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孩儿回来了。”杨家大堂内,杨喧和其妻沈氏正坐在大厅的两把高椅之上。沈氏听闻儿子回来的声音,赶紧起身,一脸慈祥。杨喧仍正襟坐在那里,手里持着侍女刚送上来的茶。
“孩儿给父亲母亲请安!”杨徵单膝跪地,一脸肃敬。沈氏连忙上前,把杨徵一把扶起。从她脸上的表情,可见他内心欢喜的紧。其实杨喧心里也欢喜的紧,眼看儿子仪表非凡,眉宇之间以略微显露那种大将之势,稍加时日,必定能为国之大用,想到着,不禁微微颔首,不过脸上还是没有什么表示,一脸威严。对于父亲这幅表情,杨徵早已见怪不怪。杨喧这种几十年在沙场上练出来的威严,岂是一朝半夕能改的掉的。
杨徵请安后便在一旁站定,对于这位父亲,杨徵是及其尊敬的。虽然从小到大父亲总是对他及其严格,但他知道,这只是父亲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父亲一身戎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杨徵打小就有目标长大一定要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大英雄。
“徵儿,今天去哪里了?”杨喧呷了一小口茶说道。“回父亲,孩儿去了一趟杨家马场。”“杨家马场?不错!徵儿,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同你一起骑马的情景吗?”杨喧此时已从座位上下来,跺步在客堂里说道,眼中少了那份威严,多了份慈爱。“孩儿当然不会忘,父亲那时英武非凡,孩儿那时便立志要成为父亲那样的大英雄。”“唉。”杨喧深深叹了一口气道,“转眼一晃已经十载了,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不能再征战沙场。”“父亲**不减当年,如今皇上励精图治,他日父亲必有亲上前线,沙场点兵之日。”杨喧听儿子这样说道,不禁爽朗大笑,虽然平日里恭维之词听之耳腻。但今朝听闻儿子这样说,还是万分高兴的。笑罢,威严之色又重新回到脸上。“孩儿有所不知,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两国已无战事多年,如今两国虽然交好,但辽国仍对大宋虎视眈眈。泱泱大宋,物华天宝,人声鼎沸。而辽国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生活方式仍以游牧为主,粗衣粗食,怎能与大宋相比。不过也正式这种生活方式,致使辽人长的及其彪悍。大宋积弱多年,兵士一触即败,导致近几年辽国气焰更为嚣张。辽人居无定所,茫茫草原,进兵难免成孤军之势。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国内富贵太平,民生安定,而对于辽国,仍是其最大的一块心病。宋辽两国兄弟相交,但宋国让与辽国年年纳贡,这种情况,是吾等热血男孩所不能接受的。如今皇上叫我统领三军,守卫京城。这是对我们杨家的眷顾,或许,皇上不想看到我杨家儿女再流血了。‘将军生当马上死,十年疆场杀血还’。为将者,自当征战沙场。或许,为父的有生之年,要在这杨家大院里终老了,再上战场的宏愿已经渺茫了。”
杨喧说到这里,不禁喟然长叹。杨徵如何不知父亲心理,不禁宽慰到:“父亲戎马一身,战功彪炳,也当歇歇了,想必皇上也和孩儿想的一样,禁内之事,也是重责,皇上把你放在他身边,自有深意,父亲不必喟叹。”“听徵儿如此一说,为父也好受不少。如今吾儿虽未成年,然英姿飒爽,为父甚是欣慰,杨家后世有望。”“谢父亲夸赞。”杨徵抱拳谢到。“多日为见,不知徵儿功夫是否有所长进,走,让我们父子二人到武场会会如何。”说着,迈着虎步向武场行去。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比试”内容快照:
『比试』
杨家武场,宽80余丈,纵~百余丈,甚是开阔。校场之~,武者林立,此时见杨喧父子行来,纷纷~拳让道。校场一角,兵~众多,杨喧随即拣了一把大刀,立与场中。为防意外,这刀都是未开封的。杨徵也随即从一旁拾起一杆银~,在抢头之~~~一抹布。“父亲,请。”杨徵~~~摆往~间一塞,马步一站,其势甚稳。杨徵微微颔首到,“吾儿功夫甚有长~~!”话音未落,一~劲风已~面而来。“吾儿看刀。”看着来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