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老百姓的理想 [目录] > 第3章

《老百姓的理想》

第3章老百姓的理想(3)

作者:江华东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老百姓心中所希望的低成本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根据前面论述的财富积累法则,它应该是一个尽量增加生产劳动者,减少非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工作者,减少不劳动者及剥削者的社会。是一个增加有效劳动产品供给,减少非生产环节消耗的社会。是一个大社会,小政府的精干高效社会。*低成本社会:*一,低成本政治。*二,低成本生活。*先讲低成本政治。鉴于我国当前巨大的吃皇粮公务员开支及由此产生的其它损失,政府应带头减员增效。传统的精简经常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裁下的人员难以妥善安置,造成工作的很大阻力。现靠国税区巨额租金[与全国财政收入相近]建立的巨大数量新企业,可轻易安置好这些裁减人员,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难题[见第三章论述]。将这些原来消耗巨大的高文凭者转变成巨大生产力人员,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已的大好事。*如何发掘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制度优越性,实现低成本政治,低成本生活。首先,在社会机构中扮演第一消耗大户的政府体系要减员增效,并消除腐败及巨大的浪费,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官员减少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从古到今,绝大多数时期都没有解决好。“精简廉洁高效”,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也代表了绝大多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指引精神的。从古到今,政府体系都是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且消耗很大的管理系统。从社会分工来看,这种工作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对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效果,如保障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协调社会事务,从事公共事务及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等;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最大的消耗系统,并大权在握,稍不注意,就会机构恶性膨胀,官僚作风盛行,贪污腐化,人浮于事,浪费惊人并刁难群众。这就是它消极性的一面。在历史上,这种消极性严重时可发展到对老百姓百般盘剥,达到民不聊生的程度。由于这个群体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权力与消耗特性并存,必须要在这个群体对社会有用管理和这个群体的消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精简廉洁高效"应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清朝的唐甄在"潜书.省官"中提出:官多,则禄不得不薄:禄薄,则侵上而虐下,为盗臣,为民贼.故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务先.解放后几十年,我国走过了一条"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的老路.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民富国强,强就强在你发达起来了;民穷国弱,弱就弱在你不发展上.从现阶段讲,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是第一位的.从古到今,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裕.发展了,富裕了,其他方面如精神建设,治安都要好办得多.精减官员,廉洁高效是完全符合发展这个硬道理的指引要求的."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见江泽民文选第二卷530页].我国近代数亿人口的腐朽"大清帝国"就打不过数千万人口的英国.二战中,近五亿人口的不发达旧中国就打不过同时向十几个国家开战,人口不到一亿,国土面积不过我们二十分之一的日本.这些不发展不富裕的经历是不能忘记的深刻历史教训."裁减官员,提高效率"就是为"发展"这个硬道理服务的.*换一句话说就是,官员过剩,挥霍巨大,甚至贪腐成风,这样的官员只会给供养他们的人民提供"挨打"的"服务".*在近几年,中国农村出现了一次史无前例,深得民心拥护,反而提高办事效率的农村大裁官.在我国无数的农村,几乎全部裁掉了生产小队长,并减少了村级,乡级干部.