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春燕借来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商亮在宿舍时,经常上网看看,浏览国内外的新闻,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尤为关注。商亮还喜欢到东吴大学的论坛,发发帖子,写自己在东吴大学的读书生活,讲述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他还把在江湾村当村官的点点滴滴,写成日记,每天在母校的论坛更新。那一篇篇内容鲜活的村官日记,引来了同学们极大的关注,每当他的日记一更新,总会赢来众多的回复,有向他咨询的,也有要向他学习,准备毕业后下乡当村官。
当晚,商亮在《村官日记》的帖子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去瓜田摘瓜的情形,帖子发出一个小时后,就有不少的跟帖。有的说:“农村的田园风光真迷人,比城市干净多了!”有的说:“周末真无聊,上网也没劲,真想去江湾村看看,开开眼界!”有的说:“这么好的西瓜,我们却吃不到,奇怪!江湾村在哪儿?我想去买几个大西瓜!”有的说:“要是能亲自摘几个西瓜,肯定很有趣!作者能否当向导,带我到江湾村走一走?”
网友们饶有兴趣的回帖,让商亮眼前一亮!对啊,既然学弟学妹对农村生活如此向往,既然他们都想来江湾村看一看,想亲手摘几个西瓜,我何不顺水推舟,组织他们来江湾村采瓜买瓜?商亮决定跟文学社和学生会的人联络一下,看能否组织一次大学生下乡志愿采瓜活动?商亮当即打电话给文学社的小孙和学生会的小王,他们听了商亮的想法,很感兴趣,说行,先发个活动的召集帖,看有多少人响应,要是志愿参与的报名人数较多,就租辆大巴,周末就去江湾村,就当是同学们的一次休闲活动,费用由学生分摊,不用村民负担。
有了校友的支持,商亮信心倍增,说干就干,他立即写了篇《周末去江湾村采瓜的志愿活动开始报名啦》的帖子,发在东吴大学的论坛上,他还特别说明,如果这次活动成行的话,网友要自带剪刀、自备草帽、交通费自理。能不能成行,还要看网友的参与热情如何?商亮决定暂时不把这事告诉李书记,要是先说了,结果没成,那不是瞎折腾吗?等事情七七八八差不多了,有了充分的把握,再对村里一说,相信村里会欢迎的。
随后几天,商亮一直关注着召集帖的进展情况,网友报名的踊跃程度,出乎他的意料,短短两天,就有五十名网友报名参加!商亮让报名网友到文学社的小孙那儿登记确认,到星期五下午五点的报名截止时间,登记确认的报名学生,达到八十四人。小孙笑着说:“刚好坐满两辆大巴车。”学生会的小王组织能力强,他跟旅游公司联系好了,明天由旅游公司提供两辆大巴负责接送,来回的费用一共是四百元,平摊到报名者身上,每个只需五元钱。
七月一日,刚好是周六,东吴大学的校园内,报名去江湾村采瓜的同学们,戴着草帽,带着剪刀,挎着背包,兴高采烈地上到大巴车上。女同学还给脸和手臂,抹上了防晒霜。小孙在车上说:“到达目的地后,由我们的学长、现任江湾村支部书记助理的商亮同学接应,大家要听从当地村领导的指挥,不要走散,有秩序地进行采摘西瓜的活动,不要乱踩乱踏,不要乱扔矿泉水空瓶等垃圾,不要大声喧哗,要自觉维护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周六上午,江湾村支部办公室。商亮对李书记说:“我的母校东吴大学,今天有八十多位同学要来咱们江湾村,帮北村的村民采瓜,是义务的,现在他们已经出发了,大概一个小时就到村里了。”李爱民惊讶地说:“小商,你怎么不早说?二道瓜就开始采摘了,确实需要人手帮忙,你叫了那么多人,要跟大家商量一下嘛!”王主任说:“就是,事是好事,但你不能自作主张,要是出了乱子谁负责?”商亮说:“对不起,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同学有没有人报名,所以就没说,这次活动,我只是提议者,是由学校的学生会组织的,是同学们周末体验生活的一次尝试,我负责在这边接应。”李爱民说:“那还等什么?老王、老郭、桂宝,你们去通知种瓜的人家,我和小商在这里迎接他们到来!”
