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
一天下午、天下着雨,好多大人都在邻居二娘家唠嗑。好多和我年龄相仿(和我年龄相差4岁以内的)的小孩也在那,或玩或听大人唠嗑。大人们唠着唠着、就谈到我们小孩子身上了,二爷家的大叔就说,咱们出题让这几个小孩回答、看看谁最聪明。于是、大人们轮番出题,让我们小孩抢着回答,先出的加减、后出的乘除。我们几个小孩子当中、就我回答的最多,他们轮不到回答的、不好意思、都走了,最后就剩我自己了。大人们都说:“常恩(我答叫常成恩、我们那人好叫他常恩)的这个儿子真精道(聪明)、象个神童,长大后肯定有出息。”我聪明、我是神童,从此以后、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印下了:“我是个比一般人聪明的人。”
盼望中秋节
以后的日子、天天盼望着,中秋节的快点到来,盼望着、盼望着,中秋节终于来到了。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吃晚饭时、我母亲就说,明天把那个芦花大公鸡抱集上卖了(中秋节卖鸡、能卖个好价钱)、割点肉回来吃,清子起来放笼时就把它抓住。第二天做早饭时、母亲就在稀饭锅里煮了10个咸鸡蛋(我家10口人每人一个)。鸡蛋捞出锅、刚放进大盆的凉水里,我们几个小孩就抢着拿大个鸡蛋,拿出水面、就把手烫得很难受。清子起来刚吃过饭,我家门口就来了好多大人和小孩、他们都抢着拔老公鸡毛。做鱼钩浮子和做毽子用。公鸡被拔火了、我大哥去抱它往框里放时、把我大哥的手都叨破了。
晌午、我答和我大哥赶集回来,割了一小块肉,买了不少萝卜回来。晌午饭、就是萝卜爆肉,没几块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萝卜。也不用酱油,那时、也不知是否已发明酱油吗?还是没钱买?就用那牛屎糖在锅里炒化、也叫炒糖浆。用这种糖浆当酱油用。炒糖浆是个大学问、炒嫩了起不到酱油的作用,炒老了就焦了苦的。
晚饭、如家里还有点麦面的话,就有可能吃上顿饺子。否则、也和平时一样过。晚饭后、第一件事就是摸秋,摸秋说白了就是偷别人家的蔬菜、瓜果和梨桃……。中秋节晚上、偷别人家的这些东西,别人不能骂。关于摸秋的由来有很多版本。
1.摸秋的由来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中秋之夜流行着摸秋的习俗。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
“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有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等天明了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后来,“偷摘”者多为调皮的小孩。此夜,家长放纵孩子到别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葱,则认为小孩长大后能聪明,如果是摘得瓜,则认为以后小孩吃喝不愁。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从不叫骂。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亮升了起来。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早已约好在生产队的那块棉花地里碰头,然后坐在棉田垄间,商量着摸谁家的“秋”。
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
“摸秋啦!”不知谁的声音在野地里轻轻一喊,于是我们立即四散融入浓浓的月色之中。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摸秋一定要拣熟的摘,不然,摘了生瓜果不能吃,扔了,就被看作是“作孽”。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也有小气的人家,头天将成熟的全部摘回,让摸秋的人扑个空。如果遇到恶作剧的,会把他的生瓜纽子摘了扔进棉花地里,把他的葵花拧断脖子。那小气鬼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会儿功夫,我们的“人马”带着各自的“战果”从四方汇合到那块地里,大家“有福同享”,嘻嘻哈哈,海吃胡吃,直到一个个肚大腰圆,打着饱嗝,才十分满足地四散回去。
我叹服于先辈乡民的仁慈和厚爱。摸秋,一个“摸”子,把秋天渲染得甜美而又温馨。
摸秋回来后、就可借着月光,做各种游戏。还可看着月亮听大人讲嫦娥飞天和玉兔捣药的故事。
2.嫦娥飞天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3.月宫玉兔
相传远古时,嫦娥吞服长生不老药奔到月宫。吴刚在凡间本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又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玉兔、吴刚、嫦娥三从此在月宫过着没有人间那样温暖的冷清生活,但他们彼此相依为命,自娱自乐,好让人间凡人向往。
孩提时侯,大人们经常讲这些古老的故事,月亮里有桂树,有宫殿,有一个寂寞而美丽的仙子--嫦娥,整日以玉免为伴。桂树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在砍着永远向上生长的桂树……
天神对玉兔有好感。于是,在排十二生肖座次时将其排在第四位,即虎之后龙之前。并对卯年生的玉兔人进行了人生描绘,说他们性格温和而事业有妖娇,好静不好动,敏感,记忆力强,有慈悲心,守秩序,也坚实、谦让、沉静。寓言兔人逢鼠年其年喜气满门;逢牛年诸事不吉;逢虎年病星上照;逢兔年必高迁。逢龙年太阴星高照;逢蛇年事业波折四看书;逢马年代喜星将至;逢羊年有造就之机;逢猴年困病重重;逢鸡年必有一难非财即身;逢狗年紫徽星商照;逢猪年白虎临门,天灾地福,小人作梗,若向东方求缘,可转悲为喜,化祸为福,成大事也。
岷江太史公对玉兔子非常敬佩。说这玉兔很诚实,一点也不奸猾,并有献身精神。当自己献食束手无策时,宁可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奉献。岷江太史公认为,人世间你争我夺,弱肉强食,这不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宁,应当象玉兔一样有奉献精神,大家才会和睦相处。于是下决心要在石上雕刻下这只玉兔像,留给人间。
岷江太史公在画这只玉兔草图时,每当月圆时候,都要岷江岸边最高处看月宫中的玉兔样。还真诚请吴刚拿出桂花酒邀请嫦娥一边饮酒一边看草图争求修改意见,使对这只玉兔的雕刻生动准确。玉兔像雕刻好后,他又诚邀岷江诸神共赏,最后修改。
岷江太史公用石雕刻下这只兔子现在已现身人间。这兔好精神,长耳、白毛、红玉双眼,是那样地玲琍乖巧,温柔可爱!
我们家乡还传说,中秋夜可向玉兔求药。用盆盛水放在门前、月光能照到的地方,第二天、用这水洗眼能明目。身上有不舒服的地方、用这水洗、也有好的疗效。内病也可用这水和药一起喝、也能起一定的作用。
好不容易盼来的中秋节、就这样地过去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第五章 二年级(二)”内容快照:
『第五章 二年级(二)』
神童一天~午、天~着雨,好多大人都在邻居二娘家唠嗑。好多和我年龄相仿(和我年龄相差4岁以内的)的小孩也在那,或玩或听大人唠嗑。大人们唠着唠着、就谈到我们小孩子~~了,二爷家的大叔就说,咱们出题让这几个小孩回答、看看谁最聪明。于是、大人们轮番出题,让我们小孩抢着回答,先出的加减、后出的乘除。我们几个小孩子当中、就我回答的最多,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