这相比于改革前的公社时期,一个三,五十户的生产小队竞有"生产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记工员,仓库保管员,技术员等如此多的脱产,半脱产人员,加上团员,民兵排长等各种活动,半脱产者常演变成脱产者.官多,机构多必然会多,开会,学习成为这些人的日常工作,社员同样是人心浮动,人浮于事,做事效率低下.当时用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工分加奖金,发奖状,戴大红花等方式,效果却不好.为什么?*官多不干活,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不干活轻松不说,还有更高工分及政治地位,对咱呼三喝四,难以体现平等.这么多人约束我们劳动,干好了他们得到的更多.自已也指望别人好好干,象很多干部一样"混点"后坐享其成.如此,一个特低效率的干群集体出现了.原来带头干事的劳动中坚分子吃大苦,受大累干到头后,劳动成果被大量的脱产官员分去用去,时间一长,这个集体中多是"混"事的而不是"干事"的.这点在当今庞大机关中仍可看到大量"混"日子的公务员,就连他们之间相互的问话都是"你混得怎么样?"与建国初期官民比1比600时的问话大不一样,那时的干部是问"你干得怎样?"那时的干部工作辛苦繁忙反而廉洁节俭,现在很多人清闲混点,反而腐败频出,挥霍惊人.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流行在官场中的顺口溜"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这种无法正确认识区分及对待有用劳动与消耗型工作的糊涂观念,将会滋生出大量"不劳而获"的坏思想.*现在,官场中混工资,混奖金,混福利,只讲索取,不讲付出,不讲劳动成果公平交换法则这一道德基石,出现各种丧失良心与道德的行为都不足为奇.政府应采取措施宣布不养懒人与"闲铁"一样的废人,公务员须同样能上能下,竟争上岗,取消终生制.多篇报纸报道,一名四,五十岁的工人,屡遭坏人危害,他非常气愤,对歹徒极为仇恨.于是,在业余时间专门抓坏人.这个业余人员,仅二,三年内义务抓小偷及歹徒竞达二,三百人,是很多专业公安人员效率的数十倍.前些时,这个人因对坏人用刑及"罚款",涉嫌敲诈犯法而被抓,我就不写出他的姓名了.不过,他作为业余人员抓坏人的效率确实应引起我们深思.若我国公安人员能达到此"业余人员"效率的三分之一,我国的坏人坏分子早就被捉拿干净,全社会几乎没有坏人生存的空间及机会.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实情是坏人大量存在,毫无疑问,这是不少公安公务员工作效率出了问题,而不是装备技术体能方面的问题,是思想境界与工作作风的问题.可以说,我国公安人员中,一辈子一个坏人都未抓到的公安人员大有人在----当然包括在业余时间一个坏人也未抓到.在一些地方,代表公平正义的执法部门都如此低效,其他部门人浮于事,效率奇低,甚至混进大量酒囊饭袋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这也说明,改进工作方式后,一些地方提高政务效率的空间是巨大的.*目前,这种官场中以"混"而获取他人劳动成果的不良观念已流传至民间,很多人都在想,怎样少付出却能多获得,甚至于不付出也能大收获.这种观念极易导致全社会道德大滑坡甚至崩溃.在这种行事法则下,人与人之间已很难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相互看到的多是坏人,这样的社会,显然是对所有人[包括自已]不利的社会.社会成员须尽早正确认识生产型劳动与非生产人员对社会的不同效果及不同意义,站在较高思想境界上选择自己应扮演的社会角色,同时树立"劳动成果公平交换"与"工作成果公平交换劳动成果"的道德根基信念.我们就决不会坠落到哪里去.*经过改革开放后劳动者几十年辛勤建设,我们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发展成大有希望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现在我们仍排在世界一百二十来位靠后的位置,仍是一个发展中的不富裕国家.我们更需要改进我们的一切不足,更应迫切减少公务员过多开支过大甚至腐败浪费的这类生产力阻力,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赶上先进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九十年代末期,生活在最高收入国家中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六,而生活在收入最低国家的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只占有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虽然我国还比较穷,但对于一些政府机构及个人来讲,可供其瓜分的财富还是够多的.在我国还有很多农民,民工及普通工人年收入仅几千元的背景下,很多官员一顿饭就吃掉几千元上万元[包括大量单位及私人的吃请],公款买的汽车更是多达几十万元,每年司机油费维修费路费等开支上十万,每年办公经费及各种接待费用加在一起,一名官员的年综合开支惊人.尽管一名官员每年的开支可能抵低收入的生产型劳动者几十年收入,然而,一些官员还不知足,出现不少"富可敌县"的县长书记,"富可敌市"的市长书记,大量弄出贪腐几百万,几千万,几十亿,甚至近千亿的庞大窝案来,案值之高,在最富裕的美,日,英,法,德等国,闻所未闻.