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恐怖·奇幻 > 香火 [目录] > 第7章

《香火》

第7章围堤湖起坟

作者:湘粤男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坟好端端的迁什么?”玉珍不解。

  

  “县里的人来了,围堤湖要加高,好多坟都要在过年前迁走,嬷嬷这段时间天天哭。”杨伢子眼圈红了。

  

  “我去安排吧,杨伢子,你莫急,吃了饭我们一齐回去。”翰香准备好香篮。

  

  翰香临走玉珍悄悄叮嘱了二句:要听从他嬷嬷的意见,当年有殉品的,莫让外人知道了。

  

  诺大的平原湖区一派水冷草枯之景象,渠道河巷随意泊着小小的划子,桨叶**淤泥之中,滩涂草丛偶尔可见钉子一样的旋螺,一排排落尽了叶子的杨树直直地立在小路二边,看不到路的尽头,只有雾朦朦的天际。

  

  嬷嬷已是耆耆老人了,见了翰香老泪挂在腮边,这些年多亏有你们照顾,你是道士你懂,我们放心。

  

  杨伢子17岁,在村子算是读书人,正在村小学当伢子王,少年老成,自小对爷爷爹爹是没有什么印象的,无奈村支书催了一次又一次,不趁早加高堤垸,春上一发大水,一年收成又没了,靠山吃山靠水喝水,这水也得很小心地喝,你不把祖坟迁走,那是不孝。

  

  县里文物局的干部都来了,无主孤坟乡里组织人员最后集中迁走,杨幺曾用海鳅船劫了程昌寓不少金银财宝据传藏于此地,如果真有那是要上缴国家,不能流入民间的。

  

  杨伢子拿起铁锹锄头麻袋走在前面,翰香提着那个香篮跟在身后。

  放眼一望,到处都是三三二二的人在挖坟。这稍微靠岸边地势高一点的地方都是馒头似的小土包,金国侵犯潭洲,在洞庭湖杀人如蚁,小土包上鳞次栉比,是涨水退落的痕迹,包顶几簇蒿草和野芦苇,活活一颓废的羽翎顶帽。

  

  走过一丛绊马草的小径,杨伢子停了下来指头一大一小二个土包子说:“叔,这就是爹和爷的坟。”

  

  二座衣冢互护,左不见青龙右不见白虎,前无明堂后无起势,旁边一洼烂泥地,若是单独一个恐怕早就伤了杨伢子。翰香暗念:迁坟迁得是时候。

  

  焚香一炷,祭酒一杯,绕坟移走八卦步,摇铃叮当:恭迎杨家祖上神灵搬寝移宅------

  

锄头刨开杂草,坟头却是千疮百孔,靠烂泥一边的地方一个个洞口光滑圆溜,从里面发出阵阵沉闷的响声,把杨伢子惊得一乍,攸地停下来,翰香拿起一纸黄符往那坟顶芦苇杆上一贴,低声说道:“从旁边挖。”

  

  二个人挖得土块‘哗哗’地响,里面也是‘咚咚’地响成一团。

  

  声音越来越大,杨伢子的心也怦怦地乱跳起来。

  

  “嘿——”正聚精会神探看坟洞口里的情况,未想背后突然一声吆喝,吓得二个人身子一震,抬起头,一头癞痢的中年男人拿个竹蒌子一脸污泥看着杨伢子二个。

  

  “杨癞子,你就不能**声!”杨伢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吓得不轻。

  

  “我过来看一下,你们挖吧。”说着一屁股坐了下来。

  

  翰香甩出最后一锹土,洞口豁然开朗了,一丝阳光投了进去,剑一样直指里面,白的黑的却很难分明显。

  

  10几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把棺材浸泡得腐朽了,刚才是从棺材的脚头挖开的,棺材盖还未完全塌陷下来,这棺材也就是一般的黑杨木做成,里面一股泥腥味散出来,翰香示意等透了气先,去挖另外那座,正转身,‘哗’地从里面窜出一黑色物体,正欲详看,见得杨癞子弹起来直扑过去,一把抓住那怪物。

  

  杨伢子心慌慌地走过来,那黑色之物尾柄粗短身子还在扭曲,嘴里‘咪吱’地闷叫。

  

  原来是条黑财鱼。

  

  因为常年在这坟墓里面,黑得背上那七星斑点都看不清了,怕是有四、五斤重,刚才的响声应该就是它在里面打滚。

  

  杨癞子二手**摁住小心地往竹蒌子里放去,财鱼在里面不停挣扎。抬起头这才眉开眼笑地对杨伢子说:“终于捉了一条大的,你们忙。”提起就走了。

  

  杨伢子说这财鱼怎么会有这么大个头?翰香便说还不是钻在这里面吃肉。又问你们不是单传的吗?怎么有这么多杨姓?

