺性的方法来整理我们的神话,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我非常崇拜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我总觉得它们是人类文学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是一座文学的丰碑,是我们整个人类思想、精神、文化、文学的故乡与圣地。按照西方神话的叙述、描写方法,我尽量想使里面的人物退去他们原有的神圣与神秘,尽量使里面的人物显得丰满真实、有血有肉,我不想使用那些高大全式的写法,哪怕他是我们的祖先,是一些神祗与圣人,我仍想按照西方神话中的“人性化”来构架我们的神话人物的品性和特点。
纵观当今世界,玄幻大行其道,外国的《哈姆》等魔幻小说也是那样盛行,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似乎想把自己装成幼稚,想躲进一种幻想世界中去,不去睁眼看这世界,不想再清醒过来。我不知道这些魔法、玄幻作品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人生的经验与体会有何益处,所以,我想写一部它将是一部没有任何玄幻、武侠、言情、魔法色彩的纯神话小说。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创作神话无疑还应使她在具有中国神话传统的积极乐观、勤劳勇敢思想的同时,更具有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新的因素,使她具有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与正义自由的新的时代精神,使她在我们这个新的伟大的历史时代中焕发出一种新的旨趣与生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在整理神话材料时应该本着以下几条原则:
1、匹配性。古神话地名多虚泛,至今很难和今天的地名相匹配,希望我们无论是阐述古代神话还是创造性地重述包括艺术性的自己构思一些神话上的新的内容时都能尽量采用当今的真正的地名。当前的神话英雄与神话人物许多地方都在争抢,我们在重述或创造神话时,对于神话发生的地点要尽量选择合情、合理的说法。如果是多种地名的,要根据合情合理地原则来选择其中的一种。在能够兼顾的情况下再适当兼顾其他的地点。
2、人性化。即是把古神话中兽性的过于粗糙的野性的部分使他们更符合我们今天的艺术审美的标准,如王母从虎齿豹尾变成一个雍容华贵的贵妇这种变化过程就是这样,还有伏羲、女娲从人首蛇身到现在渐渐已脱去蛇的形体而完全成为人的形体了。我们今后应该自觉的把我们从前的神话中过于粗野的部分经过加工,使之成为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放射出恒久艺术魅力的人性化的神话。
3、理性化。在神话中,我们应使之加入一些时代的新鲜的血液,加进较符合现代自由、民主、进步精神的内容,剔除掉那些封建的、陈腐的、专制的、虚伪专制的内容,使之更符合时代的精神与今人读者的口味,并对他们起到教育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4、艺术性。要摆脱古神话中简单、片面、模式化及高大全的特点,写一个英雄基本上都是极简单地除掉某凶神或某凶兽而已,基本上千篇一律,使人觉得见多而厌、难以接受。我们要使它们在情节上多有一些变化、曲折,构思上多有一些灵活,使文中人物的形象与语言生动活泼,有一种耐读性、新颖性、艺术性。
5、系统性。使我们的神话摆脱古代那种散碎混乱芜杂的缺点,使之有一个较为统一的体系,不要使读者与后人感觉到莫衷一是,真伪难辨。
本部神话的大致结构简单介绍
在这部76万多字的长篇系列神话小说之中,我尽力对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梳理,尽力使人物按照他们的时代顺序,对事件则尽力按照它们与人物的对应顺序,进行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排列。我以诸神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将神话传说中的诸神与人类中的英雄作为辅线,将他们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再按逻辑与时间顺序一一排列写出。
本书大致按照以下内容来写:
一、诸神与人类的诞生。主要叙述盘古、共工与地母昊英创造诸神与世界,女娲造人。
二、诸神的战争。主要叙述盘古化生万物,炎帝朱襄与水神共工两派神祗的大战,炎帝朱襄取得胜利成为统治世界的天帝。
三、炎黄之战。主要叙述精卫填海,炎帝与海神的冲突,炎帝朱襄与黄帝轩辕争夺天帝之位的战争,最后黄帝轩辕成为新世界的统治者。
四、诸神与人类的幸福时代。主要叙述诸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情故事,如: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弃、挚、尧、舜、后羿等人间英雄的诞生。