两辆大巴开进江湾村委会大院,同学们陆续下车,李爱民和商亮上前迎接。商亮介绍说:“这是江湾村的李书记。”小孙和小王上前握手,李爱民说:“我代表江湾村全体村民,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小商,你在前边带队,咱们这就去瓜田!”有的家在城市的学生,第一次来到农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有的老家也在农村,但家乡和江湾村的情景大不相同,看到生机盎然的田野,同学们脸上写满了兴奋。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于是一呼百应,悠扬的歌声在江湾村久久飘荡。看到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李书记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自己的模样,不由自主地笑了。
坐在课堂里整天面对枯燥学习的同学们,此时此刻,站在绿油油的瓜田里,视野开阔,迎面吹来田野里凉爽的风,心情激动而快乐。这是二道瓜的采摘,瓜田里大部分的西瓜都熟了,只留下那些个头还小的西瓜到收藤时摘。同学们人数众多,为了采瓜场面不混乱,王主任要求每三个同学负责一垄瓜田的采摘。每当谁看到一个大西瓜,就会发出“哇!”的欢呼声,有的男同学还把西瓜抱起来,凑到嘴边亲上几口,惹得女同学一阵笑声。
一百多亩的西瓜,大多被同学们剪掉了脐藤,每十几个一起堆在田埂边。有的男同学,两个人扛一筐西瓜,帮忙村民把瓜搬运到船上。好多同学带了数码相机,美丽的田园风光把他们陶醉了,他们拍摄了好多照片。不到十一点,这次采瓜活动就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有的说:“下次采瓜,我还能来吗?”村民为了表示感谢,给每位同学送个大西瓜,大家接受了。同学们另外买了很多的西瓜、西红柿和黄瓜,每个座位底下,塞满了这次采购的蔬果。八十多位大学生,帮忙瓜农采瓜,不收分文,秩序井然,临走还买了很多东西,瓜农们很高兴,参加采瓜活动的同学们,同样很快乐。
商亮和同学们挥手告别,西瓜船停靠在岸边,船上满满的西瓜,把船舷压得很低。船上装不下的,就留在瓜田里。瓜农们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浮上他们心头的,又是卖瓜难的忧虑。王主任笑着说:“网络真是个好东西,采瓜都能从网上叫人,小商,你要能帮大伙卖瓜,那我就真服你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亮心想:江湾村卖瓜难,主要是销售渠道不畅,西瓜虽然不便在网上叫卖,但可以在网上推销,让大家知道江湾村的西瓜大又甜,一旦名声在外,说不定就能打开销路,或许还能吸引瓜贩子前来。
商亮在东吴热线和附近几个城市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供求信息,说明花桥镇江湾村有大量新鲜西瓜供应,价格面议,并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那些参加采瓜活动的同学们,也在校内校外的论坛上,纷纷发表自己在江湾村的见闻,照片上那一片片翠绿的瓜田和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令人垂涎欲滴。很多网友对这次没去参加采瓜深表惋惜,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报名前往。
第二天早上,商亮接到好几个瓜贩子打来的电话,说他们从网上看到江湾村有西瓜卖的信息,他们要大量收购,马上就开卡车去瓜田那儿,如果看上了西瓜,立即过磅装车,关于价格,现在西瓜的市场价是每斤一元,他们的收购价是八毛,成交后当场付钱!商亮喜不自禁,他把消息告诉了李书记,李书记大喜,带着村干部来到北村,把瓜贩子开车要来收瓜的消息,告诉了站在船头上忧心忡忡的村民,村民们喜出望外,一阵欢呼!
一车车西瓜从江湾村的田头运走,瓜农蘸着口水,点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村民握着商亮的手,眼里闪出了泪花,感激地说:“商助理,谢谢你!你帮了咱们大忙!你是咱们恩人哪!”李书记在一旁笑道:“大家再也不用为卖瓜发愁了,小商,你真行!”商亮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话音未落,几个村民上前,一下把他抱起来,抛向空中!他在村民的吆喝声中,被抛上抛下,但商亮一点也不晕眩,也许没人发现,他的眼泪在飞!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解放思想”内容快照:
『解放思想』
05、~放思想农村的夜晚,没有灯~酒绿,没有车~马龙,少了几分喧哗,多了几分静谧。窗外草丛里传出的虫鸣此起彼应,使夜色多了几许~绵。为了躲避花蚊子多情的亲~,商亮燃起一支蚊~,在袅袅轻烟中,他透过窗外那株~樟树枝叶间的空隙,凝望夜空,那弯弯的月亮,勾起了心底悠长的思念。几年不见,父亲的背或许又驼了些,~亲的白发又多了些,幸好父~~边,有兰兰时常陪伴,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