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顿了顿,答道:"适才之曲,乃民女见今日盈月之景,有感而作,尚未取名,敢请主子赐名。
珠帘后之人沉吟片刻,一中年女子声音传出:"此曲将月圆之景抒发酣畅,索性就叫《明月吟》好了。"
"谢娘娘赐名。"我想这说话的人必是皇后了。
谢恩后,我也退下了。
管事公公又扯着他那尖细的嗓音道:"才艺比试第二场,诗书画艺~~"
这次几位秀女纷纷上前展示了个人的书法,看她们用墨着笔,就知道非一日之功了,其中最为出众的便是那位孙玉婷临摹的《兰亭集序》,颇有二王遗风。我心里又是佩服,又是为自己担忧。
柳明月这时也起身前往画案前,铺开画卷,抬笔洋洋洒洒,不一会儿一幅《镜湖明月图》就画成了,公公拿给各位主子展示,在座无不赞叹。
见我迟迟没有上前,珠帘之后有一女声发问:"宁姑娘,不知你要展示什么才艺?"
我受宠若惊,竟然被记住了,不过想想还是躲不过的.
"娘娘容禀,适才各位姑娘展示的书画实在令民女折服,不敢再来献丑,见柳姑娘的明月画作,不禁心有感触,愿作诗一首,还请孙姑娘题在画上。"
"那你就说来听听吧。"
我心里为自己捏了一把汗,我根本不善书画,可又哪里会作诗啊?
但是……我对唐诗宋词还是记得不少,这次派上用场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念罢,在座之人无不心生感慨,不少女子也似乎有了思家之意。孙玉婷这时已将这这首词书写在了柳明月的画上,令这幅《镜湖明月图》一下子增色不少。
"真是好诗,虽然从未听过这般韵律,也不讲平仄,却感觉意境深远,令人深思。"一个很轻的男声道。
我在内心里把苏轼大人感谢了一千遍,同时庆幸在场之人也并未听说过这首词。
"如此之来,本宫也是为难了,这三人的诗词画各有千秋,如何定胜负呢?"说这话的是皇后。
感觉珠帘后的人争论了很久,大约有半柱香的时间,皇后才再次发话:"胜负已定,小李子宣旨吧。"
"宣皇后娘娘懿旨,封礼部尚书柳原之女柳明月、兵部侍郎孙达之女孙玉婷为太子良娣。钦此。”
在场之人立即几家欢喜几家愁,落选的几位秀女眼中闪现了落寞之色。"
明月眼中闪过一丝似喜悦似疑虑的神色,而后和孙小姐一起叩拜谢恩了。
我也替明月高兴,她终于能和太子在一起了,只是,为什么没有选出太子妃?却只封了良娣?
我正顾着为他人担忧,没成想,另一个意外立刻降临到我的头上。
"御史宁思臣之女宁矜儿,秀外慧中,深得本宫喜爱,着日封为正五品尚宫,侍奉中宫。"
我一下子愣住了,直到公公提醒才知道谢恩。
这个结果太意外了,在我想象的各种结局之外,太子妃没选上,我竟然当上了五品的女官?!这算不算光耀门楣了?也不知这当女官的让不让嫁人啊?我的姻缘啊……
"宁尚宫,还愣着干嘛,还不去收拾一下,好到昭阳宫上任啊。"李公公面上挂着讨好的笑。
本文潇湘书院首发。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上任”内容快照:
『上任』
我回了神,赶~随着公公回住~收拾行装。带着点留恋看了看住过的屋子,不知离开这里以后命运如何。我也再次看见了明月,我在这里的第一个朋友。毫无疑问,明月是欣喜的,她终究是得偿所愿。除此之外,~脸~还~~出即将成为新娘的不安。"明月,祝你幸福。""~~你矜儿,也希望你早遇佳缘。"短暂的话别后,我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