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勐是松山大垭口下面的一个村寨。“勐”在傣语中是“平坝”的意思。而“腊勐”意思是“大象吼叫的平坝”。日军松山守备队(又称腊勐守备队)的司令部就设在这个寨子里。司令官是金光惠次郎少佐(相当中国的少校)。
松山守备队共有兵力1200余人,火炮数十门,机枪百余挺,另有坦克若干,全部隐蔽在松山各个山头的地堡中。
这些地堡是1943年日军侵占滇西后修建的。
为修建这些地堡,日军专门从缅甸方面军派了一个工兵部队,并且为了保守秘密,连一个中国民工也不用,而是从泰国和缅甸雇佣了大批民工,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
地堡是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的。地堡建成后,日军缅甸派遣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自前来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500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地堡表面,也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什么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满意。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因此,金光惠次郎踌躇满志地认为,仅凭着山头上修建的那些地堡,就可以击退中国军队的任何一次**。
借着中国军队秘密机动的短暂间隙,金光惠次郎一个人来到设在一个大地堡中的慰安所,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金光惠次郎刚一走到慰安所的门口,一个中年妇女便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她是这里的“妈妈桑”,负责管理慰安所里的十几名慰安妇。这些慰安妇都是朝鲜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从朝鲜征调过来的。
妇人夸张地喊着:“哎呦,您可是好久没来了,我们这里的姑娘把眼睛都望穿了。”
金光惠次郎仍然绷着个脸,问妇人:“这一段时间,姑娘们没有受伤吧?”
妇人回答:“没有,没有。小伙子们都挺温柔的。话说回来,这多亏了您三番五次教训那些当兵的,他们才不敢胡闹的。”
金光惠次郎又问:“武泽医生在吗?”
还没等妇人回答,守备队的军医武泽少尉早已挤了过来,说:“少佐,我在这儿。”
金光惠次郎问武泽:“姑娘们的身体怎么样?没有得性病的吧?”
武泽少尉回答:“身体都不错。有病的我都给她们打了青霉素针,还让她们休息几天,姑娘们都念您的好呢。”
金光惠次郎这才点了点头,继续往慰安所里走。
妇人赶紧在前面领路。
妇人高声喊着:“姑娘们,快出来,少佐来看你们来了。”
几个慰安妇闻声跑了出来,笑嘻嘻地簇拥着金光惠次郎往里走。
武泽见状,和慰安妇们开起了玩笑,说:“你们这么多人,别把少佐累坏了,我替少佐照顾两个吧。”
慰安妇们这才跑过来两个人,一左一右,拉着武泽的胳膊进了屋。
从慰安所出来,金光惠次郎立即赶回他的指挥所。
一位哨兵在指挥所门口向金光惠次郎敬了个礼。
金光惠次郎问:“真锅邦人少尉在吗?”
哨兵回答:“在。”
金光惠次郎“恩”了一声,低头进了指挥所。
在这间指挥所里,除了墙上的地图、桌上的电台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面军旗。
军旗的图案是在日本国旗的基础上加了16道红色的光芒,特别醒目的是旗杆顶上那个三面体的旗冠上镀着金粉,镌刻着16瓣菊花,这是日本皇室的标志。
这是日军步兵第113联队的军旗。是由日本天皇亲自授予该联队第一任长官的,因而在联队官兵们眼中,无疑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而现任联队长将这面军旗放在松山守备队的指挥所里,更是对守备队连续三年获得步枪射击、火炮射击和负重攀登三项第一佳绩的奖赏。因此,联队专门委派了一个中队(相当中国的排级单位)作为军旗的护卫中队,而军旗手一般由联队中最优秀的少尉军官担任。现在,联队的军旗手就是真锅邦人少尉。
见金光惠次郎走进来,真锅邦人立刻站起身,迎了上来,并敬了个军礼。
金光惠次郎拍了拍真锅邦人的肩膀,说:“马上就要打仗了,你可一定要把军旗保护好啊!”
真锅邦人响亮地回答:“少佐,您放心吧,有我在,就有军旗在。”
金光惠次郎强调说:“实在不行就烧掉它,决不能让中国军队缴获。”
真锅邦人说:“我相信,日本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金光惠次郎满意地望了他一眼,赞许地点了点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攻击受挫”内容快照:
『攻击受挫』
6月1日凌晨6时,天色刚刚放亮,在血~的晨曦里,空中就由远及近传来“隆隆”的轰鸣~,仿佛响起了滚滚的~雷。30架美军轰炸机从昆明机场起飞,以迅雷不及掩~之势,飞~松~~空,掷~了一颗颗愤怒的炸~。顷刻间,松~~~火光~天,烟雾缭绕,焦土横飞。碗~~的树枝被炸断,树叶更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铺天盖地。在惊天动地的爆炸~中,第11集团军71军军长钟彬来到怒江江边召开了担任主~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