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9月,赵高在设计逼死扶苏,擒获蒙氏两兄弟后怀着兴奋的心情,陪同着那辆载着始皇发臭尸体和咸鱼的车子回到了咸阳。
赵高立刻发丧,得知这个消息后,天下自然震动,毕竟这是一位剪灭六国,不可一世的伟大君王。他曾梦想着长生不老,但还是做不到。看来人毕竟是要死的,即使贵为九五之尊。
这一点和平常百姓没有什么不同,想到这里,老百姓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始皇老了,老了就要死,很正常。
于是人们继续劳作,和往常一样,没有因为皇帝死了而有什么改变。看来始皇的生死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
然而对于赵高和胡亥来说就不一样了,对于胡亥来说,始皇的死还有那份假的遗诏,意味着自己马上可以君临天下,享受着无上的荣耀。
对于赵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压在自己身上的这座大山终于倒下了。
胡亥这小子我对他太了解了,他不是当皇帝的料,一切都得听我的,他只不过是我手中的玩偶。现在,我赵高,赵国贵族的后裔,一个父辈在秦国饱受欺凌的人可以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了。
安排好始皇的后事,赵高和李斯立刻宣读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一些大臣自然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胡亥是个不堪为人君的人,英明的始皇帝,怎么会把大秦的大好江上交给他。
但丞相李斯就和赵高站在一起,始皇死的死时,李斯也在始皇身边,他们即使不相信赵高,也应该相信李斯,因为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大秦的功勋,他应该不会欺骗他们。
他们手里正拿着遗诏,即使有人怀疑,也没人感上去看看遗诏的真假,因为那是托名始皇写的,没人有这个胆量。即使有,也没人看得出真假,因为上面印着始皇的玉玺。
胡亥就这样当上了大秦帝国的秦二世。
然而,赵高的心还远远没有安定下来,他要剪除对他有威胁的人,刀口首先对准了已经被囚禁丧失了人身自由的蒙恬,蒙毅两兄弟。
胡亥知道这是父皇非常倚重的人,是大秦帝国的支柱,他再怎么愚昧无用,这一点他还还是知道的。所以他并不想杀他们两个。
然而赵高却不放过他们。赵高身为郎中令。是胡亥身边的近侍,有着向胡亥进言的天然自便。
赵高于是一有时间就在胡亥面前说蒙氏两兄弟的话坏,并且四出收集他们的罪证,在胡亥面前弹劾他们。
这胡亥本来念及蒙恬和蒙毅是秦国重臣,是不想为难他们的,但他是个毫无主见的人,见赵高不停地诋毁他们,又拿出一些他不知真假的所谓的罪证,就相信了赵高。准备诛杀蒙氏兄弟。
谁料走漏了消息,后来诛杀赵高的子婴站来出来反对杀蒙氏兄弟。他对胡亥说:“从前赵王迁杀死他的良臣李牧而重用颜聚,燕王喜用荆轲之谋而违背与秦的和约。齐王建杀其忠臣。这三位君王都应屠戮忠臣而祸国殃及自身。
这蒙氏兄弟是秦国的梁柱。蒙氏兄弟无罪而死,会令天下奸佞小人窃喜,而令忠义之士心寒。请皇上三思。
子婴这一番话说得深明大义,在情在理。如果是个明君听了,肯定是会收回成命的。但这胡亥是个无道昏君,这些话说给他听无疑说给白痴,是断然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胡亥果然没有听取子婴的意见,执意要杀此二人。
当时蒙毅被囚禁在代【今陕西北部】,胡亥派御史曲宫去代地执行使命。
曲宫到了代地,见了蒙毅。这个时候,蒙毅才得知始皇已经死了,胡亥即位。他当时就蒙了,知道赵高当权,自己与他有仇,赵高肯定不会轻饶他,但并没有想到会处死自己。
当他知道曲宫是奉皇上的旨意来赐死他的时候,吃了一惊,这个大秦帝国的功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胡亥杀他的理由。
曲宫见蒙毅一脸诧异,就对蒙毅传达胡亥的话:“先皇想立太子,而你却横加阻拦,丞相李斯认为这是不忠的行为。应该罪其宗族。朕实在是不忍心,念你是秦国大臣,就赐你死吧。这已经是很庆幸的了。
好个胡亥,杀就杀吧,还说什么恩惠,真是颠倒黑白,说话不腰疼。
蒙毅听曲宫这样说完,知道自己反对立太子的事也不足至此,肯定是有人进了谗言,但他不想死,只要有机会,他一定要争取。更何况他是被诬陷冤枉的,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到了九泉之下也不能安心。
他对曲宫说了一大篇话,大意是:“反对选贤立太子不是我的罪过,我只是考虑大秦的利益。
从前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所杀四人都是当时的忠义之臣】
这四君王都做了一件大大的错事,从而受到天下人的谴责,认为这些君主是不圣明的。
得道的统治者是不会诛杀无罪的人,惩罚有罪的人的!
