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正是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跟随上海浦东大开发的步调,大量吸引外商外资。也就是那一年,苏州工业园开始建设。投资的大多数是新加坡商人,所以后来很多人管那里叫新加坡工业园。
建园区当然要迁走当地的居民,苏州市政府还是比较有规划的,迁出的居民会得到一批补偿,还可以在统一建设的搬迁居民小区用极便宜的价格买到住房。
但是,新建设的居民小区大多数都在新区(当年的新区就跟郊区的概念一样),很多有着老城区情结的人并不愿意搬到那里去。于是,就有人牵头,联系不愿搬走的其他五户人家,六家一起,集资买地皮建房子。这,就是明月小区的由来。
牵头的那户人家户主姓倪,五十来岁,人很是精干。倪老伯没多久就在苏大附近批下了一块地。地拿下来,就商议着房子如何建。有人提议房子建6层,每户占一层,抓阄决定谁家得那一层。
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底层(可以开店出租做门面),不想得到顶楼六层(顶层夏热冬冷),但是这个提议最后还是得到了大伙都一致认可。
倪老伯身为牵头人,为了表示风格,主动放弃了抓阄,认了顶层。他以为这样大伙都会感激他,可是他远远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因为他是项目总负责,所有资金开销都由他一手掌控,所以大家都在心中认定倪老伯一定从中占了很多好处,因为心虚,才主动认了顶楼。
这件事情决定下来以后,建筑工程队就开了进来。
万没想到,开工第二天就出了事。
建这样的小高层,挖地基自然用不着机器钻井,只需要人工开出2米深左右的地基槽,然后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挖地基的人是建筑队临时从街面上雇来的苏北民工。挖地基的工具就更原始,不过是铁锹铁锄铁锛而已。
有个人一锹下去,火星四溅,铲在一堆青褐色的大砖头上,这时地基槽已经挖得相当深,站个人都不会**脑袋来,那人没想到下面居然有砖头。他拿铁锹搞了几下,发现那堆砖头是砌在一起的。于是招呼了一个拿锛的同伴,同伴过来对着砖堆就是一锛,一锛下去,哗啦一声,砖堆咧开,塌陷下去,那里出现一个黑栩栩的洞口,一股怪异的味道冲了出来。
听到这两个人惊讶地大叫,所有挖地基的工人都跑了过来,合力将洞口挖大,这才发现,下面好像是个墓穴。好事多人掏出打火机,伸进洞穴去打着火,一具烂木棺材出现在大家眼前。
真的是古墓!
这一下大伙都惊动起来,连建筑队的大工们也屁颠屁颠跑过来看热闹,倪老伯一直坐在附近搭建的凉棚里监督工程进度,听到动静也跑了过来。
有人提议下去看看有没有宝贝,这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围观者的响应。于是洞口被进一步挖开,扩大,众人纷纷跳了下去。
这墓穴显然不是属于大富之家,棺木四周并没有大家所期待的宝贝,于是不甘心的人最终把手伸向了棺盖。
棺盖被轻而易举地打开,棺材里躺着一个人。
一个面带微笑的女人。
那天晚上我一直跟在父亲后面,听大人们扯着喉咙不停地喊,听三奶奶跌跌撞撞不停地哭。这中间有人去了学校,小学校长又派了几个老师过来帮忙一起找。
田里,地里,水渠里,还有三丫头同班同学的家里,到处都找遍了,三丫头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夏天乡下的蚊子特别多,可我记忆里那天晚上一只蚊子也没有来叮咬我,大概是在一起的人比较多吧。
一直找到半夜,大家都死心了,最后我爷爷说了句:“会不会掉河里了?”
