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里的人善于实践,老百姓善于总结,老百姓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生命在于运动,官场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该走动的还得走动,不走不动,走走动动,慢走慢动,快走快动,小走小动……,难道章玉兰局长不知?做官做到了这个层次的人,谁都知道关键时刻“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真正的“官人”更注重于平日的走动和投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毕其功于一役。
高宗明想到这里,对尚未赴任的女局长从心底里升腾起了一股无比的同情。他自嘲地笑笑,把烟头揪灭在烟缸里,吐出最后一口烟圈,从椅子上站起来。
王中法副局长是不抽烟的,尽管他办公桌上和茶几上也各摆着一个烟缸,但那不是为高宗明准备的。按照时下的一个说法,高宗明与王中法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按理说,办公室是王中法分管的,高宗明是王中法的心腹才对。但机关里的事没那么简单。
高宗明也试图与王中法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但他伸出的触角神经末梢反馈过来的信息是,这个事情有难度,那就不要勉强。所以高宗明宁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先抽上一支烟,让王中法先等上一支烟。
到了王中法的办公室前,高宗明刚要举手敲门,却突然停住了,因为他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他就要先判断一下。他的眼光无意中撇向了门边的去向牌:王中法,党组副书记,财政副局长。也就是说,王中法是财税大院里的二号人物。事实上他是这段时间里的影子一号人物,因为新局长还没到任,原局长黄立武经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已被决定免去财政局局长职务,任命为市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人大的“任免”很讲究,不知内情的人很容易坠入云里雾里:对市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称之为“决定任命”、“决定免去”,对市人大常设机构也就是办公室和什么委什么委的正副主任,称之为“任命”、“免去”。黄立武的局长职务“决定免去”和财经工委主任职务的“任命”文件高宗明还没看到,反正就是这么回事了,大家都知道了。
但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纪要高宗明看到了,因为市人大常委会某次会议一结束,就要先搞个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里的人事任免决定,再发个关于什么人职务决定任免或任免的通知。黄立武的财政局党组书记免职文件,那是要市委发文的,高宗明也还没看到过。
按惯例,这些文件都要等到组织部领导送新局长赴任时宣读后,再发到局里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开过之后,黄立武就不怎么来局里了,虽然组织部还没有来宣读文件,而且他还是市地税局局长。哪个处长找他有事,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我在人大。好象他非常迫切地要去履新,可是人大忙不忙,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黄立武的市地税局局长职务免职文件,要等省地税局发文,文件过来一向都要迟上十天半月的。包括东山省在内,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区直辖市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与此相适应,东山省与天津、浙江等10余个省区市一样,实行财政、地税分工不分家的机构模式,即各级财政厅(局)长兼任地税局长。
但省与市、县又不一样,省里是一厅一局,财政厅与地税局分处办公,虽然一个党组,党组书记不用说就是这个厅长兼局长的人担任,党组副书记却不一定,上面没有明文规定怎么设置,所以有时在厅里,有时在局里,有时厅里局里各有一个,这要根据当时的政治情势与各位厅局领导的政治能耐以及搏弈的结果。
别小看这个副书记,虽然也都是副厅长、副局长兼着,大家都是副厅级,但有没有这个“兼着”区别很大。高宗明知道的,前任厅局长是厅里的党组副书记上去的,而现任厅局长是局里的党组副书记上去的。但市、县里不一样,党组副书记却不一定上得去。高宗明又瞧了瞧去向牌上“王中法”这三个字,嘴角咧开了一丝旁人无法察觉的微笑。
据说,王中法是冲着局长的位置来到财政局的,他之前是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关于跟着什么样的部门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高宗明深谙其中的奥秘,更是酒桌上离不开的话题,坊间有个段子: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跟着宣传部经常犯错误,跟着外交部出国如散步,跟着统战部享福受照顾,跟着卫生部开刀做手术,跟着财政部花钱没有数。
组织部排在最前面,说明中国人最看重的也就是“进步”这个事情,谁在机关里混不想进步啊!只有进步了,才能把话说得更响亮,才能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使唤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追求进步没有错。
王中法不仅是跟着组织部,而且是直接跟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中法跟过两任部长,第一任部长在调任临近的金丈市担任副书记之前,把他的办公室副主任转了正。第二任部长叫白兴平,是省里的农业厅副厅长下来的,王中法跟着白部长一跟就是四年,小心翼翼的服侍、一贯的花言巧语、偶尔的豪言壮语,四年下来,白部长就谋划着给眼前的奴才怎么谋一个不仅体面、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的职位。其他部门的人羡慕组织部之余,更多的是嫉妒,批评甚至诅咒组织部的人尽是给自己干活,因为市委组织部的处长,很少没有不升到副县级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一章、孰左孰右(3)”内容快照:
『第一章、孰左孰右(3)』
这里有个情况~说明一~:东~省和国内其他少数几个省区一样,在各地市、县及县级市~门的中层级别“称呼”~是高配的。省会城市东州的市直机关,中层~称~长、副~长没啥,本来就是这个级别,但其他十个地市,既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较大市,局办~里的中层也称~长、副~长,就有点自大的意味了,其实就是科级,行政序列里的最末一级,但大概是这样称呼听起来顺~一点。同样,县及县级市~门里的中层都称科长、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