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大早谢军就来到了大户室里,因为上证指数已经跌破了1100点,那些大户又觉得股票没戏了,所以来得很晚,有些人今天肯定又要“旷工”了。
9:25分钟集合竟价开出的时候谢军看见宝钢权证高开了0.003元,成交的手数也较昨天有一定的放大。这与大盘的低开截然相反。于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精装的金圣牌香烟,点燃了一支抽了起来。
昨晚他在与艾丽再次温存时,在艾丽情热难禁时,他提出由她再拿出几万块钱增资炒权证,她那时不加思考就答应了。今天他打算逢低继续增仓。
可是高开后的宝钢权证只向下回落了0.002元就不再下调了,在5分钟里成交只有45000手,随后价格就被从0.689元买到了0.693元,而这一次买起价格成交量更小了,只有33000多手。给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卖盘枯竭了!
当他反应过来后,赶紧在0.695元下单买入,但是没有能够顺利成交,因为在急剧放大的买盘量推动下,权证的价格只在0.694元呆了一下,或者更确切点说那个价只是一笔隐单对冲的价格,他根本就买不到。在5分钟里放大一倍的买盘推动下,价格就迅速越过了短时的两个重要价格阻力点位0.695元和0.701元,收在了0.705元,升幅就达到了1.7%。按照正常的股价盘升规律,后一个交易单元时间应当缩量回踩一下0.70元的,可是它的价格却象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又从0.706元往上升,成交量再次比前一个交易单元时间放大了一倍。这时候的谢军没有为连续两次挂买入单踏空而懊悔,反而有了昨晚和艾丽**时的那种**的冲动。
行情真的展开了!
这时候的谢军不再考虑价格的几厘钱了,直接把买价定在0.72元上,按电脑提示的能够买入的数量输入了买单,然后一敲ENTER键,很快一串零散的回报单全部进入眼帘。啊,都是割肉的散户抛单。
由于这一时间段宝钢权证的上升得到了大成交量的配合,很快吸引了一些资金的追涨,价格涨到了0.723元,比昨天的收盘价上涨了0.032元,涨幅接近5%了。
可是短暂的向上攻击后,权证就受到了较大的卖出盘打压,价格开始下跌了,但谢军有昨天正在0.688元的买入权证,他很快在0.718元卖出了。在卖出后价格持续走低,谢军又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会这样,应该等一等再买就好了。当然这一买一卖对他来说还是上算的。因为买入的毕竟比卖出的少,他的持仓成本降低了0.02元,而且到早市收盘的时候,权证的价格也没有低于0.70元.想买到最低价和卖到最高价应当是一般投资人的追求。但是过于苛刻的去追求很可能会制约你进行短线投机操作的灵活性。
关于证券投资的很多理论,谢军在大学里就已经倒背如流。教导他的那些老师们在讲述所有经典的证券投资理论时无不是口若悬河,但是他们中不乏在中国股市近15年的跌宕起伏中被折腾得死去活来者,毕竟至今也没有一人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林德或者索罗斯。
事实上一个好的职业炒手都是按照股市特定的游戏规则思维并且卓有成效地进行操作的。一个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一个资金并不多的小散户,在投资机构云集,大户豪买阔卖的挥洒中,你的单薄只要能够在自我挖潜,自我管理,超前预期等方面善于打理好,还是能够积米成屯充足自己的财富的。
其实针对某一个时段的操作,你无所谓在投资上去研判所谓的对于错的。这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深圳股市的深宝安股票,公司前身是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成立于1982年11月,1991年6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在原有股份1.65亿股的基础上以每股面值1元招募6000万股,更名为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上市首日的开盘价4.30元,收盘价4.30元。该股的历史最高价是1993年3月创出的33.95元,最低价是2005年7月创出的1.72元。
按照经典的投资理论操作,该股从1991年6月到2005年10月这么长的股市交易时间周期里,值得投资持股并能够有效获利的时间和机会只有1991年8月到1993年3月、1996年3月到1996年10月、1998年1月到1998年3月、1999年12月到2000年6月、2002年3月到2002年6月这五个多头行情波段。因为这五个波段都能够准确操作的就如同真正的股神,能够从3.45元买入到33.95元卖出、从2.70元买入到11.20元卖出、从4.58元买入到8.25元卖出、从3.40元买入到9.65元卖出、从4.18元买入到7.94元卖出,应当说这些年涉猎该股炒作的庄家不在少数,无一例外都没有炒作得如此神明。假设有一家机构能够这样做到,它的总收益是多少呢?谢军用计算器很快算出来了,是盈利286.4倍。这几乎就是天衣无缝的炒作盈利记录。这应该就是正确的投资模式。问题就在于没有一家专业的炒作机构能够做到,而一个在该股扩股发行时买入了原始股的股东如果持股不动,资产增值是26.2倍,一个在该股上市首日4.30元买入持有到现在的投资者,其投资资产会增值9倍。这都是不用呕心沥血的收益,也没有出现值得哭天抢地因亏损带来的悲哀。但是在操作上就可以认为是下了一盘臭棋。
