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领导班子的故事 [目录] > 第10章

《领导班子的故事》

第10章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

作者:lilibbhym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在届中组建文协领导班子的时候,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组织部决定发文任命柳学群为文协**、党组书记,以解决他的政治待遇问题。但祝书记强调他是一位宣传理论干部,要以宣传部的工作为主。所以,他一定要市委组织部注明“兼任”**两个字,并叮咛要听取他对这一工作安排的看法,同时征求他对文协常务副**人选的推荐意见。

在组织部说明市委领导的意见后,柳学群表示不要考虑他的职务提拔了,他肩上的担子已经相当沉重。这确实不是他的怨愤之言,或者客套话。自从他担任副部长以来,他一直主管文艺工作,深知和理解一位无名氏说过的话:“工农有情,文人无形”。“文人相轻”的积习年代久远,相互之间的矛盾很多很深,又都是些笔墨纠纷与肚皮官司,很不好解决。文人的工作最难做,而文协又是一个文人成堆的地方,文人相互之间的积怨之多、工作难做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不要给他再增加这样的“紧箍咒”。

但是组织部不同意。这样一个安排的大原则已在书记办公会上定下了,没有特殊理由是不能改变的。说是征求他的意见,如果没有原则性的分歧,那回旋的余地不是很多,可以商量和给他自主权的,就是听听他对助手----常务副**的推荐意见。

既然组织上已经定下了安排意向,那就只有服从了。柳学群从来就是这样的思想品行,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火烧火燎,思想解放,无所顾忌,多么激烈尖刻和讨嫌的话,他都能够不留情面地说出来,提供人们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一大缺点,有点毛毛草草,堪称肤浅,显得缺乏思想修养和政治涵养。但他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就是“君子说话像溪水,清清澈澈看到底”!“话臭理端,用心不偏。说话绕圈,私心可见”。因此,他赢得了一个心直口快,没有坏心眼的名声。但也使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一次,中纪委、省纪委联合调研组到了旭丽市,调研当前党风的状况。是一个探讨性的研究题目。但中纪委来人了,市上领导特别重视,事前作了周密安排不说,还要求参加会议者事先要写出发言提纲,并送市纪委审查,以防会上有人信口开河,走了调子,失去把握,影响旭丽市良好党风的声誉。

在座谈时,不仅市纪委书记参加,前市委书记都参加了。别人的发言都很谨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念,用词比较斟酌。讲党风好转的成绩头头是道,但讲党风方面的问题却哆哆嗦嗦,躲躲闪闪。或掐头去尾,或含含糊糊,一般都是点到为止。有的干脆一笔带过,轻描淡写,敷衍了事。会场上的调子是旭丽市的党风形势:“当前是一派大好,而且是越来越好”,借用一句会场发言者的话说,旭丽市是“歪风杜绝,邪气消声,官清民乐,艳阳高照”的大好局面。

然而,问题就出在柳学群的发言上。他说着说着就离开了稿子,竟然对全市党风的基本方面给估计偏了,不仅没有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地评价,还滔滔不绝地揭露阴暗面。他列举了近年来见诸于内部资料的发案数据,显示被查处的典型违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他竟然使用了一个概括是:“两高一多”:“发案率越来越高,被查处干部的级别越来越高,涉及的金钱数额越来越多。”他还算出了这些数据的同比增长率,然后得出结论说:“旭丽市的党风问题呈现逐年走下坡路的态势”。为使他的发言结论更具煽动性,他在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后说:

“没有面上的综合统计与分析,只凭一些一鳞半爪的典型事例,就说党风问题根本好转了,显然是不能成立的。那些个别的孤零零事例啥时候都会有的。如果离开了综合分析与统计,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些个别的所谓的好事例,即使在党风很坏、很糟的地方都可能找到它,它能说明什么呢?”

说到这里,他为了证明他的观点的正确,还引用列宁的一句话说:“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因此,列宁强调要引用“经济生活基础的材料的总和”来说明问题。而他所引用的那些综合数据,正是遵循了列宁的这一原则。这样一来,他的发言引起了与会的中纪委、省纪委同志的高度关注,一位负责人当会就表扬了柳学群。他说:

“对啊,像柳学群同志的这篇发言就很好嘛,他不愧是一位宣传干部,把一个实际工作问题,合乎逻辑地上升到了应有的理论高度,也给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一个很大启示。他的整个发言很实在,一点也没有掩饰太平。有情况有分析,有问题也有对策。”

调查组的一位负责人,还要走了柳学群的发言稿,后来在省纪委《党风与廉政》刊物上发表了。并写了一篇编者按大加赞赏。按语是这样写的:

“现将柳学群同志的发言《对党风好转一定要有量的分析》予以刊发,供大家参阅。现在不少人学会了说官话套话,做官样文章。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不是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分析,而是从某些领导人的主观愿望出发,从他们的好恶和调子出发,进行这样那样的评价。于是乎,好的可以说成坏的,坏的可以说成好的,黑的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说成黑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的思想作风,就是毛泽东当年批评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华众取宠之心’的作风!这种作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利,是党的事业的大敌,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大敌!现在能够读到像柳学群这样实事求是地对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辩证的量的分析的文章不是很多了。他给我们机关那些说官话、写官样文章的‘马屁主义’者,泼了一桶凉水,敲了一个响亮的警锺,做出了一个良好地榜样!”