五、蚩黄之战。主要叙述蚩尤与黄帝轩辕之间的战争,黄帝最终通过战争巩固了自己的天帝之位以及蚩尤后代的故事。
以上主要是描写以神祗的事情为主,以下则过渡到是以描写人间的英雄为主。
六、英雄时代。它主要叙述人间英雄尧、舜、后羿、弃、挚等的故事。它分为(一)、(二)两部分,(一)主要叙述尧、舜事迹,(二)主要叙述后羿除害与射日等。
七、人类的堕落。主要叙述人类种种恶行,这才引起了神祗们的愤怒,欲要消灭大地上的人类。
八、人类的灾难。主要叙述共工洪水、鲧盗息壤、葫芦兄妹、十二生肖等故事。
九、人类的拯救。主要叙述英雄大禹治理水患使洪水消隐人民重新得以安居的事迹。
十、绝地天通。主要叙述有大禹葬会稽,启与伯益的争权,因为启的屠杀而使天帝愤怒,绝地天通。从此,人神分隔,昆仑移位,人类开始了在蒙昧与昏暗中独自摸索的时代。
几点说明
一、昆仑山的方位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曾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神山。比如《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描述往往带有极为神奇的色彩。它是“天帝的下都”,诸神的乐园;它方圆数百里,高插云表,雄峻巍峨。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结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树。
它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端。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是“神圣”之境,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因此昆仑山在中国的神话与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是,这座在中国神话传说与历史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高位的神圣之山竟然被我们的先民遗失了它的具体地点和方位,成了一个难解的地理之谜!是我们的先民集体性失忆,还是它本来就不存在?难道一座这么重要的神圣之山在数千年的时间之河的冲涮之下竟然悄悄隐形?可是再看看《山海经》等书中所记载的其他地名,比如不周山、钟山之类到现在不也一样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吗!可笑的是,当初人们对这些神话传说与历史文化丝毫不加重视、不知爱惜与保护,甚至肆意、故意地破坏、践踏它的存在,一旦失去它的踪影、感到它的珍贵之后,又根据对书中一言半语的记载而按图索骥,竟把这座当时位于天地之中、繁华奇丽的“神圣之山”考证到了古人极难涉足的西疆,考证到一片荒凉冷酷的冰川雪原。我们真不知道先民们是怎么膜拜这座自己从未到过、见过的圣山的。
神话中的昆仑山处于天地中心,处于大地的腹心部位,人类环绕在它的周围,众神居住于其上,还有宇宙树等众多神物。而现今的昆仑山我们的先民根本不可能在其周围生活的。所以我们应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昆仑山与现今我们所说的昆仑山绝对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那么这座古代先民所说的昆仑神山到底在哪儿呢?也许,我们要找到这座圣山,还它本来的面目,就应从古代先民所生活的地域去找,从神话传说所可能发生的土地上去寻找它的踪迹。
我认为,这座昆仑神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位于富庶的陕西河渭平原上的“西岳”华山。原因如下:
1、它南接秦岭,北靠黄河与渭水,是中国大地远古文明的心脏地区。华山地区自从远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以及中国汉族的前身“华族”都是因为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已经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在华山巡游的事迹。
2、炎帝黄帝的出生地都在此附近。它西是陕西,为炎帝族的发祥地,东是河南中原,正是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轩辕族的发祥地。它夹在炎帝与黄帝两大神话传说中诞生地的中心地带,自然有可能被这两大部族当作一座“天地中心”的圣山而对它膜拜与敬祀。
3、炎黄大战、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许多地点比如阪泉、涿鹿、常羊山都在华山附近,在这里可以找到大量流传下来的关于这些战争的传说与古迹遗址。关于大战在此地发生的种种传说远比将战场移到极其遥远荒僻的今河北涿鹿之地要更有说服力与可信性。
