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爱与痛的感觉,一份离与别的告白,使小杰的心情此起彼伏。漆黑的夜,被离别的友情搅动的不能安静。还在沉睡的人中,有几人能体会到今天使是个比一般的日子。是小杰开始告别学生时代,离开父母,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
同学们一声声的道别,一声声的祝福,不曾使人们有高兴的气氛。倒是大家有今日一别何年何月再聚的想念。小杰坐在汽车门正对的一张椅子上,看见丁伟从人群中挤到车门前向自己招手。
“丁伟,回去睡吧!我到广东会给你写信的。天亮了你还要上课呢!”小杰说。
“没事的!到那边别忘了照张像给我,这可是你欠我的……”丁伟站在汽车门边说着。
“关门了,关门了。”带队的老师一手拉着门,一边说着。
丁伟被迫退到边上,一个经的向小杰挥手。小杰夜一个经的向丁伟挥手再见。
带队的王老师点过人数后,便打电话给前面一辆车的朱主任,说到“我们这边人到齐了,你们那边怎样?……好的……好的……”挂断电话后。王老师向司机师傅说:“师傅,可以开车了。”
这时前面的一辆车开始动了,接着小杰所坐的车也开始慢慢的向前移动着。
车内的同学们沉默着。有几个女孩眼角流着泪。车外的同学挥着手,大声的喊着“一路顺风,一路……”
北方的冬夜冷的可怕,特别是在刚下过雪的早晨。当车子走过几米远后,还能依稀听见那道别的祝福声。
车内一片寂静,没有谁能说出什么话来,都默默地坐着。车外雪花覆盖的大地层层叠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是一片白,一样刺人眼。
三年来的中专学习结束了,每个人把自己所学的一切,就要用上社会,加之离别的伤痛,此时谁能高兴的起来。再说还不知道将要面对的工作自己是否能够胜任?
回想三年来的学习生活,小杰的心在颤抖。
2001年7月的中考,破灭了小杰读大学的梦想。家庭的困境,人生的选择,迫使他必须进这所中专技术学校,一求日后的生存。
说起这所学校,它是建国初,由陕西省国防部为国家机械行业专门,为培训机械行业人才所建立的。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省劳动部的交涉下,从1990年秋,开始面向社会招生。使得象小杰这样的农村孩子也有机会来进入机械行业学习。本校开设在小杰所住的县城,人称佛光县。(此县因占有唐朝皇家寺院而小有名气。)
小杰家距学校有70多里的路。在2001年坐车往反一次需3.5元。现在就需要10元钱。可小杰家穷,他常常是骑自行车加步行经过三小时的行程才能到校。背着六七个馒头的口袋放到自己碗柜里。那便是他一个星期的主要伙食,早餐加晚餐小杰只吃一个馒头,午餐在饭堂仅吃一元钱的面条。面对这样的伙食,他却没有任何怨言。
放下行李,小杰看了一下手表,已是下午19:40。宿舍里没有人了,班会的时间就要到了。于是便匆匆的拿起书本响教室跑去。
当小杰刚把书本打开时,自习的铃声响了。班主任郑老师便进来了。其他的同学早早的就进教室了,都互相谈笑着,见班主任近来便刷一下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先把手中的笔放下,听我说几句话。”郑老师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县城,今天相举在这里,是一中缘。在学生时代相遇,这缘……”
班主任郑老师说着,同学们认真的听着。这是他们自进校以来正式开的第二次班会。同学们都互相有了一些了解。小杰坐在第三组,第三张桌子。同桌是舍友赵鹏。后面是舍友丁伟,前面是两位女同学姜小娟,吴利。再前面第一排就是吴萍和田美玲。
郑老师从生活,学习中谈到做人处事。从机械行业的兴起谈到以后的发展趋势。从实际的生产谈到了惊人的工伤事故。使同学们看到了辉煌的未来,也体会到行业的危险性。
在一阵轻脆的铃声响过之后,这一次的班会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奔向宿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校园之夜”内容快照:
『校园之夜』
在~轻脆的铃~响过之后,这一次的班会又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奔向宿舍。小杰独自一人走在最~,在经过~场时他抬头望了一眼~秋的夜空,星星闪闪,唯独不见皎洁的月光。使自己突然产生一种孤寂感。好象自己在不远的明天,就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一个遥远地方。站在学校的~场~,恰巧可以看到不远~的村庄。这时的村里,万家灯火正好齐明。小杰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停~了~步。心里有一种隐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