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史实: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
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则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全纵深15~18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凡尔登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由法军第3集团军(由埃尔将军指挥,辖11个师,火炮632门,其中重型火炮244门,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防守。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5集团军(由威廉皇太子指挥,17个师,火炮1204门,其中重型火炮683门,迫击炮202门和飞机168架,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狭窄地段(宽15公里)实施。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展开了第7、第18、第3军共6个半师,火炮879门(其中重型火炮522门)和追击炮202门,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2倍,炮兵则多3.5倍。炮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致火炮和追击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以集团军的全部炮兵进行8.5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德军于2月21日7时15分发起**,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尔后的4天(2月22—25日)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向前推进5公里,但未能突破法军的防线。步兵**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指挥部(霞飞将军)于2月25日令第2集团军(贝当将军,5月1日起尼韦勒将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神圣之路”)调运军队和物资。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从2月27日—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汽车(3900辆)运送了19万名士兵和2.5万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3月5日起,**正面扩展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默兹河(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但是仍未奏效。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经过70个昼夜(2—4月),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捎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1916年6月份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参见西南方面军的**)。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参见索姆河战役)。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这一切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9月2日)。德军作战6个半月,仅楔人防御纵深7—10公里,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法尔肯海恩被免职,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10月24日,法军转入反攻。截至12月18日前,法军收复杜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前,法军前进到他们原在2月25日所防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在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凡尔登战役说明,企图在一个狭窄地段上先使用急促攻击,后转入稳步**,并采用“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去突破坚固的防御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法军指挥部可以从正面未受攻击的地段以及从后方把部队调往受威胁的方向。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在凡尔登战役进程中,还广泛地使用了迫击炮、轻机枪、枪榴弹筒以及喷火器。凡尔登战役的特点是,双方投入的部队人数众多,损失惨重;因此,该战役又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德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法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8万人。这次战役采用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根据。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第十二章期史实:东普鲁士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内容快照:
『第十二章期史实:东普鲁士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
第十二章史实:东普鲁士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在~世界大战开始时期,俄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官为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1914年8月~旬,应英法军指挥~的再三请求,俄军没有完成动员和集结就开始了~,以~碎德军主~对法国的~。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国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