好棋能下好的几乎没有,臭棋能够下好的几乎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的操作也许现在看是对的,也可能以后回顾起来会是错的。所以关键在于你能够把既使可能是臭棋的游戏也要下好它。
事实上中国股市利绝大多数股票都是能够给投资人盈利的,只要你过于追高,有一颗平常心,能够以一种投资的心态去做投资的行为,逢低买入一只股票,是不用担心股指怎么从325点用两个月的时间很快就上涨到1052点的,也不用担心第三个月又跌会到546点的,因为以后的事实证明了这些亲身经历了1994年上海股市剧烈而又大幅震荡的投资者,忽略了这一切起伏跌宕心如止水在持有他的股票,就是挨到2005年6月上证指数再经过一个几乎推倒重来的轮回时,也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富翁了。但是实际上能够这样在股市潇洒走一回的人太少了。
但是权证和股票不一样。尤其是中国股市的权证,那是缺乏实际投资价值的,很少有很负责任的公司能够使它抛出的权证有实际兑现价值(1994年到1995年深市推出的A2权证除外,虽然当时法人股的认购很多人放弃了,认为买了不能上市流通是缺乏认购价值的,但是随着这次股改之后,它们到了解禁期,聪明人都该指导通过A2权证认购的法人股是赚的盆满钵满的)。所以炒作权证首先的立足点是投机,其次是刺激,是发现自我,鹤立鸡群的欲望,其三才是投资,那是赌一次运气。
谢军在做完了宝钢权证一个小回合的操作之后,居然象个哲人一样进行了一番很辨证的思索。这是他以前在股市交易时间里从来没有的深刻。
这都是因为他现在炒作宝钢权证以后,没有了以往炒股时的紧张,没有了对股价变幻莫测的悬念,没有了通过股价波动进行技术分析的琐碎繁杂。仿佛一切已经了如指掌。这都是因为有了那个既年轻又美丽的女孩艾丽。
如果没有艾丽对坐庄宝钢权证的机构一举一动的监视,没有她及时、准确输送的信息,象权证这样的投机性很强的品种,谢军是不敢轻易染指的。如果说炒股票的盈亏比例是一赢二平七亏损,那么炒作权证的人盈亏比例就是2:100.
谢军在股市里不是看见利润就会立刻紧起追逐的人,如果要是那样他早就在股市里消失了。因为在股市里能够活下来,而且活的滋润的人,都是不贪的。他懂得只有赚自己该赚的钱,才能活的最好。
这一次炒作宝钢权证,是谢军投资生涯中最大胆的一次。
伟大的列宁同志说过一句话:“堡垒是最容易从敌人内部攻破的。”现在他的强大对手是怎么也不知道他能够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这叫什么来着,知己知彼,目前早已被全球军事学界公认的我国古代先哲孙子早有明确定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谢军这样浮想联翩,时间就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到早市收盘时。
在早市收盘前一分钟,艾丽给他发来了短信,告诉他,她盯牢的那家机构在早市是涨也买,跌也买,没有卖出一份权证。他看完后不得不慨叹了一声:“还是机构有气派,做得就是与众不同,绝不俗套!”
他立即给艾丽打电话,约她中午一起吃饭。并且在通电话的同时他就在0.70元挂了买单,这样下午股市一开盘他就能确保买到这该买的权证。
谢军与艾丽共进午餐先暂且不说。
现在值得一写的是金宏民老总了。上午10:30分的时候,和他当年一起炒作权证的一位老朋友——现在的一位私募基金的老总给他打来电话,邀他一起做宝钢权证,并且透露了一些炒作的计划。金宏民自然道了谢,并且给朋友约了个会面的时间。他等朋友在那边收了线之后,立刻就打电话给黄婷燕,让她告诉小刘和谭云,底仓数量扩大一倍,增加到2400万份。但是持仓成本还是控制在0.78元以下。
这就是艾丽发现她盯的那家机构在早市宝钢权证的震荡中涨也买跌也买的原因。当然他们为什么要坚决买入的这些内幕她是不知道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一心两用”内容快照:
『一心两用』
大资金的运作肯定是区别于一般大~和散~的。因为资金量大,在资金的~出、资金的分配调度以及运作等很多方面就有个协调问题,有个计划问题。一般不会想~多就~多,想~空就~空。当小刘和谭云完成了1200万份权证的底仓建立后,不是和散~那样等待~~的机会,然后高抛。可以运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制造高抛的市场机会。这种制造机会通常就是人们所说的炒作。当然这种炒作有多种多样的,有坐庄炒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