其实找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在心中认定三丫头是掉河里去了,可是谁也不愿意把这个点破,但凡有一丁点希望,也不要提及这种后果。三丫头不会游泳,掉河里就是必死无疑了。
我爷爷是个老实人,他这话一说,三爷爷和三奶奶当时就瘫软在泥泞的地上。
上学路上,唯一的一条河就是我们村后面的一条河。
接下来,整个村子都行动起来。村里在河边架起了电灯,大家架起村里钳淤泥的小船,用竹槁子在河中搜索。
几遍过去,什么都没有发现。
二爷爷又从家里拿来捉鱼用的大号拖网,从河这头一直拖到另一头,网起了好多好多鱼,最大的鱼足足有当时的我那么大,可是,三丫头的尸体还是没被发现。
最后村子百来号男人一起动手,把河道两头筑起土坝(河道在村东首拐弯,拐弯后就不在上学的必经之路旁边了),在坝上架起两台抽水机。
抽到凌晨四点多钟,河中的水被抽了个干净。河底淤泥上的各种鱼类和河蚌螃蟹下去就能随便抓到,等于说把整条河翻了个底朝天。也还是没有发现三丫头。
三爷爷不甘心,又借来了滚钩,沿着河底滚。滚钩上长长的弯钩**淤泥深处,如果三丫头挣扎中陷入淤泥,也必然被滚钩拉出来。
可惜,依旧是失望。
直至天亮,三丫头也没有半点儿消息。
第二天村里没有打开坝放水,因为难得彻底抽水一次,就尽情捉一次鱼。我还记得,最后村里集中分鱼,我们家分到整整一篾筐。恐怕不下三十斤。
我们全家人都很沮丧,三爷爷一家还没有放弃,仍然四处打听三丫头的下落,那个时候,他们开始相信,三丫头一定是被坏人拐跑了。
他们去镇上派出所报了案。
第二天晚上,河道两边的土坝打开,河流重新注入了河水。
那两天我都没有上学,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也停了课,三丫头班上的老师一直呆在三爷爷家,算是安慰三丫头的家人。可是三爷爷全家都陷入在伤心中,根本无心开伙做饭。
因此,我爷爷和奶奶承揽了给大家做饭的活计。
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家也只能在这上面帮帮忙。
那天中午,我奶奶挽了一淘箩(一种淘米的篾制器具,圆口,下部是半球形)大米,去河边淘米。那时候河水清,大家洗衣服淘米都在河边水码头上,不像现在,条条河流都跟臭水沟似的。
我奶奶刚踩上水码头,就吓得一声尖叫,差一点栽到河里去。
在水码头的一边,飘着一具肿胀了的浮尸,浮尸背面朝上,看浮尸身上的衣服,依稀便是失踪了的三丫头。
我奶奶把手中的淘箩一扔就窜上岸来,片刻之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浮尸真的是三丫头,大家七手八脚把尸体弄上来的时候,三奶奶已经哭得晕了过去。
三丫头那张脸惨白浮肿,耳眼口鼻里塞满了淤泥(后来入棺换衣服时,才发现连**和**中也塞满淤泥,也就是凡是身上有孔的地方,都被塞进了淤泥)。
三爷爷的嘴里蹦出了三个字:“落水鬼!”
在我们那里,落水鬼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落水鬼是由河里淹死的人都冤魂所变,样子和猴子差不多,所以又叫做水猴,这东西胸腹间长着红色的绒毛,看起来就像穿了红背心红短裤。
我们那里碰到过水猴的人不在少数,我爷爷的舅妈,我们管她叫舅太太,有一年大年三十就碰到过这东西,她家西边是一条河,厨房临着河边,厨房有只大水缸,砌在墙中间,一半在墙外一半在墙内,墙外的那一半方便担水,不用时就用木盖盖上,墙内的那一半方便厨房用水。
那年除夕,舅太太一个人在厨房炒蚕豆(那年月,过年有炒豆子吃不错了),农村炒豆子为怕豆子直接在铁锅里翻炒变焦,都会在锅里放入干净的白沙,这种白沙我们叫做“炒沙”,先把沙子炒热,再放入豆子翻炒,用沙子的高温捂熟豆子。
舅太太把豆子炒得差不多,香味四溢的时候,就听墙外传来揭水缸木盖的声音,舅太太低头去看,就见从水缸那里伸进来一只手,那只手严格上来说算不得手,只能说是个爪子,因为手上到处是黑毛。
舅太太立马想到这东西可能是河里爬上来的,她这个人比较胆大,就干咳一声说:“你想干什么?”
那只手还是伸着,一动不动,舅太太就想这东西是不是闻到蚕豆的香水,来讨吃的了,于是就从锅里挖了一勺滚烫滚烫的带着沙子的蚕豆,直接倒在那只手上。
然后就听到一声惨叫,那只手不见了,外头传来“噗通”一声,有东西跳进了河里。寒冬腊月的,敢往河里跳,一定是原本就生活在河里的东西。
再有就是我爸爸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碰到的,那是在我小姑十来岁的时候,她和同村的一个小姑娘出去割草,十年浩劫的岁月里,全国人民都在割草,于是草就变得特别稀罕,很难找到。
我小姑和她的一个小名叫月月的同伴走了很远,才在一块相对荒僻的地方找到片草地,那地方是村里老上老的坟场,文革中已经清理了坟包,还耕于农。那地方也有一条河,而且村里从来没有派人去那条河里抓过鱼,清过沟。
我小姑和月月埋头割草,割着割着就越来越靠近那条小河。小姑边割草边和月月说话,说着说着忽然看到月月站起来就跑。我小姑忙问:“怎么了?”