这几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蒙毅说自己是无罪的。希望胡亥做一个有道明君,不要诛杀无辜。
可是这曲宫原本就是派来赐死蒙毅的,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于是他全然不听,硬逼着蒙毅喝毒药。蒙毅无可奈何,只好含恨将毒药一饮而尽,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曲宫回去复命说蒙毅已经死了,胡亥没有什么表情,在他看来全当杀死一只狗一样。赵高自然是十分高兴,仇人得诛,而且是自己使用奸计逼死的,那份报仇的快感,自然十分受用。
杀死了蒙毅,下一个目标当然是蒙恬了。蒙恬此时被囚禁在阳周的狱中,此时估计他还不知道始皇已经死,胡亥继位。他还幻想着能见始皇一面,当面向他表明心迹。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胡亥使者的到来而破灭了。
使者对蒙恬说:“你犯的错误太多了,你的弟弟蒙毅也有大罪”
他已经死了,今天我是奉二世胡亥来赐死你的。这个时候蒙恬才知道始皇已经死了,自己的弟弟已经被害。他强压住内心的悲愤,说了这样一番话:
从我孟家的先人,到我们这代后世子孙,为大秦帝国建立功勋,深受信任,已经有三代了。我如今统兵三十万在外,虽然身陷牢狱。但我的势力还是足以反叛的。可是我不敢忘记先人的教诲,就是死也要牢守忠义,不会背叛主上。
我蒙氏一门,世代忠心不二,觉无异心。如今至此,必定是朝中有奸臣向皇上进了谗言。昔年成王冤枉周公旦,逼迫周公逃到楚国,后来醒悟,亲自将周公请回。周因此才兴盛。夏桀诛杀关龙逢,纣王诛杀比干皆无悔过之心,最后身死国亡。这都是诛杀贤良忠臣的后果。我说这些话并非是为了请求免死,而是希望你能将这些话转达给皇上听,希望皇上能有所觉悟,以江上社稷为重。
使者全然不为蒙恬一番义正严词的话所动,摆出一副刽子手自古的嘴脸,说:“你的忠心我也知道,可是我是奉皇上诏书来处死你的,你的话我不敢转达皇上,请将军恕罪。
蒙恬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没有了,神色凄然,但依然是心有不甘,他叹息着说了一句话:“我无愧于天地,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吗?”使者依旧一脸木然毫不动容。
蒙恬一生忠良,为大秦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却是无辜赐死,一生的遭遇在脑海里浮现:当年北逐匈奴,宁匈奴人闻风丧胆,是何等的威风。后又率大军驻守上郡,三十万精兵在握,又是何等的荣耀。也曾主持修长城,连绵不绝,真是功勋卓著。可是如今自己要死了,身为大将不能战死沙场,却要屈死牢狱,是何等令人悲愤!
想到这里,蒙恬突然说:“或许我真的罪该当诛呀,长城从临洮至辽东,一万余里,我一路动土挖掘,说不定挖断了哪里的龙脉,这都是我蒙恬的大罪呀!”
说完饮毒酒而死。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蒙恬叫屈,为他不值。堂堂大将,追随秦始皇立下了不世奇功,辅助始皇建立了这个庞大的大秦王朝。最后却因为赵高一个奸险小人而断送了身家性命,不明不白的死去。
实际上蒙恬是可以不死的。他手握三十万重兵,要知道那可是秦朝对付匈奴人的精锐之师,可不一般。
蒙恬完全可以统率这三十万人,杀入咸阳,诛杀赵高,另立贤能之士为皇帝。虽然不是很容易成功,也好过与不明不白的屈死牢中,让那害人的赵高洋洋得意。
可是封建社会愚昧的忠君思想害了他,他死了,在赵高的折腾下,秦朝加速了灭亡。如果他能举兵杀赵高的话,历史或许可以改写。
蒙恬和扶苏死了,这并不是杀戮的结束,反而只是杀戮的开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三章 帝国惊变之蒙恬之死”内容快照:
『第三章 帝国惊变之蒙恬之死』
公元前210年9月,赵高在设计逼~扶苏,擒获蒙氏两兄弟后怀着兴奋的心情,陪同着那辆载着始皇发臭尸~和咸鱼的车子回到了咸阳。赵高立刻发丧,得知这个消息后,天~自然震动,毕竟这是一位剪灭六国,不可一世的伟大君王。他曾梦想着长生不老,但还是~不到。看来人毕竟是~~的,即使贵为九五之尊。这一点和平常百姓没有什么不同,想到这里,老百姓的心就平静~来了,始皇老了,老了就~~,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