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初到江湾
江湾村座落在花桥镇的西南,农田、河流、村庄,构成一幅现代派的印象画。连片的田野,错落有致地镶嵌着几个自然村,村里大多是漂亮的楼房,房前屋后种着桃树、南瓜、丝瓜、扁豆之类蔬果,花团锦簇,生机盎然。一眼望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还有小麦、油菜、西瓜等,寄托着村民丰收的希望。这里没有工厂,没有黑烟滚滚的大烟囱,村民大多不用煤气灶,还用老式的灶台,每家的楼房边上接个灶屋,阳台上**一米高的小烟囱,白色的炊烟,随着微风袅袅上升,给人一种悠闲和诗意的感觉。
商亮到李书记家里吃午饭。李爱民的老婆叫张秋妹,正把菜端上桌。商亮说:“阿姨好!”秋妹笑着摇头:“我有那么老吗?别叫我阿姨,叫我阿姐。”商亮腼腆地笑着,心下感慨,这里的农村妇女,似乎不显老,四十几岁的人,看上去就像三十几岁般年轻。吃饭闲聊时,商亮说:“我刚来,什么都不懂,还请李书记多指教。”李爱民说:“我们是跟老百姓最近最亲的人,老百姓的烦恼,老百姓的愿望,我们最清楚,为人民服务五字牢记心中,比什么都强!”商亮说:“李书记,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您给安排些事我做吧。”李爱民说:“别急,你刚来,先熟悉一下江湾村的环境,毛**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嘛!”
商亮先回了村委会。秋妹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道:“爱民,你怎么找了个助手?”李爱民说:“是镇里安排的,落实一村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计划,说是提高基层村干部的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秋妹说:“我看这小伙不错,人蛮机灵。”李爱民说:“他身上没有一般大学生的骄气,是个可造之材,可村里人手都有分工,我让他干什么?”秋妹说:“他是你助手,你叫他干啥他就干啥!”李爱民说:“如果他是本地人,我可以带带他,培养培养,可他是外地的,说不定三年后,一拍屁股就走了,三年里,他能干出啥成绩?”秋妹说:“外地人根不在这儿,确实不太可靠。”李爱民说:“但愿他能从零开始,做出点成绩,没让我失望。”
商亮回到宿舍,打开行李箱整理东西,把毛巾牙膏之类拿出来,还把几本书放到枕边。村里想得真周到,这间二十平米的屋子,有床、有橱、有写字台,写字台上还放了盏台灯,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对于单身的商亮来说,这里是个象样的新家了。虽然,室内没有卫生间,但院子里有公共厕所,出去也很方便。一楼除了商亮的宿舍,还有农资部、小卖部、卫生室,还有仓库,办公室在二楼。
上班第一天,商亮不想迟到,下午一点不到,他就去了二楼。还没到办公室,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村主任王根林说:“镇里不派个带项目带资金的技术员,派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有个屁用?他会干什么?”马会计说:“商亮有文化,还是有用的,现在没文化的人,找工作更难。”王根林说:“老马,你以为大学生好找工作?他要能找好工作,还愿意下乡来农村?”张桂宝说:“中国现在人多,人多粥少,所以要搞计划生育,提高生活质量!”郭兴元说:“商亮愿意下基层是好事,有的年轻人宁愿玩也不愿上班,咱们应该接纳他。”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室,有五十平米大小,几个人共处一室办公。初来乍到,商亮并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哪个背后没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彼此还不了解,他们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愿他们能慢慢接受我。王根林看到商亮进来,稍稍愣了一下,说:“商助理,你有事吗?”商亮说:“我叫商亮,大家可以我小商,我是来上班的,不知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王根林说:“你是老李的助理,我们可不能随便差遣你。”商亮说:“没事,你们都是我的领导,让我做什么都行!”商亮看到王主任的茶杯没水了,就说:“我给您倒杯水吧。”