4、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禹所建之都也在此附近,围绕在华山的北方与东方。
5、古代夏商周三朝的兴衰、战争也多与此地有关。禹子启所建立的夏朝被东方的商朝打败后,被赶往西方,迁移到华山地区及其西部与北部;然后,在华山地区兴盛强大起来的周朝再经过这儿征服了东方的商朝。周朝所建立的两个都城也恰好位于华山的两边,似乎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华山在古代中国的中心地位。
虽然它过去雄踞于远古中国的繁华中心,但后来战乱频仍,朝代更迭,各民族间迁徙不定,战败者文化湮灭无闻,有关他们的一切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也被破坏殆尽,战胜者用他们本族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来代替了战败民族的一切,于是中国才有了包括昆仑山在内的那些失踪的山水、文化之谜。虽然如此,这些最为明显的直接的理由,还是使我们相信,古代华山就是先民们神话传说所说的昆仑神山。
二、五帝的谱系与顺序
在这部小说中,对于五帝的家族渊源、世系关系,我抛弃了那种已经历史化了的头绪繁乱且多矛盾百处的诸种记载,采用了一种更为简洁合理的新的说法,以便于我们这部神话小说的叙述和中国神话体系的创建。如果不能打破那些旧有的纷乱记载的桎锢,跳不出那种历史化的旧圈,我们将永难以建立一种合理的神话体系,永难以有我们自己的神话史诗。
我们要想创建一种神话体系,除了盘古开天辟地这一条极为简陋的神话材料以外,其他则难以帮助我们说明在它之前以及之后天地开创的任何情况。我想,一部神话史诗它必须要有一个开头,有一种后世诸神合理的正常的谱系,这样才能便于读者理清它的头绪,明了它的脉胳与源流。有了这种合理的谱系,也才便于作品的叙述。所以,我想,要创建一个合理的神话体系,就必须对原有的神话材料中有一些取舍,使其有一个创始的过程,才能作为我们神话叙述的基点。为了方便神话的叙述,我只能对人物的关系进行一些必要的简洁性的调整,我想这些都是必须的,否则任何人都将难以理清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关系的这一团乱麻。
具体诸神谱系与顺序请参看本人书中的叙述。
三、大禹的事迹
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的神话,反映了远古某个时期人类在遭到毁灭性洪水劫难之后,遗民再生,人类终得重新繁衍。有趣的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多是人类躲避洪水,被洪水吞嗜消灭;以色列犹太民族所传下的《圣经》中也记载有上帝发下洪水灭绝人类,只有诺亚造出方舟这才拯救了世界各种生物。
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多和治水相联系。如鲧、禹治水的故事。诸如他凿龙门山、轩辕山;通黄河、淮河;开三峡;理长江等,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之类。这些都是已经被历史化了的故事,脱离了神话传说的本色与朴质。由于它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与实际的特点,硬性编造出这种虚妄的故事,很难使人相信,更不用提使这类神话故事的流传与推广了。
相比之下,《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比大禹治水的记载就要稍为生动、有趣、具体一些,从而也更有一种神话故事的真实感与可信性。“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流。”这里说的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还没有发展到后来人们所说的大禹真的带人去凿山挖石,通江理河之壮举。也正因为它没有这种壮举,也才使它更有一种亲和力,一种生动质朴的神话之美。
故此,本人决不采用那种历史化的故意使主人公思想品德超凡入圣式的写法,尽力按照一种神话传说中他应该具有的样子来去写他的事迹,让他回归他的人性的一面中来。那就是大禹决不是像一个施工队长,工程院士,而是一个像女娲那样的只是除去各种水中怪物的人类英雄而已。
我的结语