这些案值却是由我们这样的穷大国官员频繁制造的,这确实应引起老百姓及高层官员重视并研究改进措施.*既便开支如此之大,老百姓负担如此之重,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还在设法增大机构,增多人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从看富裕人家的例子来看政府机构是如何膨胀的.*有户刚富裕些的人家,有了钱,又想过上舒适的生活,如是请来了厨师,保姆,佣人,人请多了,房子不够住,又花钱建了更大的房子,房子大了又请了清洁工,搞了绿化,请了园丁,修了车库,买了汽车,请了司机,人多后资金的需求也多,如是请来会计,为了安全,又增加了保安......如是,一个机构开始膨胀起来了.*我们应认识到,国家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机构和一些执法人员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圣,管理者本身也是经济人,用的钱又是他们不易心疼的所谓"公款".他们往往利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机会,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甚至某些官员过多的官僚机构有意追求规模的最大化,他们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机构越来越臃肿,人越来越多,办公场所也越来越大.这种低思想境界的追求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他们私利的最大化.通过扩大机构使自己管理更多的公共物品,拥有更大更豪华的办公室,可以安排更多的关系人员进入权力系统.培养自己更大的势力,管理更多的人事调动,升迁贬降,获得更多额外财源......那些实权较小又需上贡的办事员则将正常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事办成吃拿卡要,索取额外收入的"肥差",助长不正之风.我们可经常在地方上看到,一些意义不大,花钱巨大的似是而非的项目:如花巨资造几乎长期空置的话剧院,展览馆,纪念馆,五花八门的活动室,巨大的门楼等.只要能上马,能拿到财政拔款,管他合不合理,也不管其他地方更需用钱,就一定增多人与物的规模,设法让自已亲自"辛苦"经手,往往获更多"额外收入",完工后又可增加自已管人管物规模,长远收益更是来日方长,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这也是一些地方官员规模及机构越精简越多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些地方官员追求规模扩大的不敢声明的内在动力.*过多的官员产生的浪费及腐败,给广大供养他们的劳动者造成巨大负担,并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很大阻力.一些官员在收括钱财搞不正之风时,由于收受他人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往往给人民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的巨大损失.如四川某些官员收受他人好处费几十万元,让承包商将劣质水泥,钢筋用上大桥,桥刚完工几年就报废,给国家造成近亿元的损失.*其实质是给劳动者造成巨大损失,因为再重修桥时仍须用劳动者的血汗钱去重建,国库本身是不能产生财富的.*再如湖南彬州的第一面粉大户,也是当地的第一利税大户,主管官员候某为了给自己的红颜二奶谋得好处,将国外的一堆废设备买回,给国家造成数千万元的损失.要知道,八十年代末期几千万元可是一笔巨款.*将过剩官员裁减并将其变成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型劳动者,对我们生产力是一个巨大促进.这需要引导干部树立高境界的社会价值观,同时提高生产型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及社会荣誉感,甚至有必要超过其他非生产工作者的经济地位,强力引导社会成员向有用劳动者环节靠拢.建立一个生产力强大,政治成本低,社会生活成本低的理想社会.*前面提到的农村小队长全取消,村,乡级干部适度减少后,农村天未塌,地未陷.相反的是,农村负担减轻,由于农村无须供养更多村官,为土地税的取消创造了巨大有利条件,收了几千年的土地税终于消失,这是一次社会改革划时代的进步.为减员增效,减轻百姓负担树立极好的榜样.农村裁下大量农村官后,由于没了脱产与大吃乱用的机会,大家都不用挖空心思走捷径,走偏门,一门心思用在农村生产及外出务工上,出现了更让人鼓舞的农民增收,生产热情高涨,干群关系大幅改善,老百姓办事效率提高的更好局面.过去是办一件事得找一大圈人,一个作梗或不在就办不成.现在只须找一至两个人就可办好.*大家应还记得二十来年前,一些人办事[如办企业]需成立一个专班,配一辆车,专跑手续,多时须盖上百个公章,费时惊人,只要有些部门说还须研究研究(老百姓讽刺说需送"烟酒烟酒"才好办事).这上百个公章,差几个都办不成事.可见,"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龙多不治水,官多不干事","人少效率高,人多易腐败"却是基本实情.*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减少官员,将过剩官员变成生产型劳动者的必要性,我们可对这种消耗型工作者与生产型劳动者进行一些比较.