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从我说起,还是从认识他的那个冬天说起,亦或该从D城说起。
2009年3月11日,中华民国98年,农历二月十五。
黄历上说,惊蛰:宜祭祀、会亲友、合帐、嫁娶、进人口;忌栽种、动土、安葬、探病;冲鸡煞西成建。
此刻,我坐在丽江追梦园客栈洒满阳光的院落里,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慢慢清扫封存着往事的尘埃,并试图记录。记录,是一个痛苦又甜蜜的过程。我想,如今再翻起这段往事,我只是在回味,内心虽有汹涌暗流,亦是必然的。
若不是此刻敲打着键盘的手在微微发抖,我根本不知原来自己曾爱得如此热烈,五年之后的时过境迁,现如今,最后一次想起彼时彼地的种种,仍心有余悸。
是,这是最后一次,是回忆,亦是纪念。
已是午后,太阳大概在缩小吧,阳光忽现忽隐,已晒不到我坐的位置,微微有些凉意。收拾起刚落笔时的澎湃情绪,继续。
还是从自身说起吧,因为据心理医生对我的分析,会爱上一个比自己大十五岁的男人,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源于我出生的家庭背景。
我,80后,出生在江南以南的一个鲜少人知的小镇。
我的家,可以望得见东海。啊,宁静的东海,肮脏的东海,无边的东海。我是一个不折不扣吹着东海的风长大的海边女孩,以至长大后对所有海边的城市都自动的免疫。对海,没有憧憬,没有想象。
七岁以前,我还算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父亲是一个还算成功的渔民,自己有一艘船,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他算是船长了。母亲读书甚少,小学文化,却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她贤惠、能干、持家有道,脑海里常常出现她静坐着织毛衣的情景,那是给我父亲的。
若不是一个男人,15年后自称是我亲身父亲的那个男人,我成长的路会否平淡些。
走一条像所有的女孩一般的人生,读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与枕边的人归老。
母亲自我七岁那年离开后,再不曾回来过。
那年,生我养我的小镇顿时变得草木皆兵,似乎每一双盯着我的眼睛都在说:“可怜的孩子,妈妈跟人跑了。”
她走了,没有任何解释,我独自消化所有异样的目光,那些奇怪的眼神,长大后我才懂得那些夹杂着闲言碎语的怜悯是难以启齿的耻辱。
父亲日渐沉默,开始酗酒。在他清醒的日子,爱我更胜从前。我始终是他最爱的小女儿,照顾我的起居饮食,常常骑着自行车来接我放学。只是他很少再开口,已很少跟我说话。
这个家,少了母亲,就这样寂静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二)”内容快照:
『(二)』
孤独的父亲,沉默的父亲。我是他所有感情的倾~出~,他宠我,爱我,生活~无微不至,打点我所有的日常起居,从未让我动~~过任何家务,担当起~亲的角色。只是,他不知道,~小~儿的心理是如何膨~成长的……我的整个中学时代,~自卑、~~,陷在~亡的~影里。似乎已看到自己未来的雏形。少~时期的我,没有如~边的同龄~孩般如花绽放。在同学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