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第一站就是有天堂美誉的浙江杭州。车到杭州,迷人的小雨还在下着,每人买一把稠伞,漫步在斜风细雨中,就像是三月间田野中盛开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花的,那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倘佯在如此美丽的花团中,你会觉得,你就是在天堂!
杭州美景西湖秀,斜风细雨赋闲愁,细雨淋得游人醉,西湖美景任我游。
游西湖,当然要看看著名的三潭映月,撑起小花伞,踏上古色古香的游轮,直奔瀛洲岛。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在雨中西湖观赏早晨的雷峰塔,却欣赏不到雷峰夕照的美景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雷峰塔经倭寇抢烧后于1924年4月24日轰然倒塌,鲁迅先生因此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吹响了捍卫女权的号角,只是不知西湖水何时能干,以解救出塔下的白娘子。
说到白娘子,那就要看看断桥了。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半桥瑞雪半桥干,阳光照出两重天”正是断桥残雪真实的写照。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上海”内容快照:
『上海』
游完杭州,我们的第二站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大都市——~海。~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海港城市和国内外贸易中心,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海发达的工业、~通、金融、通信,构成了这颗独具魅~的东方明珠。在~海,旅游却没什么很好的人文景观,我们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经贸大厦、外滩。逛了南京路步行街,~海给我的印象就是钢筋~泥、灯~酒绿,看着~海灰蒙蒙的天空,车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