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娘家
在痛苦中煎熬的娘,为了摆脱中年丧子的悲伤,回到了娘家。
哥哥的去世,娘好多天几乎是不吃不睡。回到了娘家,姥姥看到身心憔悴的娘,忙给她做好吃的。
姥姥看娘吃的那么香,心疼地说:“都说你婆家有钱,俺看还不如俺们老百姓过的舒服。你婆家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活,每天吃饭都不及时。”
妗子说:“还是城里好。你婆家要那么多钱干嘛,你不能少干点活,把身子养好,再生个儿子。你婆家生活又好,俺庄里人到你老公那看病回来都夸你命好。你公公每天喝酒桌上有好多菜,你看俺爷,炒鸡蛋就是下酒的菜,有时抓把花生米也是一顿。俺爷喝酒还要看着酒瓶,一瓶酒喝几次都有数的。俺农村人没法和你城里的人比。”妗子那里知道,城里人一旦走上了生意道,就身不由己了。是生存的需要,还是赚钱的欲望,说不清楚是那股力量,强行把你推向快速的跑道,你想停下来都没有办法。就像火车拼命的跑,只有煤烧完了才能停止。
她同样不理解男人们为什么那么贪酒。可谓人生百味,自在半壶。酒盅乾坤大,玉液消愁快。男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一天下来,喝上几杯老酒,既可以解乏,又可以解除心头的烦躁。
姥爷坐在那说:“哎,人家公公是个有本事的人,俺这些老百姓怎能和人家比哦。”
娘只是闷头吃饭,什么也不说,心里很多委屈也不想说出来。其实俺们家生活的确不错,每顿饭都离不开肉,可是娘就是不好意思吃。
到了晚上,姥姥家人坐在一起闲聊家常。姥爷就叹气:“哎,自从你大孩子去了,俺和你娘每天都掂记着你。你娘一想起这事就掉泪,就怕你孩子爸有想法。在你们那个家庭没有个男孩是不行的,你要是再生个丫头就没好日子过了。”娘坐在那里,只是掉泪,谁不想生个男孩啊,这是你想的事吗?“大舅在一旁也叹气。大舅就这么一个妹妹,也很心疼的。
闺女是娘的心头肉,姥姥从舍不得让娘洗锅刷碗,因此娘到婆家也不会做饭,进门就跟奶奶学做衣服,有时间就学做饭。娘炒菜很难吃,爸爸回到家就帮娘做事。爸爸会做好多菜,炒出来的菜又好看又好吃。俺们家过节是非常讲究的,几碟几碗一样也不能少。
娘嫁到婆家后,从来没和爷爷在一桌吃过饭,一直到俺爷爷去世都是如此。姥姥说:“你就和公公在一桌吃饭怕什么,你婆婆公公从来也没有说你一个不字。俺们庄子里的人去你家看病,回来都跨你婆家人好。他们没把你当儿媳妇看,像女儿一样待你。”娘说:“孩子的奶奶和爷爷对俺都很好,就是俺自己不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是你的家。俺们农村人现在都不讲这个。你这样不好,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你不知道,俺公公太碎嘴了,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唠叨个没完。俺一听就吃不下饭,所以等他吃完俺再吃,这样时间长习惯了。”
姥姥听了更心疼娘了,每天不知要做什么好吃的东西才好。
姥姥家门口有一大片园地,园地里有好多果树,还有好几棵银杏树。银杏树很高大,俺和姐姐手拉手才能抱过来。听姥爷说银杏树已有三代人的年头了。姥爷爬在树上摘好多果子给俺们吃。
俺们那里又将银杏称公孙树,因为寿命长又称子孙树,一般大户人家都种上几株,以此来说明家族的悠久和兴旺。传说俺家附近的一座寺庙里有一株银杏树,商代所植,树龄已达3000年以上,树高20多米,树干要10个人才能抱过来,树冠面积占地1亩以上。至今,此树枝叶扶苏,遮荫数亩,不见枯叶,年年结果。寺庙的香火很盛,人们不仅对寺里的菩萨很虔诚,而且对那白果树也很敬畏,都说是神树。
姥姥家果树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初夏的水汪里长满了荷叶,盛开着荷花。池里的水很清,一眼就可以见底,在荷叶的映照下,水是那么的碧绿,站在高岗上远远望去,很像一颗绿宝珠。再热的天,只要你站在池边树阴下,就会感到格外的凉爽。这里的空气特别新鲜,当你大口吸着,就会感到全身无比的轻松和惬意。天热了,娘就带着俺在那水塘里洗澡。当娘卷起裤脚,站在清澈透明的水里,那腿就显得格外的白,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碧清的池水和娘雪白的腿组合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娘本来皮肤就很白,在荷叶荷花的衬托下,就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煞是美丽动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开始俺**的抱住娘的腿,当俺沉浸在这优美的环境当中,不一会就忘了害怕。俺抚mo着鲜艳的荷花,用花蕾不停的打击水面,不一会**就飘了一大片。一片片**飘在水面上移动着,慢慢的远去。洗好了,俺还兴趣盎然的坐在岸边,不停的用脚打水花。“娘,你看俺打的水花高不高?”“高。”娘高兴地摸着俺的小脚丫,脸上**了灿烂的笑容。于是娘高兴地和俺一起打水花儿。只有在这一时刻,娘才忘记了一切烦恼。俺抱着娘的脸,亲了又亲,她高兴地笑出了声。好长时间没有听到娘的笑声了,“娘你的笑声真好听!”娘把俺抱在怀里使劲的亲,“俺这闺女说话就是好听,娘听了就高兴,可惜啊,你要是能多长个尖出来,那该有多好啊!”
