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九点,天上淅淅沥沥地飘起雨来,我们转过八廓街,在一片喧闹中找到了玛吉阿米,这是一座普通的小楼,除了外表是明黄色以外,和周围的房屋没什么不同,但它却是拉萨乃至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酒吧,现在已经在昆明和北京开了分店,生意非常不错。酒吧之所以著名,并不仅仅因为它颇具藏族特色,更多吸引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还在于“玛吉阿米”这个充满神秘的美丽名字和由她而生的一段已经在西藏流传了几个世纪、现在在西藏以外地域的流传也越来越广的生动而凄美的爱情传说。在二楼外墙大幅的招牌画上,画着一个忧郁的少女掀起了帐篷帘子的一角,似乎向外张望了一眼,又低下头不知想着什么。她,是在等什么人呢?传说,忧郁的少女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喜欢的女子,玛吉阿米则是她的名字。当年,他们把这里约定为见面的地方。
穿过窄窄安静的二层楼梯,比想象中的狭小,窗外的光线照射在古旧的铜器和雕塑上,折射出遥远古老的光泽,一幅小窗隔开外面滚滚红尘,小小的空间中回荡着藏歌,悠远而带点简单的快乐,服务员穿着镶着皮毛的藏袍,甜茶是盛在沉沉的铜壶里,屋中的转经筒时常会被转动,刚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酒就端上来了。这是山南地区自酿的一种青稞酒,淡淡的,略微有甜味,加了冰块,呷一口,一股清凉从上往下倏地使自己透彻了。翻开硕大的菜单,第一页就是相传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出的脍炙人口的情诗: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697年,被选定为六世达赖的“灵童”,是年十月二十五日,年仅15岁的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他只是格鲁派的一个忠实平民信徒,骤然端坐黄教领袖的高位之上,他是不适应的。仓央嘉措不喜欢被人当神佛一样供养在布达拉宫里,每天从早到晚没完没了的诵经礼佛使他非常厌烦,而他所在的黄教则是唯一一个限制结婚和情欲的藏传佛教。因为出生在红教区,他向往着爱情.他就穿上俗人的衣服戴上长长的假发,溜到拉萨八角街或布达拉宫下的雪村,找男朋女友玩耍,享受世俗生活的欢乐。在八角街的一个酒馆中,仓央嘉措结识了一个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名叫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好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影子,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仓央嘉措非常喜欢玛吉阿米,认为是神灵的赐与、前世的缘份,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后来仓央嘉措发现玛吉阿米好些天没有到八角街的酒馆中来了,给她捎信约会,也像撒在水里的糌粑一样没有回音,亲自到她住处拜访,只见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跟邻居们打听,才知道玛吉阿米被她父母带回了琼结好多天了。仓央嘉措像丢了心爱的珍宝,心里特别难过失魂落魄。从此,仓央嘉措再没见过玛吉阿米,玛吉阿米成了他梦中的情人。
后来拉藏汗向康熙帝奏称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但于1706年,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途中,据说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时年24岁。有的记载中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藏印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他的死至今还是个谜。关于他的浪漫传说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他和玛吉阿米偶遇的小酒馆就是现在的玛吉阿米酒吧,房主人以此为荣耀,黄房子三百年金色不改,同时,仓央嘉措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热情奔放的情歌,他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歌诵。既然来了,还是给大家分享一首吧: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你就是我的枕边人”内容快照:
『你就是我的枕边人』
珍妮一~黑色吊带~背长~,~心打理的飘逸披肩长发,隐暗飘浮着一丝撩人心~的幽~,长~的肩~~织有少许白色的简单图案,只几道,就有别样的不同,黑色~包~那一点白色的商标图案,在光影~幻的酒吧里一闪一闪地眨着好奇的眼睛,轻盈飘逸的~摆和黑色细高跟鞋衬托出~讲究的小~,双眼~细地化过妆,涂着银白色的指甲,神色淡淡的,像屏住鼻息,悠悠地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我讲述玛吉阿米酒吧的前世今生。也许是凄美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