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结果出来了,木杉上了体检线(当时的惯例是先划定一个体检线,在体检后再按一定比例录取),按当时的情形是可以上委培线的,就是多交学费,一般得一万元左右的样子。但对于木木杉来了,那是不可能的,一来父亲不会同意,二来家中也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因为当时的稻谷才两角五分钱一市斤,那得卖多少谷子?雨婷也同样名落孙山。他们都没有选择读高中,因为一来要多浪费三年的时间,二来那个年代考上个大学是很难的事。于是两人都选择了复读。
新学期开始了,木杉没能说服父亲为自己交学费,在万般无赖之际,他爷爷出面提出把家里的几百斤陈小麦借给木杉去卖了交学费。木杉也只好听爷爷的意见,请来哥姐们几个背到八里远的乡粮站卖了。但由于当时学校规定复读生要多交50元的复读费,木杉的钱还是不够,幸好当时他的届班主任老师看在木杉成绩确实不错,复读一年有考上的希望才出面说情,先欠了50元入了学。
进入了学校,学校按当时严格的应届与往届界线,把木杉和雨婷都编入了特别是班级—复读班。这也叫因材施教吧,不用再上新课了,课程都已上过,重点是复习和各种模拟考试,把一个个都训练成考试机器,不然,复读生在中考中要比应届多出100分的成绩才能上线的功夫谁练不出来。也许是命运给他们注定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吧—同为初中四年级的同学,又多了一年的同窗生活。
复读的生活紧张而无味,而且老师也不是那么重视了,除非你的成绩特别好,因为复读生上线的分数标准太高了,一般的人也就多浪费一年自己的光阴和父母的血汗钱而已。
木杉和雨婷虽然同在一个班,但基本没有说过话,一来木杉确实太内向太腼腆了,他似乎找不到一个话题去和雨婷交谈。雨婷呢,自尊心极强的一个人,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了。二来,在当时男女同学也是很少交往的,不然平空给你来段“风花雪月”,口水把你给淹死。再则,木杉也是孤注一掷,把一切都放在了学习上,对他而言,没有退路,没有选择,这次再考不上,绝对没有再上学的机会,也就意味着脱不掉“家皮”,要在农村生活一辈子。但是尽管这样,还是不能否认,他们彼此的心中还是有想着对方的时候,当然应该是关心体贴的成份为主。但是,在那样一种特殊的环境里,谁也不会表露自己多余的内心世界,因为人们从不关心这些,关心的只是你中考的分数,只是你是否被一个中专或是中师学校所录取。也因此,木杉特别是用功,记得当时由于政治换教材,但是教材却严重不足,复读班70多名学生,但只有不到20本的新教材,当然这些教材也被老师理所当然的发给了他认为成绩好的能考得上的人了。木杉也幸运的领到了一本,但却又遭遇了不幸,放在课桌抽屉里的教材不见了,不知是被人偷了还是被丢了。木杉没教材用了,怎么办呢?他有他的办法,也足见他的能耐,借了一本,利用放月假(一般两天半),硬是把一本书全部抄了下来,而且比教材更好,重点的部分他用红笔抄,一目了然。这在后来,被木杉学校的老师们用来教育学弟学妹要好好学习刻苦用功的范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内容快照:
『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
川北的六月早已是~~~人,火~的太阳毫不吝啬它的~量,尽情地炽烤着大地,无情的煎熬着这片土地~辛勤劳作的人们。即将参加中考会考的猫石中学的学子们似乎忘记了岁月的~逝,整天忙碌着背诵唐诗宋词,忙碌着把一个个英文句法倒背如~,忙着把一道道老师从历年的~试题中找来的数学题算了又算,“临阵擦~,不快也亮”这是老师~给他们的致理名言—正如《卖油翁》一文中所说“无他,~~~”。但是,总还是没有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