*消耗型工作者,如官员,因供养开支很大,人数应尽可能少.而有用生产者比例则越高越好.如100个人中,90个人是生产型劳动者,9人是消耗型劳动者(如销售员),1人是消耗型工作者如官员.这时的社会会供给强大,劳动者之间基本都是用"劳动成果公平交换劳动成果",而不会出现大量"空集换劳动成果"这种最阻碍生产力发展及阻碍良性循环的现象.销售高效,官员工作充实紧凑并效率较理想.若这100人中,生产型劳动者仅10人,消耗型劳动者[如销售员三产业]50人,剥削者[如私人门面主]10人,消耗型工作者[如官员]30人.在当今生产力水平及效率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困难型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将产生大量"空集换劳动成果"的现象,全社会都将依赖这10名有效劳动者的产出生活,这是这个社会生活的实质,不管其他社会成员有多高的地位,荣誉,名气,头街,金牌,...都不能改变这一生活实质内容.*空集即数学概念中的什么也没有,过剩的官员与私人门面剥削者,就是这类空集的主要制造者.还有过量的销售及服务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这类空集,严重挫伤生产劳动者积极性及扩大生产的发展后劲.*这种不公平劳动交换既严重影响发展速度,诱发经济危机,也易传播"不劳而获"与"少劳多获"的坏思想,引起社会道德的大滑坡,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结构.而在前一种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公平交换中,再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由于它是劳动的平等交换,也不会产生生产的相对过剩.在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结构可极有效减少及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这种良性的交换方式起到了巨大作用.*上述前一种社会结构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特别是有用型劳动者的拥护.这种社会结构:*1.有利于增大生产力----产生财富;*2.劳动成果公平交换----产生平等及正义;*3.富裕平等正义--------产生好的社会风气及好的道德情操,减少社会犯罪及破坏现象,为实现低成本社会管理创造更好条件.*即庞大的官员系统既易滋生腐败,又消耗巨大社会财富,对生产力发展造成很大阻力,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人山人海竞考公务员]竞相一头轧进去?决不管己人满为患的严重现实.毫无疑问,有不少并无多少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良心可言的人钻进了公务员队伍,相当数量的人变成酒囊饭袋及挥霍钱财的"公仆",一部分有"能耐"的甚至变成大贪大腐的"老爷",给劳动人民造成巨大危害.真正有社会责任感及良心的人,要么加入这个群体设法提高效率,要么大多选择产业报国或科技兴国的路线报效祖国.*在传统的官员过剩的圈子中,很多地方都是争官夺帽,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相互内耗,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权力网,利益网......这种活动,要消耗掉他们多少精力,智力,时间与奔走的工作量呢?各种拢络手段,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送礼,送钱,送美色增进感情".为谋求私利,你送,我送,大家都在送,为了压倒性地多送获得优势,不贪污,不捣鬼,如何能多送?这种竞争的结果:只会使腐化之风愈演愈烈,历经数年,这个地方官员很少有不腐败的.不腐败,不送钱和无钱多送的,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被边缘化.原来还有些正直的官员在这种大气侯下也易变质.*在五十年代,毛泽东**来到武汉,既无隆重欢迎,也无摆酒接风.并不是省市及下层官员不想隆重接待.毛**来到地方,当地官员,百姓发自内心想隆重欢迎.只要**不反对,不批评他们,他们一定会这样做.以毛**的威望及受敬爱的程度,弄出超大欢迎场面轻而易举.为什么毛泽东**来去低调,费用极省?根本原因在于他心中装着人民的疾苦,愿为人民的利益省下每一分钱.次要原因在于当时的省市领导知道铺张浪费会使毛泽东**大发雷庭.会被批评成不会为人民办事,丧失艰苦奋斗精神,走剥削阶级思想路线,走李自成的腐败路线......其处分是极其严厉的,弄不好就撤职降职,很难再被重用,成为经常受批判的反面典型.不会象今天即便是较正直的上层官员对下级的出于"好心"的奢侈接待,至多仅轻描淡写的说"这样做不好,以后要注意".*由于心中没有对劳动人民强烈的同情与怜惜之情,是不会有对奢侈腐化的强列排斥的反感之情与高压政策的.*这对下级官员的变质是一种很大的放纵,若上级官员喜欢奢靡,则自已便拍对了马屁,若上级官员不喜欢这一套,自己也受不了什么损失与处分.而平时自己则可享受到如豪华办公室,豪华汽车,豪华招待所等公款享受.如是,各地干部奢靡之风盛行,一个人能干完的活五,六个人干,个个轻闲得不得了,皆大欢喜,供养出一个个又懒又散又干不了什么活的超级消耗集体.