商亮给王主任和其他几位的茶杯添了开水,又看到地上有点脏,就去墙角拿了把扫帚,在办公室扫起地来。张桂宝坐不住了,她站起身说:“别别,你现在别扫,下班以后才扫地,再说,这是我干了好几年的活,你怎么抢我的活呀?”王根林笑道:“办公室里的清洁工,以后就让他干吧!”商亮笑呵呵地说:“好啊,以后这些杂务,就交给我来做吧!”商亮倒水呀,扫地呀,是没事找事干,也是想拉近和村干部之间的距离。
李爱民来到了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张纸。他看到商亮在扫地,说:“这事有人做,你不用干。”商亮说:“没关系,我反正没事干,再说扫地也不累。”李爱民看看办公室里的人,说:“谁说你没事干?小商,我问你,你会打字吗?”现在的大学生,谁不会打字呀?商亮说:“我会。”李爱民说:“我手里有份材料,是关于村妇女主任换届选举,你打印几份。郭兴元,你等会把材料贴到几个村口,过几天就进行票选。”
马会计的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这是一台税控电脑,打印税收的票用的。马会计只会拼音打字,速度很慢,一分钟打不了几个字。商亮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敲打,十几分钟,就把字打好了,又用打印机打印出10张。商亮看到,竞选新一届村妇女主任的候选人名单,一个是张桂宝,另一个是陶美玲。李爱民拿着打印纸,在手里扬了扬说:“你们会打字吗?别看小商老实就为难他!我们要尊重人才,别让人家受委屈!”王根林说:“老李说得对,商助理是人才,人才咱们要保护,以后别让他干粗活脏活了。”商亮说:“不不,在你们面前,我是小学生,我要向你们学习!”
郭兴元拿着纸张要去张贴,商亮说:“我和您一块儿去!我想认认江湾村的路,看看江湾人的生活。”李爱民笑道:“好,在农村工作,就要深入基层,你们一起去吧。”郭兴元和商亮跨着自行车,骑向附近的村庄。郭兴元介绍说:“咱们江湾村,一共有五个自然村,呈南北走向。现有人口二千三百五十六人,一共是四百九十七户人家。”商亮敬佩地说:“您知道得这么清楚?”郭兴元笑道:“那当然,每家有几口人,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我都了如指掌,当村干部的,可不能一问三不知!”商亮说:“我怎么看到村里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其他人呢?”郭兴元说:“白天么,年轻人都在上班,有的在外面做生意,晚上人就多了。以前,村里有什么事,都用大喇叭广播,现在大家各过各了,村里跟村民的联系少了。”
商亮一直在读书,对农村的事知之甚少,不清楚这些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政策春风吹拂大地,农村的减负、免收农业税、征地,以及鼓励农民走出去打工和创业,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和村民之间的纽带关系,却越来越淡漠,各级地方政府,正从组织和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城市是资源消耗型社会,而好山好水好地的农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位处苏南地区的东吴农村,在被侵占的窘迫下,也在分享着城市快速发展的蛋糕。只不过,远离城镇的农业村,享受不到这种好处罢了。
晚上,商亮煮了点米饭,炒了个卷心菜炒咸肉丝,吃得很香。卷心菜和咸肉,是妇女主任张桂宝送来的,她还送来10个鸡蛋。南方人喜欢吃米饭,陕西人喜欢吃面食,包子呀,肉夹馍呀,但商亮在东吴上大学,已经入乡随俗,米饭和甜食,他也吃习惯了。吃过晚饭,看看时间还早,外面夜色很好,商亮走出宿舍,想到院外吹吹风。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初到江湾(下)”内容快照:
『初到江湾(下)』
村委会大院看门的是位老人,商亮走到传达室门~,看到他在喝酒,桌~一碟花生,~切开的咸鸭蛋。老人看到商亮,说:“你是新来的吧?吃了吗?”商亮走~屋内,说:“老伯,您喝酒呢?”老人啜了一~酒,挟了一粒花生,笑咪咪地说:“天天喝点小酒,不喝酒日子不~。”商亮笑着说:“老伯,您在这看门多久了?”老人说:“二十来年了,~美援朝回来,就在村里养猪,分田到~后,村里为了照顾我,~我来这看门,~换了几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