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唐朝那些事儿 [目录] > 第1章

《唐朝那些事儿》

第1章一条大河波浪宽

作者:冰冰火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公元605年的一天,黄河流域某城市的两兄弟,正在享用早餐,突然门被一群官兵踢开,官兵二话不说抓起两人就走。

“官爷,这是做什么啊?”两兄弟问。

“没事。”官兵说,“皇上要修房子,还要挖一条沟,人手不够用,你们去帮帮忙吧。你们是要建房子还是挖沟呢?”

“我喜欢建房子。”老大说。

“那就快去吧。”

老大被带走了。

“请问官爷,皇上要建什么房子啊?”老二问。

“东都洛阳。”

“那我还是挖沟吧。”老二想挖沟肯定比建房子简单多了。

结果,他挖的是大运河。

在同一天,全国几百万人的命运都与这两兄弟一样。秦始皇敢砌墙,隋炀帝杨广就敢挖沟,你砌墙横贯东西,我挖沟水流南北。从这一天开始,举国上下几百万人前仆后继投入到这项壮举中。是这一条运河,让后人铭记隋朝,是这条运河,颠覆了隋朝。大运河是隋朝统一中国的产物,也是无数人的葬身之地。

南方有佳人,可惜在梦中。自从登基之后,隋炀帝就想着南方的女人南方的粮,隋呀嘛隋炀帝呀,统一中国功劳大,不怕高句(gou)丽刀也不怕众臣反,就是想到江南去呀,怎么办呀,怎呀么怎么办。一个字:挖。

到608年,隋炀帝接到奏折:“没人挖沟了。”

“再抓呀。”

“男人已经抓完了。”

“那就抓女人。”

伟大的隋炀帝在一千多年前实现了男女平等,赋予了女人与男人同等为国家做贡献的权利。挖沟当然不是挖沟这么简单,饭是吃不饱的,动作慢了是要被棍棒毒打的,据载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人有一半都死了。这死人也不行啊,才挖的沟,死这么多人不是又给填上了吗,那就成立一个部门吧,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运尸体,尸体“东到城皋,北到河阳”。其惨状,可想而知。

隋炀帝说一个挖字很简单,可是自从它开挖的那一天开始,成千上万的百姓无家可归,饿殍满地,其惨状可与秦始皇筑长城相提并论,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隋炀帝可从洛阳下到扬州。任何一件伟业的建立都需要惨重的代价,大运河也如此。

过了些时日,又报:“女人也抓完了。”

“抓小孩。”

“小孩被吃完了。”

“什么?”

隋炀帝愤怒了:“谁这么大胆?”

“麻叔谋。”

除了管修河的以外,谁敢这么大胆。这个麻叔谋就是隋炀帝任命主管挖沟的,相当于与一个工头兼监工,官方称谓叫开河都护。麻叔谋满脸的大胡子,大家也称他“麻胡子。”麻胡子因为要在隋炀帝规定的时期内完工,所以也是日夜操劳的,这个工头也不好当。人不是铁打的,铁打的也会生锈,人不是铁,所以不会生锈,但是会生病。麻胡子就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了。医治了很久也没有好转。

这时一个自称叫陶榔儿的人求见,说是有药可以治麻胡子的病。说罢便把自己带来的药给麻胡子服下,麻胡子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简直是药到病除啊。其实陶榔儿送来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叫做药,说它不是药,它又治好了麻胡子的病,说它是药,也太惨绝人寰了。我认为他不是药的原因是麻胡子居然吃上瘾了,哪有吃药吃上瘾的,毒品另当一说。准确地说,陶榔儿送来的是一种蒸肉,入口即化,比麻胡子平时最爱吃的嫩羊肉鲜上无数倍。

好了,病治好了,麻胡子就问陶榔儿:“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跑来给我治病吧。”麻胡子明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当然,”陶榔儿也不客气,“草民确实有求于大人,实不相瞒,我家的祖坟正在河道的路线上,我家祖坟风水好,能保佑我们后世子孙发财啊,大人您开能不能绕开我家的祖坟?”

要说这陶榔儿胆子也确实够大,居然敢对朝廷提出这样的要求,要知道这是皇帝的命令,这事放在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照样拆你的房,何况是封建社会,你治好了我的病又怎么样,照样杀你没商量。

可是麻胡子没有,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大胡子,他不但没有杀掉陶榔儿,而且运河就真的绕开了陶榔儿的祖坟。

可是当麻叔谋问陶榔儿给自己吃的什么药时,陶榔儿则说是祖传秘方,说了就不灵了。麻叔谋只好罢休了。

过了几日,麻叔谋又想起了陶榔儿送来的美味,麻胡子对他的思念却连绵不绝,麻胡子想念他的肉。有一天麻胡子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派人去找陶榔儿,还请陶榔儿一起喝酒,趁陶榔儿喝得醉醺醺的时候,问陶榔儿那日送的是什么美味,陶榔儿说:“大人有所不知,那日我送来的所谓的药方,其实是一个四岁孩童的肉,去手足后久蒸而成的。”