这就是多次精简多次膨胀的原因之一.*对于下级用奢侈的方式关心自已的好心,不采用严厉批评并处分的方式纠正,是很难彻底根治的."公款奢侈接待",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群众的觉悟,只能加以引导;若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那问题就严重了.几乎到了不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到了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的程度,忘了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了.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面对挥霍劳动人民血汗的可耻罪恶行为,岂能不坚决斗争与揭发?*今天为接待上级而挥霍,明天更会为自己而挥霍.他们总以为挥霍的是公款,无关痒疼,*公款是从哪里来的?实质是由劳动人民血汗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决不能让这类假共产党员走李自成的路线.当初,李自成打着推翻剥削压迫的旗号号召百姓推翻前朝,在还没坐稳的情况下,起义军内的一些官员就急不可待地穷奢极欲,骄奢淫逸,甚至欺男霸女,腐化坠落,最终导致失去民心招致失败.李自成仅做了一个月皇帝便仓惶出逃,不久被杀身亡.对于那些奢靡官员,一定要把他们当作李自成式的贪官清理出革命队伍.这些人代表的是一些剥削阶级思想,"钱是公家的,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这种思想在不少地方大量存在,离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要求太远了,首先应将这种人清理出干部队伍.找出这样的人很容易,他们往往坐着大排量豪华车,烧油象烧水一样,频繁出入高档娱乐场所,酒宴,某些宴席一顿饭甚至一瓶酒就可消费掉劳动者一年的收入.而大量的贫苦劳动人民,很多人做着最苦最脏甚至牺牲生命的工作,拿到的年收入不足贪腐分子一顿饭钱的收入.*这种贪腐之风不除,如何树立高尚的社会风气及好的道德情操,如何树立正气,正义?*这种贪腐分小子,象一颗颗社会毒瘤,到处传播毒菌,污染社会风气,必须从根本上清除这类人.*若能从奢侈招侍自己的事情严厉处分抓起,则一定能彻底清除这股歪风邪气,清除滋生一切贪腐的土壤.*构建低成本社会,除了减少人员外,个人开支也要节省,要多快好省地促进我们的社会发展.而目前,包括上级,同级,下级之间的各种活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工具均向奢侈浪费上发展.生产劳动者供养过量消耗巨大的消耗型工作者,必然形成大量"空集换劳动成果"的事情发生.劳动者得不到有效生产回应,扩大再生产便成空话,生产积极性必然下降.社会有效供给减少,此时再多的官员进行宏观调控,用货币供给手段,利息手段等,哪怕在每个100人的工厂配备1000名公务员行使各种政府调控职能,也没多少作用,至多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我认为改决问题的"根本"是"如何让生产力部门自发增加有效生产人员----关键是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得到有效产品的交换回应,才能使生产持续下去并扩大规摸".*这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能自发增加"有效生产劳动"的社会,比任何政府的"救火"调控都更有效.*减少消耗型人员并提高效率,堵住非生产人员产生的漏洞与浪费,大量增加有用生产人员.否则,"空集换劳动"必然抑制生产,导致生产力大幅下滑.*如我国古代[卖炭翁]中,由于政府的消耗巨大,购买力有限,官史只能用"半匹红绡系牛头充炭值",这种"半空集或空集换劳动"次数多了.卖炭翁可能就不烧炭了,对社会有效供应又会减少一份,对生产力来讲,又是一分下降.*回到根本上,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目前,我国非生产人员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我国现在官民比为1比26,近5000万人,现在近8亿农民不再交税了,这5000万吃皇粮的人就基本都由另5亿工商业人口来供养[含近些年进入城镇的民工].而这5亿人中,去掉老人小孩后不到4亿人,还要去掉失业人口,领低保人口,闲赋在家的人,还有数量不少的混混,小偷,黑道,色情,骗子等人,剩下的工作者约3.5亿人.这3.5亿人中,真正对社会最有用的生产工人至多1亿人,另2.5亿人则主要从事销售,第三产业等服务工作.即这5000万公务员主要由这1亿生产工人供养,还有全社会一多半人也要依赖这1亿生产工人的有效产出生活.官民比为1比26,官员与供养他们的生产劳动者的比例为1:2,在这个比例下,高收入高开支的公务员若还奢侈腐化,生产劳动者怎能承受?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生产装备及效率还不发达的国家,要想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除了要减少这5000万人的巨大基数及开支外,根本问题必须增加有效劳动者的比例,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改革开放后,一些民办老师转为吃财政饭的公办老师[如农村教师已成为县乡两级财政的大负担],对公务员数量有一定增加.