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夏母的残酷乃在于母子之间长期的隔离造成的。当孩子不能完全顺遂父母的意愿时,由于没有以往的亲情为之缓冲,由于亲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得到充分的磨合,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如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等,原本的处罚就演变成了施虐,就演变成了折磨!
这种折磨同那种亲子共同成长中的责打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打一个极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由自己从小养大的宠物如猫、狗等,主人偶尔也会在生气时踢上几脚;可面对跑进自己家园里犬叫的狗、猫,即使是极宠爱宠物的人也可能给他一顿棒打,尽管这猫这狗也是别人家的宠物!
夏母在她的遗书上说:“我后悔不该用打的方法教育他,望子成龙的心过切,对他学习、成长的要求过高……”
我认为她真正应该后悔的是不该把孩子送到老家寄养了那么长的时间,真正后悔的是把孩子接回家后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融洽磨合亲子之间的感情,最后才应该是后悔“用打的方式”和“对他学习、成长的要求过高”!如果她与孩子一直在一起,她极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最起码她不会滥用“殴打”这种“融洽”感情的方式!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说,夏裴何其不幸,夏母又何其不幸!
作者“我的生活故事”里谈到:在我出生后半年,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到外地住院治疗,无奈之中我便像那时很多孩子所曾经历过的那样,被寄养在外祖父家,而且一养就是十年。
十年后,当我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时,迎接我的再也不是1960年初的那种喜悦景象了。这时父亲作为“走资派”被打倒,家里的气氛比全国的气氛还沉闷。父母的工资还是同我出生时一样,但这时却要养活包括我在内的三个男孩子,生活水平降至最低,陡然增加了我这样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不会做的“饭桶”,不仅经济更显紧张,而且原有的家庭秩序也被打乱了。
由于生活习惯相距较大,我无法立即入家随俗。更糟糕的是,我在外公外婆的宠爱乃至溺爱下,养成了当今独生子女所特有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仅不能看护下面的弟弟,而且还经常发生争斗,即使是面对父母也难改过去任性的坏习惯。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被父亲“打服”了的那一次:父亲边打我边申辩,申辩的结果是被认为冒犯尊严后的更加残酷的殴打,殴打的结果是更加大声的申辩……
从此以后,我就在心灵深处对抗起这个家,对抗起父母,直至最后成为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家——对于我来说绝不是暖巢,绝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地狱——一个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是动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激烈。我从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王”沦为家庭的出气筒,告别了我那短暂而美丽的玫瑰色的童年,开始了对于家,对于父母,对于生死的思考。我考大学最强烈的动因不是别的,而是要远远地离开这个家!
我恨透了这个家,恨透了父母,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这种发泄的途径,而这本书正好恰逢其时地疏通了我被仇恨和痛苦淤积了的心灵,让我找到了一个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的窗口,找到了一个理解自己人生理解自己成长的顾问,也找到了一个理解他人理解人类不幸根源的望塔!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今天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而是能理解这种不幸了。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公民,他们的党龄加起来都已一个世纪了,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去伤害我这个儿子,只是他们当时无法正确面对一个已分离了十年的各方面都与他们想象廻然不同的儿子,他们面对我的痛苦其实绝不亚于我面对他们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其实是双方的,只不过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影响更加深刻些罢了!
随着我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理解他们当时做法的必然,越来越理解他们是无辜的,因为我们人类的历史直到今天都还是一个不知如何去做父母的历史,都还是一个不让人去做父母的历史,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了!
类似这样的悲剧即使是在今天仍然还在整个社会令人痛心的大量复演、继续、发生……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蓝的手”内容快照: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蓝的手』
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必~。过去,中国人认为~~不应~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是文盲,也不~行家庭教育。~不到~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作者以骇人听闻的事例大~疾呼:这种苦~绝非是平常的,也绝非是可以容~的,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残酷的,而且还常常是毁灭~的。我的~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悲~.~众~称誉的医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