月月脸色惨白,指着我小姑的身后。
我小姑扭头一看,就看到了那东西,长得像猴子,方法穿着红**红背心,张牙舞爪正向她扑过来。
我小姑急切之间举起镰刀,那东西大概怕铁器,看到镰刀后转身就走,跳进了河里。
我小姑回家后就生病,发高烧,一连病了好几天,病好以后见人就躲。家里问是什么事,她就缩在一边,什么也不说。后来家里人找月月问,才明白小姑见着落水鬼了。
打那以后,我小姑就留下了口吃的毛病,从一个口吃伶俐的小姑娘变成了憨憨的结巴,直到现在也没有改掉。
关于落水鬼最震惊的事例是我爷爷那辈发生过的一件事,在我爷爷小的时候(我爷爷读过私塾),他们私塾老师的村子里有条通着圩港的大河,村里有户人家在河里架了大渔网,渔网覆盖了整个河面,一边固定在树桩上,渔网对岸的两角分别设立绞盘。下网时松开绞盘,渔网沉入河底,起网时两个人分别拉动两只绞盘,将渔网拉出水面。因为渔网四角先出水,自然形成了一只网兜,所以欲望范围内的东西都跑不掉。
有天早上那户人家兄弟俩一起去起欲望,结果就网起来一只猴子不像猴子,猩猩不想猩猩的怪物。
请了村里有名的秧生(旧时帮人看风水的师傅)来看,才明白这东西就是落水鬼。秧生劝兄弟俩将它放掉,兄弟俩不干,认为抓着鬼了,奇货可居,准备第二天拉到县里去兜售。
于是兄弟俩用铁丝穿了水猴的琵琶骨,拴在猪圈里。
可是第二天他们去看时,只看到铁丝上的斑斑血迹,原来那水猴竟挣脱铁丝跑掉了。
过不多久,兄弟俩就先后死于非命。
三丫头的死,让“落水鬼”这个名词再次侵袭了我们的心。
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那天千找万找,把小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三丫头的尸体?更没看到什么水猴。为什么事隔一天,三丫头还是在这段河域中浮上来呢。
三爷爷之所以这么肯定是落水鬼,是因为三丫头七窍中的淤泥,因为在传说中,落水鬼最爱这么干。
等到校方帮三丫头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了更离谱的事情,原来出事那天,三丫头根本就没有背着书包回家(那天老师是布置了很多家庭作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还有更诡异的事情在后面。
那时候对土葬火葬控制还不是很严格,三丫头下葬的时候很可怜,我记得当时买不到那么小号的棺材,而且这种非正常死亡的小孩子在我们那里的风俗中也不允许用棺材,说是会冲撞祖先。所以三爷爷家就腾出来一只衣柜,装上三丫头的尸首,埋在祖坟的一角。
所以我三奶奶在以后的岁月里就无数次地梦到三丫头跑来跟她哭,说自己在那边没有房子住,被人欺负什么的,这就不知道是三奶奶的心理作用还是确有其事了。
几个月以后,三奶奶不堪折磨,找道士用芦苇和彩纸扎了个两层楼房,烧给了三丫头。
但是,我要说的诡异事情并不是指这个。三丫头死了整整半年,那年的腊月廿四,腊月廿四在我们那是借灶神的日子,叫小年夜。这一天开始,大家就会准备年货。
三奶奶家渐渐从小丫头死亡的伤痛中走出来,也着手准备过年,腊月廿四这天,三奶奶家预备炒蚕豆。
前面已经介绍我,我们那里炒蚕豆要用到一种炒沙,这种炒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每次炒完豆子,就把沙冷却筛干净,收起来等到下次再用。
三奶奶家的炒沙一直塞在床底下的瓦罐里。
三奶奶从床底下拖出瓦罐,揭开盖子,就看到炒沙里半埋半掩地放着一张折叠过的纸片,可以看出,纸片是从作业练习簿上撕下来的。三奶奶抽出纸片,打开,看到纸片上有铅笔写的几行字。
三奶奶虽然是个文盲,不识字,但是她看到那些字的结构样式,就知道这些字一定是三丫头写的。
于是三奶奶就拿着这张纸给大丫头,让大丫头读给她听。
纸片上是这么写的:“爹爹妈妈大姐二姐,你们看到这个信的时候,我已经去那里了,你们不要找我,找也找不到。他每天晚上都来,告诉我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有很多人跟我玩,能治我的病,等我的病好了,我一定带很多很多东西给你们吃。他说一定要带我去,那我就只有去了,你们都不要担心。雪三丫。”
大丫头读着读着就哭了,三奶奶也泪流不止。他们当即去我家找到我爸爸,让他帮分析分析信中的那个“他”到底是谁?
我爸爸当然没有分析出来,虽然他是我们家族年轻一辈里公认最有头脑的人,可碰到这样的事情,头脑管什么用。不如像我三爷爷那样,一口咬定,“他”就是落水鬼!
三奶奶后来还想起一件事,早在端午的时候(那时候三丫头还没出事),二丫头嘴馋,就提议要炒蚕豆吃,但是给三丫头拦住了,她说今年家里蚕豆不多,还是留到过年炒吧。
三奶奶是个节俭的人,当时也没多想,就顺了三丫头的话。其实那年家里的蚕豆是很有盈余的,而且夏天还会再收获一些,现在想来,三丫头那时的话就很有问题。
难道那个时候,她就已经在炒沙罐子里放入了诀别信?
三丫头的死成了一团破解不开的谜,家族里的人后来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谁提起来也只是摇摇头,都不愿意再去多说三丫头的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同一个梦魇”内容快照:
『同一个梦魇』
我的故事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镇住了,包括胡知道同学,都是~听我说起这样的事。倪燕~得蹊跷,三丫头~得离奇。七个人站在阳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连夏天的夜晚都仿佛变得~冷起来。这回连邵大~也不蔫了,喃喃说:“驴球人的,难道这世~真的存在哪些~,那为何我看不见!”富文娜说:“说嘛呢,等你看见了,你还能像现在这样轧轧呼呼?”胡知道同学走过来,握了握我~是~~的~,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