  

  他们是叛贼杨钦的后人,我们才是杨幺之后,几百年的事了,现在都是一家人。

  

  翰香不想争辩,杨幺根本就没后代,你这伢儿就信别人传说。

  

  把另一座挖开一个洞口后,二个人又来到刚才这座坟开始收骨头。

坟里面还是一地泥淖,杨伢子看到烂布条**来,伸手就去扯,衣服沾着泥浆早已扭成一团,拽了几下才拽出来,一节大骨跟着带出泥地了,伸过手就去抓,突然间泥土层起伏拱动,**的大骨摇晃不止,赶紧退回来。

  

  “叔,里面还有东西。”杨伢子牙齿打颤。

  

  “等我来,得罪了。”翰香弯腰往里钻进去。

  

  涨水时涌了不少泥水进来,干枯了这些日子,里面还是柔软的稀泥。猫着腰,用锄头一点一点地往外疏土,心里想着坟顶可千万别塌了,泥土又拱得厉害,干脆刨开算了,一锄头下去,一个蛇头钻了出来,冲着翰香头部窜来,情急之中赶紧用手去抓,滑腻腻的没抓住,蛇经过这一挡直接朝洞口外开溜,这洞口外的地却是干爽的,奇怪得很蛇沾了干土却滑得不利索,在原地扭来扭去,杨伢子拿起铁锹一拍下去,头部砸成一个血饼,那身子还在扭曲,长尾巴打得地面‘啪啪’作响。

  

  “叔,是大鳝。”

  

  翰香真是一惊,幸好不是蛇,这湖区择个阴宅都是难呀。

  

  把泥土全部清出来后,尸骨早已不成规则了,里面曾让这些动物们搅得一锅粥,倒是骷髅头颅骨没有调转方向,把那镶了金的二颗牙起下来了,用布拭拭还闪光,交给杨伢子:“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你保管好。”

  

  再清了清点,齐全,装进麻袋里了。在麻袋上帖了一符。

  

  去收爷爷的骨头。

  

  这边稍微好些,都是先后二年多离世,当初这一小块地方稍高一点,把洞口再挖大些,棺材也是腐朽了,锄头把棺材脚头方向用力一敲,稀里哗啦裂开了,里面看得清楚,光线投进去可见绫罗绸缎的光泽,那是长者归天后亲戚朋友盖的子孙被。

  

  翰香燃起艾香放在洞口,开始起骨。

  

  半跪着匍匐在棺材里一件一件往外递,杨伢子接住装进另一个空口袋里,不过10几分钟,顺利得很,把头骨取来就收工了。

  

  往前移了移,摸了摸棺材顶部中间位置,不在,往左边摸索也没有,自己的身子伏在里面光线透不进来,看不清,那就是右边了,挪了挪身子,右手探了探,有个圆滑的,颧骨明显,一只手捏着往后面移,不想这头颅在手指间动了动,又滑下了,翰香正纳闷,头怎么移到右边了?再次用了用力捏住,身子后退,又掉下来了,这下嘴里默念了几句棺材化煞咒,有效,没动了,慢慢地转过手把头骨送出来:“接住,杨伢子。”

  

  “哦。”接住了。

  

  翰香双手撑住棺底,整个身子要后退出来了。

  

  “哎呀,头会动!”听得杨伢子尖叫。

翰香转过头,忘记自己还没完全出来,头部碰到棺材顶部撞得生痛,来不及回应杨伢子,转过身子仰着看看棺材顶,是什么东西撞我?

  

  是棺材顶盖宊出来的一个圆东西撞的,快要掉下来的样子,伸手用力一拨,轻松出来了,原来是个漆黑的竹筒子,应该是之前镶入顶盖这个**里的,棺材盖最厚的地方就在顶盖中间位置,看来是良苦用心。

  

  一出棺材,直问杨伢子:“什么事什么事?”

  

  “不晓得!”指着地上轻微颤动的头颅,杨伢子一脸惧色。

  

  翰香弯下腰,要双手捧起来,把手中的竹筒递给杨伢子,杨伢子问:

  

  “叔,这是什么?”

  

  “我也不晓得。”捧着头颅细看的翰香头也没抬。

  

  果然会动。

  

  捧着摇了摇,再放在地上,一只灰绿色的小乌龟不急不慢从头骨的口腔里爬了出来,好像让人吵醒了,老大不高兴的样子。

  

  杨伢子一脚踩过来,让翰香一推:“生灵都有寄所,何必?”

  

  拿起小乌龟往那洼烂泥地里放去。

  

  再在这麻袋上贴了一符,日短夜长的季节,太阳很快要偏西了,翰香拿起锄头在二个摇摇欲坠的棺材上用力敲打几下,‘轰隆’一声响,小土包成了稀稀啦啦的土疙瘩。

  

  又一次尘归尘,土归土。

  

  

  翰香扛着锄头提着香篮在前,杨伢子用铁锹当扁担挑起一担骨头紧跟其后,步履匆匆,刚才一惊一乍,心还在突突地跳。

  

  “叔,还有多远?”

