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想的最多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人生的各种机会,另一个就是留恋我即将逝去或已经逝去的青春。机会可以进行很多种分类:比如恋爱,比如结婚,比如交友,比如投资,比如工作等等;留恋青春相信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因为青春有着美好的对爱情的憧憬,美好的初恋,美好的姻缘和那些太美好的一切。
但是,每一代人的机会都是不同的,因为历史的大背景不一样,也就造就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机会;同样,也造就了很多不同时代的青年人,有着属于他们的价值观,属于他们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属于他们的独特故事,有着属于他们的特色浪漫。
1990年代以后,正在进行城市化的中国,这些年来恐怕没有什么比房地产商更爽的了。即便做不了开发商,就算那些买了房子的人,也会因为升值而高兴;尤其是买得早的,投资回报率简直高的要命。这为很多人提供了机遇,尤其是1960、1970年代出生的人,在房价还算低的时候,被婚姻或年龄逼着买了住房。但是那些1980年代出生的人就没有这种机会了,结婚要自己买一套房,简直太难了。
回头再来看看,这就是1960或1970年代的人的机会,即便如此,当初谁是因为看到了机会才出手的呢?大多在当时还是骂着这TMD离谱的房价买的吧。所以什么是机会,除了少数精英之外,类如我者往往过后才知道。
就像1980年代的经商是机会,1990年代的网络是机会,2000年代初买房就是机会,2005年黄金就是机会,2006年炒股就是机会,2009就不提了。
由此想到了前两代人得生活,从战乱频仍的民国到解放后的前三十年,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人生的际遇又会如何呢?
不过历史就是历史了,未来还将是未来;所以我要思考的是历史,要憧憬的是将来。
中国在进行城市化,房子越盖越多,城市越来越大。
所以这些年来,北京由三环到四环、五环、六环,就这样在摊大着。
随着城市的长大,故事也在不断的发生,重复着,就像环路总是一圈一圈的那样重复;不过,圈和圈的大小不同,故事留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对于这些变化,很多人成为了故事里的角色,林子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36岁的他1993到北京上大学,而今16年了。随着北京的环路每多一圈,他的记忆里就会多一份重要的故事。这16年不仅让当年吃奶的小屁孩进入了花季,而且也带走了属于他们这代人的青春。什么能比青春更美好呢?什么能比青春更让人留念呢?
为了给青春一个忘切的纪念,他驱车来到了六环路,要环城一周,看看他熟悉且陌生的城市到底有多大了,也好给自己的青春划一个六环路那么大的句号。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目录”内容快照:
『目录』
1、游~~子明遇彭开步~场文洁劝雨夜2、读大学无事频寂寞太无聊玫瑰送~郎3、西~场~哄文洁宿舍楼~冷王熙4、惊夜梦子明思往事恐围城林家忙搬迁5、寻~儿重走沈阳路探兄长泪落长~城6、立军功长门图显耀教语文学校淡平生7、为学费不幸回贫家迫生活好运~赌场8、寻亲~漫漫走远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