如果说,调查会上领导的表扬还局限在与会的高层范围的话,省纪委《党风与廉政》上把此稿一发表,赞扬柳学群的声音就到家到户了,弄得人人皆知。一时间,在旭丽市形成了一股柳学群“热”,他也算出尽了一次风头。

但这个轰动效应,不仅没给他带来任何光环,反而给他带来了不堪回首的后果。有人说这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二百五”,什么“量的分析”,完全是一个捂着眼睛说话的人。更有人说他是怀才不遇,才故意给市委脸上抹黑。也有人说他借机沽名钓誉,卖弄学识,搞党风的“量的分析”,无非是要显现他的才干,好让领导发现并提拔他……一句话,认为他此举就是向市委伸手要官,伸手要权。

当然,有些人们瞎议论一下也无所谓。但恰恰市委一些主要领导人就信以为真了。由于柳学群捅了旭丽市党风廉政建设的马蜂窝,真的影响到了他的使用。在组织部的考察中,干部对他的评价不错,但在书记办公会上通气时,前市委主要领导却说:“别听这些考察材料瞎胡扯,那都是些‘二手货’。那天,中纪委来调研时,我也在现场听过他的发言,这人很不成熟,非常冒失,缺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竟然当着中纪委和省纪委领导同志的面,大揭旭丽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的阴暗面,简直有点文革中‘揭老底战斗队员’的味道,啥数字都敢往出搬,啥纲啥线都敢上,弄得我们当时都很难堪,几乎下不了台!现在干部中对他的评论可不那么好啊,都认为他这样做,就是给市委施加影响,向市委伸手,说白了在于批评我们没有发现他这样的好干部,没有重用他!大家说说,这种干部我们敢用吗?”

连市委主要领导人都这样看,柳学群岂能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彻彻底底地把他冰冻起来!

柳学群听后反应很平淡。他不以为然的笑笑说:“没啥了不起!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不想要官,奈何以官惧之?用不用,只好随他去了。”

但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随着前市委主要领导人的更迭,被冰冻的柳学群的使用问题开始融化复苏了。旭丽市机关干部对老书记如此粗暴地对待柳学群的发言,愤愤不平起来。他们说:“这不是又在打新右派吗?何况人家说得一点不错呀!”不使用柳学群的问题,居然被上纲上线了。在市委常委上,有常委以此为例,批评前市委党内生活不民主,容不得不同意见,对敢说真话的干部打击报复,是在搞“家天下”、“一言堂”!

现在,值得柳学群满意的是,组织部不仅要再次提拔他,还要听取他对助手的推荐意见。他明白凡班子里七扭八裂,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原因,就是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处得不好,组织部的用心是不言自明的。于是,他挑来拣去,就推荐了他认为志同道合,棒打不怨的杨从政。这个愿望终于得到了组织的批准。

在他俩赴任前,当时的市长、市委副书记祝建兰找他们去谈话说:“学群啊,你们肩上的担子应该说是很沉的。要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首先在于搞好团结,在于带好队伍。而团结的关键在那里呢?在你们俩个身上,在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就是说团结要从自己做起,首先从你们俩个做起!懂吗?”

柳学群点头同意。杨从政因为是在受到撤职处分近10年后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内心有些按捺不住地激动,他说:“祝市长,这一点我是清楚的,请领导上放心,我没有别的啥优点,就是能够与人团结共事,特别是与柳学群,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了,别的搞好搞不好很难说,但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我保证能够做得到。”

在他们将要离开的时候,柳学群被单独留住了。祝市长特别叮咛他说:“学群啊,你是文协**、党组书记,是‘班长’,你要带头做团结的模范。但是,光有你与杨从政的团结还不够。一定把原班子中的姚遇盛、汪成功俩位副**的团结工作搞好,他们都是旭丽市文艺界的头面人物,本来都是一个战壕的好战友嘛,但互不服气,‘卖面的见不得粜石灰的’,内耗不止,关系一直处得很僵。今天你告他的状,明天他打你的小报告,一个小小的文协,被弄得乌烟瘴气,不成体统。你去要把他俩的隔阂消除掉,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任务,在届终是要交差的。”

祝市长的个别交待,杨从政对团结共事的慷慨允诺,一下鼓舞了柳学群,使他信心百倍地说:“有了领导上的支持,助手的好好配合,那里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俩上任以来,文协的各样工作,的确如柳学群所意料的那样通畅顺心,没有一件不受到市级机关的肯定与表扬。柳学群虽然经常过问机关的大事,但不具体管理机关的日常工作,他在工作决议之后的实施,就全靠杨从政去实施了,他自己尽多是检查检查而已。所以,他深感文协的工作得心应手多了,他也省心多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助手杨从政的努力。

再说杨从政也不麻木。他对柳学群怀有一种浓烈地感激之情和知遇之恩。既然柳学群如此信任自己,把机关的常务工作交给了他,这就等于把基本的权力交给了他,他总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嘛?因此,两人工作上不谋而合,处处齐心协力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2)”内容快照:

『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2)』

新闻~最漂亮的~~事鲁馨,看到别人最近一个个被楚~找去谈话,心里怪~~的,令她羡慕极了,她巴不得及早得到这个机会。也许马~就会轮到~头~,她叮~自己一定~~~地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而与翻~之机失之~~。于是,她放~了~头那些无关~~的工作,专心致志地思考~谈话切~点和具~内容。她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有新闻~者的锐~~与~察~。所以,她应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平

~~

>> 阅读第11章 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2)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