但目前低效率低效果的教育方式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须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及效果,并减少过剩教师数量.见后"低成本教育".*这些吃皇粮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攀升之快,令人堪忧.公务员多消费就多,房子,车子,工资,奖金,医保,退休养老金,医疗费,办公经费,招待费,出国考察费,培训费等等,一年耗费惊人.2005年,一些政协委员算帐认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百分之二十五.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断加大财政负担,影响了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挤占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干群关系.我国公务员应向我国军人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比公务员苦累十倍也不止,流的汗更是公务员若干倍,必要时还须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享受到的待遇比公务员不知差到那里去了[绝大多数官兵都是没有工资的].而同期日本士兵均是公务员编制,薪资反而是普通公务员的两倍,美国士兵的收入也是相当高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士兵为国家无怨无悔付出,共产党的官员享受着更好条件更应为国为民多做贡献,决不应滋生"当官做老爷"及"收刮挥霍民脂民膏"的思想.*"精官方能简政,简政必须精官"同一样东西,如吃饭,养车,住宿,用电等在普通百姓和官员那里,消耗标准大不一样.报载,很多公务员一天的耗电量可让百姓用十几天.为什么?"公家"的电,不用自已花钱.空调,取暖器,办公电器,乱开乱用......;吃饭,要么多花公家的钱多吃,要么少吃多开票落差价好处;养车更是如此,频繁修车,乱保养,落取好处,烧油多得离谱,过路费,过桥费同样如此,个中原因不言而明.大多官员仅一年养车费用可达民工十几年收入[豪华车每年折旧费约4--10名民工收入,开支更大],是私人用车成本的多倍,比古代县官雇2至4名轿夫开支大得多.现在,官员爬到一定位置后,不配公车的打着火把也难找.弱势群体没饭吃,生病无钱看,职工工资没着落,都可以不考虑.但官员的用车配备耽误不得,而且要强行一步到高档次.显示自己挥霍劳动人民血汗钱的本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今不少干部与毛泽东时期的干部大不一样,那时的干部,都以勤俭为荣,奢侈为耻.挥霍者为出风头弄不好要被开批判会游斗扔人现眼,声名狼籍.现在乱挥霍却无这类风险,何乐而不为?这是缺少严厉到位的惩治制度造成的.*因官太多,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必然会多,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若再加贪官,挥霍的奢侈官,与坏人勾结为谋私利不惜损害公众利益的坏官,对老百姓的危害就更大了.精减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员及奢侈挥霍贪腐的坏官,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指引精神的.*现在,仅公务车就给劳动人民造成沉重负担,买贵车豪华车,己成一些世界观低下,思想境界低下官员的身份象征.奢侈,攀比之风,虚荣之风愈演愈烈.光有车坐还不行,得坐好车,进口车,排量大烧油多的豪华车,坐这样的车气派.坐上豪华车,住宾馆,上酒店,去娱乐......标准岂能再艰苦朴素?即使上级有规定不许购豪华车,吃豪宴......官员多有变通之法.豪华车可找辖区单位企业老板"借用",豪华酒宴可开成几桌不超标的发票顺利报销,娱乐费甚至色情服务费都可开成办公用品报销......在当今权力监管乏力的状况下,"小小会计岂敢作梗",不让"首长"满意很快就可让你卷铺盖走人.这使我想到了"这只骆驼一元钱"的故事:*有个人不小心扔失了一只骆驼,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这个人十分气愤,信誓旦旦地对邻居发誓说:"这只该死的骆驼,害得我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如果它回来了,我就把它一元钱卖掉,我说话算话."隔了几天,这只骆驼回来了.这个人又十分后悔所说的话,他又想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老百姓的理想(4)”内容快照:

『老百姓的理想(4)』

守信用的人.如是他就变通了一个办法,将一只猫~在骆驼的~朵~,在集市~~卖:"这只骆驼一元钱,这只猫999元钱,~买就一起买,我决不~卖."*我们有不少官员,虽没什么贡献,也没什么真才~,只适合扮演酒囊饭袋及善于钻营的角色.但在谋取私利与搞不正之风~,却十分擅长此类的变通.

~~

>> 阅读第4章 老百姓的理想(4)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