  

  “跟着我就是,快点。”翰香加快了步子。

  

  一直往西走,这地方这几些年翰香早已熟悉了,杨伢子虽不是自己亲生骨肉,却一直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

  

  路上的影子拉得斜长了,太阳慢慢向西边滑去。

  

  直到快出围堤湖边界了,才汗流浃背停下来。

  

  太阳斜斜地照着这块地方,站在此地才发现已是身处半山坡了,远眺对面就是李白诗仙踪影的太白湖。

  

  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晔和中书舍人贾至,被奸臣诬陷。李晔被贬为岭南道境内一名县尉,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那时,李白因参与永王李麟谋反失败,被流放夜郎。不久遇赦释回,在岳阳小憩,与李晔、贾至相逢。李白便邀他们载酒泛舟洞庭。

  

  也正是现在秋高气爽的大好季节,湖水澄碧,皓月当空,鸿雁南归。这难得的良宵美景把酒夜话激起诗人心中的万丈诗涛,十分理解他俩的心情,劝说他们要豁达开朗,即赋诗一首: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九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右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目平湖,春江水暖时碧水蓝天万亩青纱帐绿浪翻滚,退水后牛羊成群,艄公划子鸬鹚戏水,端的是一派生机。

  

  右手边是起伏不大的西竺山,左手边是牛鼻滩,想当年观音老母拜了杨幺之后,杨幺自知得罪仙人,请求饶恕,观音老母只好说,你若是能潮起这牛鼻滩,垒起鸭子港,连起坡头嘴,这天子还是有的。

  

  后面是郁郁葱葱的笔架咀和乌鸦山连成一片,如同一把椅子的靠背。

  

  纸钱一撒,叮当几声:“禀报围堤垸土地、庙王、菩萨、天上一切过往神君------杨氏祖上神灵借此地灵光寄居于此,上通九天下报地府------

  

  

言毕,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行大礼,燃起香烛,奋力开挖。

  

  一地沙土,不过挖得三尺,里面有些红色土粒,翰香示意停止,在旁边不足一尺的地方继续开挖,这个挖得深一些。

  

  深的放爷爷的骸骨,浅的放爹的骸骨。头颅骨却让它立起来,空洞洞的眼眶窝让夕阳西下的光线照得似乎有些灵动,正在注视着脚下的那块土地呢。

  

  每个头盖骨上贴了一张红色符。就这样简单掩土了,也是一个小土包,只不过是新的土包子,二坟前各自燃了三支大白烛,太阳滚到天际里了,黄昏的幕色里闪耀着鬼火一般的光亮。

  

  路上翰香交代,此地就为你杨家祖坟了,记得清明吊唁祭祀。

  

  到了家,天完全黑了,嬷嬷在院子门口等着。

  

  抽泣地:“辛苦了,好啦?”

  

  杨伢子累得不行,没有好气地拉长声说:“好——啦——”

  

  翰香正想教训这伢子天下孝为先的话,却听黑暗的台阶上一个女人的声音:“道士,你会收吓不?”

  

  走近一看,女的身旁还有一小孩子。

  

  “怎么啦?”

  

  嬷嬷才接过话,等你好半天了,这伢子今天跟着他爹去迁坟,一股黑烟出来,吓了一下,现在有点发烧,听说你来了,想让你看看。

  

  翰香摸了摸小孩子的头,是有点烫。点起煤油灯,牵着小家伙的手来到堂屋的大门角落里,这小家伙木讷着不说话也不哭,让翰香在门缝里拿着左手捏了捏,嘴里念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词,把一根黑纱线系在小家伙手腕上,再带出来,到厨房煮了一碗热水,将一朱砂符烧了化在水里,端给小家伙喝,好说歹说半天才肯喝了下去这漂浮着灰烬的黑水,孩子娘闲谈了一会,带着小家伙回去了,这小家伙一改先前的沉默不语活蹦乱跳地跑在前面,也不管天黑的路上高低不平。

  

  胡乱扒了几口晚饭,擦洗身子上床睡去,忙了一天,确有倦怠。

  

  脑袋沾上荞麦枕头,灵光一闪有件事搞忘了,坐起身子,朝着另一头刚睡的杨伢子心急地问:“杨伢子,那个竹筒呢?”

  

  杨伢子睡着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人心坪追魂”内容快照:

『人心坪追魂』

天刚发亮,杨伢子就被翰~~醒了,~~糊糊瞪着翰~。“你、你把那竹筒放在哪里了?”~搓了眼屎,不高兴地嘟嚷:“门旮旯里。”那竹筒乌漆抹黑静静地~在门槛的角落里,乍不提醒,~本不会留意到。应该是楠竹而且经过火薰烤过的,大概是防止虫~,还有一竹盖,用松~封住,摇一摇,没什么,很轻的,不知是有什么宝贝,搞得如此神神秘秘。~开再说。

~~

>> 阅读第8章 人心坪追魂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