每天俺们洗澡结束,就摘几朵荷花带回家。这样房间里总是散发着荷花的青香味儿。
姥姥家是个地主,世代种地,勤俭持家,攒点钱也不敢乱用,就知道买地。姥爷太姥爷都是种地能手,种的小麦总比别人家的产量高。他们不仅种粮食是好手,而且会种棉花。那时候会种棉花就很了不起,也很赚钱,在别人看来就是高手了。因为姥姥漂亮,俺娘也非常漂亮,圆圆的脸蛋,白白细细的皮肤,很富态的身体,说话慢条斯理,在众人眼里,就是富家的大小姐。在太姥爷和姥爷的教育下,满头脑的三从四德,很少和男孩子接触,给人多少有点神秘的感觉。
娘长大了,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人儿,附近很多人来姥姥家提亲,可是姥爷始终坚持门当户对这个理,把很多提亲的都挡了回去。
一次,娘赶集,在街上遇到一个牛贩子的儿子。那小伙子高高的个头,长方脸,黝黑的皮肤油光发亮,粗粗的胳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说话好似铜钟,整个人显得特有精神。那时娘一眼就相中了他,那小伙子也看中娘。娘从此一听说要上街就特别兴奋,满脸红晕,而且还要格外打扮一番。有事没事娘就编个理由赶集,并且总要到牛贩子家门口转转,那小伙子看到娘,立马就凑过来搭话,临走时还会送一点牛杂什么的。时间长了,姥爷看出来了,就再不让娘赶集了。
一天,姥爷赶集,到街上突然头晕了起来,开始他还想坚持,找个大树,背靠着坐了一会,没想到头晕的越来越厉害,全身冒汗,呕吐不止,不一会儿人就不行了。在好心人指点下,在乡亲的搀扶下来到了一家中医店,老中医又是针灸,又是喂药,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姥爷的病情止住。就是在这家医店,姥爷认识这家人,并看中这家郎中的儿子,就是今天的俺爸。
姥爷信奉的是道教,而爷爷信奉的佛教,因两家的门派之争两个年轻人的婚姻几多周折,但在媒人的撮合下,终成眷侣。
娘时常把姐姐放在姥姥家,一年两个假期,几乎都在姥姥家度过。姥姥一要送她回家,她就哭。姥姥对着娘说:“别哭了,不想走就不走,什么时候想走再走。嗨,你说你们家好,连孩子都不想回家,孩子在这一提要把她送回家就哭。”娘说:“她就在这贪玩。”姥姥说:“你把她放在这吧,什么时间开学,什么时间再把她带回去。”娘和姥姥有说不完的话,娘说那里也没有娘家好,只有在娘的面前才能说说心里话,能吃饱饭。姥姥一听,问道:“怎么,那你在婆家一直吃不饱吗?”姥姥的心里像火烧的一样难受,“你这样可不行的,时间长会把身子搞跨了。”
“没事的又不是公婆不给俺吃,是俺自己不想吃,俺们家里果子糖都不缺的,吃的也好。自从大孩子去后俺吃什么都不香,干什么也没劲。俺心里总觉得不塌实,觉也睡不好,感觉孩子还活着,俺睁眼闭眼都能看到他,他就在俺身边似的。”
“哎,”姥姥说,“你不能这样,要想的开,老天爷会给你路走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享福受罪都是你了,俺能帮你多少就帮多少吧。哎。”不过娘也说不出来奶奶对她那里不好,奶奶从来不会骂人的,话也不多,但很高傲,一天到晚就知道挣钱。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五 外遇”内容快照:
『五 外遇』
五外遇娘家虽好,不能久住,娘在姥姥家没有住几天就回来了。娘离开娘家后,姥姥总是牵肠~~,她担心~儿~丧子的打~,更担心~儿的婆家从此看不起~儿,给~儿罪~。在那个时代,特别是那种家庭,~以子贵。婆娘如果没有生一~半~就是一个罪过,如果没有生儿子,也是罪过,婆家会另眼相待,甚至会有被抛弃的危险。娘回到婆家后,虽然还是老样子,每天烧饭~~~,但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婆婆公公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