我厌恶平凡庸碌,厌恶死水无澜,希望一个人能实现他真正的价值。但即使我有这些准备,要完成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仍是谈何容易!像是一面镜子已经碎成千万片,却要把它重新拼好。我好像是愚公移山,但我比他更可怜,因为我是一个人移山;一个人想建造一座万里长城,为我们的民族建造一座通天的宝塔。于是我日日夜夜独伴孤灯,不被理解,资料不全,工作上、生活上受到的种种磨难打击,既要干工作,又要搞写作,一个人常常分成了二三份,再加上人内心里固有的惰性、任性,人固有的好逸恶劳的特性,不少生活琐事的打扰,使我多少次扔下它,但过了二三个月后,我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与宝物一样重新把它捡拾起来,因为我忘不下中国神话所带给我的这份使命,忘不下它带给我的这份梦想与追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数年构思,数年伏案;几度易稿,几番忘食。黑发浸霜,白头搔短。还有几次甚至要放弃了这种极度折磨人的思维与耐心的工作。其间经历的那些构思上的困惑、空间上的孤独、心灵上的苦懑,实在是常常令人心力交瘁。可是想到国人对神话的渴求,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自己应做的贡献,还是抑制住内心对物欲、对快乐、对繁华的向往,沉入孤独的写作之中,日夜与电脑作伴,终于在奥运之年赶出了这部小说。
我很感激在我写作初期的孤独、忧郁的艰难时光中给过我温暖与鼓励的人们,是他们使我增添了信心,使我将这件现在来看极不可能成功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他们是我永远都要感激与尊重的人。是他们的鼓励使我在寒凉的冬夜与酷热的夏午写作时增加了无限的信心、乐趣与力量。
我一直想,我要争取把它在08年夏季的奥运会期间或以前写出来,让它成为与我们的奥运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文化上的两件最值得纪念的大事,使我们的后人们再也不会说我们的民族缺少系统的神话了。现在,我的心里是多么欣喜啊。从此,我们终于可以拥有一个完整的中国神话了。从前这是多少国人盼望与梦想的事情啊,现在它终于实现了,我们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它而苦恼了。我们原来总想着能有一个完整、连贯的中国神话来讲述给自己的子女,把优美的中国神话代代流传下去,还有的人幻想着能有一个神话史诗来填补我们的文化空白。现在这个愿望也许就要实现了。
我终于可以将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给了我们的民族,使我们在2008这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双喜临门”,既有了奥运会的圆满召开,又有了我们民族文学的长篇神话,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立下一块奠基的石碑。——也许,这不是一块石碑,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顽石而已。但是,我是问心无愧的,因为我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我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人,我只能用我有限的才能,用我稚拙的文笔,为我们的祖国与民族尽到这样的力量了。我希望大家的谅解,我也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使我今后能再修改时酌情改订。因为神话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神话,让我们都为我们的民族神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带动大家把我们各地的神话归纳、整理出来,使之像古希腊罗马神话一样互相联系,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永远茁壮繁茂,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永远深澈明净。
声明
本故事纯属个人虚构,请各地、各人切勿对号入座,敬请勿从故纸堆中搬出、套用吉屈骜牙、晦涩难懂且矛盾重重的文史资料来限制本人之构思。虽然本人想尽量依用先前的资料与传说,尽量依照它们的原始风貌,但如果它们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或者粗俗鄙陋,也只好忍痛割爱,另辟蹊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一、诸神与人类的诞生1.1、世界之始”内容快照:
『一、诸神与人类的诞生1.1、世界之始』
在世界最先开始的时候,你所能想象得到的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既没有苍天支撑着白云漂浮在空中,也没有坚实的大地来承载万物,当然更没有芬芳的花朵摇曳于大地、五色的鱼儿遨游于海底,只有两位你想象不到的时间之神无始无终、永不疲倦地徜徉在广阔的虚空之中——不!连虚空也没有,他们只能徜徉在虚无之中;因为这时虚空或者说太空之神混敦还没有出生。荒蛮宇宙中这两位最早的先民兄弟,一位名~攸,他是一位永恒之神,掌管着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