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清朝的雍正年代,俺的祖上出了一个秀才,俺爷爷也说不清是第几代了,这里俺姑且称为老祖宗吧。老祖宗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秀才,可是次次乡试就是不第。好在老祖宗没有灰心丧气,有试必考。一次参加乡试,在回家的路上,饥饿难耐,实在走不动了,就躺在路边草地上歇着。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颤巍巍的走来,原来这位老人迷路了。秀才询问了老人住处,老人已是耄耋之人,听力不济,既听不清秀才的问话,也说不清楚家的住址。就在秀才搀扶着老人左右为难的时候,发现了老人腰上有个牌子,牌上刻有几行小字:管仲乡、大柳巷、小年庄、宋记。
原来这里离泗州城不远,是管仲的家乡,年庄是年羹尧的老家,因为年羹尧被雍正帝杀了,年家近亲也被朝廷杀了不少,其余的人也都背井离乡跑了,乘下跑不动的,也都改了姓。后有不少外地人进住年庄,虽然一户姓年的人家也没有了,但小年庄的名字得以保留了下来。按照老人家腰牌上的地址,秀才把他送回了家。
老人的家人正为他的迷失而四处寻找,焦急万分,看到一个年轻人把他送到家,喜出望外。老人家热情留宿款待了秀才,第二天年轻的秀才离开时,这位老人的长子送了一本医书给他,说,这是扁鹊后人传下的《素问》,是一本专谈疑难杂症的医书,里面有很多偏方和秘方,读懂了,也好开一家医店。老人的儿子仔细的看了看秀才,说:“我看你面慈心软,眉清目秀,嘴小唇厚,说不得假话,做不出恶事,不是做官的料。仕途的路你走不通,靠手艺吃饭,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可以做个名医,养家糊口是没有心烦的。虽然你天庭不满,但地阁方圆,前半生坎坷,后半生有福,将来必有贵人扶持。”老人的儿子又问了秀才的生辰八字,又说:“你是松柏木命,43岁遭遇披头星,77岁寿终,人丁不算兴旺,但儿孙延续,香火不绝。不过以单传为主。记住一定要读透这本书,多行善事,后福无穷”。
秀才怀着感恩之情,带着《素问》回到了家。
秀才从此再也不看四书五经之类,一心专研《素问》。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功夫,秀才把书看的滚瓜烂熟,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于是他开了诊所,按照书中的秘方还真的治好了几个病人。久而久之,便闻名乡间邻里。
一次,秀才郎中看完一个病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送葬的棺材滴出鲜血,于是他走向前,询问了死者的情况。原来死者是一个壮年汉子,在给人家盖房子时,不小心从梁上掉了下来,三天没有气息,家人以为死了,便送葬下地。秀才根据破棺材流出的鲜血,认定该人没有死。在他的劝说下,打开棺材,秀才摸了摸心口,发觉还有微温,于是忙用筷子撬开嘴,并将筷子横担在口中,然后洗净口中的血迹,发觉是舌头咬破,肿起来的舌头将口腔塞满。秀才一边针灸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一边用竹管灌了汤药,奇迹般将人起死回生。从此,秀才郎中名声大振。
还有一次,泗州府的通判大人生病,看了很多郎中,越看越重,只好派人百里赶来,请秀才郎中去为通判老爷治病。秀才郎中见了通判大人肚大腰圆,两眼突出,舌苔白厚,气喘吁吁,已经几天不能吃喝,也没有排便了。深谙药性的秀才郎中知道是暴饮暴食的结果,需要理中顺气,排泄消肿,非“虎狼之剂”不可救治。
其实秀才郎中也是第一次使用“虎狼之剂”,但他心理明白如下药轻缓,必将送命,那时他难逃出干系,倒不如铤而走险,或许还有一救。于是郎中使用了大黄、巴豆等药。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结果药到病除。秀才郎中又要通判大人禁食三天,渴了饿了只喝些米汤,不到半月通判大人便恢复了健康。这位通判大人将秀才郎中视为神医,救命恩人。此后,老祖宗的诊所多了一块通判亲手写的“药胜仙丹才惊华佗”的奖匾,让同行们刮目相看。
几年以后,通判升迁任苏州知府,临走时一定要带上秀才郎中。于是老祖宗也就举家搬迁到苏州,随后又在上海滩开了一家诊所。因老祖宗医术高明,待人和善,又有衙门撑腰,生意十分红火。
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俺家终于在上海滩站住了脚,而且还小有发展,并且形成了擅长治疑难杂症和妇科病的特色诊所。
到俺太爷爷那一代,上海就不那么安静了,上海滩就更乱了,那个时候的上海到处都是洋人。爸爸经常去码头看外国的船只,在黄浦江码头玩耍,好多洋货往岸上搬,有时候爸爸也能拾到好多的洋玩意。有一次卸货的时候木箱子坏了,里边的东西都掉下来了,爸爸捡了好几合子回来呢。奶奶看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爸就打开看,呵,牛肉罐头。奶奶对爸爸说:“你以后可不要去那种地方了,听见没有,要是不小心掉进黄浦江里那可不得了。”
到爷爷那一代,抗日战争开始了。爷爷胆子很小,看来上海是不能再呆下去了。每天都听到枪声,整天都在提着胆过日子。战火纷乱,又失去了后台,常受人欺负,生意越做越难,就是赚点钱,也不够地痞的敲诈。因为一个远房亲戚在徐州做个小官,于是举家又搬迁到了徐州。
俺家在彭城路范增庙附近买了房子,又开起了诊所。可是在徐州还没有过几天的安稳日子,听说日本人要打到徐州了,远房的亲戚也带了全家老小搬到陕西去了。后来听说他到了山东做了汉奸。这下爷爷也被牵连,陷进囹圄,家里散尽了钱财,才将其赎买了出来。出狱后的爷爷头痛了,怎么办?偌大的中国,竟没有安家之处。去那里才能太平呢?爷爷举目无亲,走投无路,最后在一个好心病人的指点下,万般无奈,选择了一个偏僻的集镇安了家,从此过上了一个较为平静安逸的生活。
爷爷偶尔高兴的时候,会从箱底拿出几件精致的玉器欣赏,其中一个玉腰牌,一个玉麒麟,一件玉如意最得爷爷赏识,说这些玉器都是祖上给衙门官人治病得来奖赏品,可谓传家宝了。听爷爷说老祖宗曾经得了一个朝廷命官的玛瑙佛念珠,每当他带着念珠出诊,一些衙门的官员看了念珠,对他就格外尊敬,这念珠项链不仅是先辈身份的象征,而且成为俺家的护身符。
风雨飘摇的日子,磕磕碰碰的生活,兵荒马乱的年代,让爷爷落下了胆小谨慎,怕事求稳的秉性。凡遇到事情,总是息事宁人,逆来顺受,从来不敢跨大步,说大话,就是有肉也都埋在碗底下吃。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三 不幸的哥哥”内容快照:
『三 不幸的哥哥』
三不幸的哥哥作为中医世家,特别重视~,它需~~传宗接代,需~~挡风遮雨,需~~养家糊~。爷爷常说,~是家庭的中~砥柱,~就是家里的天。更为重~的是这个中医世家的医术需~~来传承。因为医术从来传~不传~,没有了~就绝种了,医术也就失传了。因此哥哥在家庭的地位是很高的,家里的所有人都在围着他转,他像荷花,俺们这些~孩就是绿叶;他像一轮明月,俺们就算星星;他像大树,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