换了别人,此时早已把几辈子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可是麻胡子一开始就显示了他是不一般的大胡子。麻胡子听了不但没有呕吐,反而觉得那美味还在嘴边回味无穷,立即对手下的人说,“既然是孩童的肉,那你们就去给我多找一些孩童来吧。”于是一些想讨好麻胡子的人开始大规模地搜罗孩童,抓了关在笼子里,就像杀鸡一样,把一群鸡关在一起,今天杀这只,明天杀那只。这才是真正的人吃人的社会。

这事最终被隋炀帝知道了,好你个麻胡子,简直残忍到我杨广都要仰望你。我还指望小孩长大了继续给我挖小运河宽运河,搞个南水北调什么的,隋炀帝随即下令,你吃我的子民,实在有违天理,我要你的命。

皇帝要谁的命只是一句话而已。隋炀帝说杀,麻胡子就被杀了。罪名是“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等,陶榔儿以及为麻胡子寻过小孩的人都一并处死了。隋炀帝命人割下麻胡子的头,放在竹筏上,让它在大运河上漂。后来运河两岸的人根据麻胡子的所作所为,编了以首童谣,“麻胡子,心如蝎,老婆死,全家绝。”古代的劳动人民没有权利,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一直传承了一种传统,那就是童谣,或者说歌谣,我打不倒你,我就骂你。

这件事对于隋炀帝来说就是你吃了小孩我再杀了你这么简单,所以对修筑大运河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影响。在大运河修筑的过程中,隋炀帝曾两次下江南。

每次下江南的时候,都是倾巢出动。皇帝乘的船就龙船,实际上真正的龙乘的船如果见到隋炀帝的船,也就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隋炀帝的龙船高45尺,大概相当于四五层楼那么高,分为四层,长200尺,大约60多米。这只是皇帝乘的船,后面跟了数千艘载着大臣宫女等的船,全部的船连起来有200多里,如果开一辆时速100公里的车,要整整一小时才能把隋炀帝的船队从头到尾欣赏个遍。这么多船,行走就成了问题了。这大的船要靠帆来行驶显然不可能,那就拉吧。于是隋炀帝又征了8万多纤夫,为他拉纤。皇帝我坐船头,纤夫你岸上走,恩恩怨怨,纤绳荡悠悠。这就是作为平民百姓的命运。

然而隋炀帝看着岸上拉纤的黑压压的壮汉,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隋炀帝下令征500名少女。不是女人,是少女。隋炀帝选的时间也很好,正好是三伏天。麻烦就来了,古代的少女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是隋炀帝给了她们这个机会,不过她们的命运将更加悲惨。

一天,隋炀帝感觉这船怎么行得越来越慢了,便招来翰林学士虞世基询问。

虞世基说是因为太阳暴晒,女孩子们都体力不肢了。隋炀帝沉默了一会儿,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这虞世基想了想,回答说,“可以在运河两岸种上柳树,既可以遮荫,又可以巩固堤岸。”

“就这样办吧。”隋炀帝立即同意了。于是全国各地的柳树都被运到运河两岸,“自东都至江都(现在的扬州),两千余里,树阴相交”。看到此情此景,隋炀帝陶醉了,亲自颁下诏书,给柳树赐姓“杨”,在古代,由皇帝赐姓可是天大的荣幸。

隋炀帝的船队所到之处,百姓民不聊生,地方官员为了满足皇帝的醉生梦死的骄奢生活,大肆搜刮百姓,如此折腾了半年,隋炀帝才回到了洛阳,沿运河所到之处,方圆五百里皆被他搜刮得干干净净,皇帝搜刮当官的,当官的就搜刮老百姓,所以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隋炀帝在位14年,在长安住了一年,洛阳3年,其余的日子都是在巡游作乐中度过的,他实在不应该做皇帝,应该做一个地理学家,说不定还可以写出《杨广游记》以传世。

在隋炀帝挥霍无度的时候,另一个少年却在用功读书。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扬国威被突厥围困 李世民初出茅庐”内容快照:

『扬国威被突厥围困 李世民初出茅庐』

有一次,隋炀帝的宰相杨素驾车外出,看到有个少年骑着一头牛,~~还拿着一本书在读。杨素~很奇怪,就问道,“那位书生,这么用功~?你看的是什么书~。”少年看到是宰相大人,便立即~前行礼,答道,“我看的是《汉书》。”“你~什么名字~?”杨素又问道。“李密。”少年答道。“你在看什么内容呢?”“项羽的传记。”杨素又问了很多问题,李密都对答

~~

>> 阅读第2章 扬国威被突厥围困 李世民初出茅庐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