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暮岁回首看人生 [目录] > 第5章

《暮岁回首看人生》

第5章二、人生转折——一场运动(1)

作者:杨启贤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1957年秋,我升上高中三年级,离大学也只有一年的时间了。我有自己的打算,我数理化基础好,报考理工科是无疑的。我的理想是从事科研工作,当一名科学家。我尤其喜欢化学,它简直象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变幻莫测,深深地吸引着我,要去探索,去追求。我已经读了不少化学专业方面的书,还在学校化学兴趣小组里成功地做过几次实验。

我的化学老师陈淑元是一位特棒的教师。她终身未嫁,一心一意献给她钟爱的化学教学事业。她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提问学生的方式就十分特别,总是按学生座位的顺序一个接着一个,今天问几位,下一堂课接下去再问几位,使你有了思想准备,会更积极去复习功课。不够,有时她也会突然变个花样,从最后一位倒着数提问,或从中间某位开始,再顺着号或倒着号提问。遇到答不上来的同学,她不是接着去提问另一位,而是停在那里,一直启发到你有了正确的答案为止。课堂上既不显得紧张又十分有趣,还能激发其他同学一起思考。因此同学们都是自觉地提前复习好功课,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也许是因为她,我才最终选择了化学专业。就在我们毕业的那一年,她被调到一所大学去任教了。

大学是神圣的,是决定一个人终身事业的地方。我前半生的理想一直离不开它。那时更是踌躇满志地期待着走进去的一天,满有把握地准备着,努力着,朝自己的目标迈进,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以我的成绩,觉得毫无悬念。

  然而,现实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把我推向一条艰难坎坷,充满痛苦和恐怖的人生之道,令我遍体鳞伤,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其转折点就起因于当年的一场政治运动。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提出,曾经使当年文艺界出现过少有的繁荣。人们带着解放初那股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心情,继续寄于极大的热情,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推陈出新,创建未来。但由于许多肺腑之言切中时弊,一些创新有损形象,超出一些人的忍受程度,一场不可避免的反击开始了。《人民日报》相继发表评论文章。1957年7月1日《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的社论,正式拉开反右斗争的序幕。后来又被严重地扩大化。

乌云密布的天空,随即给人带来不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更是以“善于破坏一切”的姿态把一片生机盎然,正在争妍斗艳的百花,瞬间打得七零八落,满目萧条。只见可怜的**飘散在泥土里任人恣意践踏。一个出尽风头的艺术家顿时成为垂头丧气,被人吆喝着的“四类分子”;一个才华横溢,经常出入社交场所,“红”极一时的青年干部刹时跌落下来,滚到泥坑边去挖粪土,跟那些“坏分子”呆在一起;一个聪明过人的大学优等生被打成“右派”后,成了疯子,流浪在街头,被一群无知孩子追赶着,戏弄着。一夜之间他们都成了社会最底层的贱民。这,到底是为什么?作为一名中学生,当时还很不理解,只是感到可怕。

  一天,“当当当,当当当”……急躁的钟声惊恐地响彻校园上空。同学们停下手中的功课赶到操场集合。看到的是那位善于演讲的洪老师被人连推带拖地架到台上去。几年前他在那里精神抖擞、幽默风趣地给大家讲《我的儿子》。那天却狼狈不堪地站在一边,在宣布他为“右派”之后,立即被捆绑起来,被永远带出校园。听说仅仅为了他在会上说过几句逆耳的话,竟遭到如此严厉打击。其实人们对一种不良的现象提出批评,不等于是对政党或制度怀有敌意。换成另一个国度,同样的劣迹,人们也同样要深恶痛绝。我开始感到周围是那么狭窄,“解放区的天”并不都是“明朗的天”。但毕竟这是社会上的事,是长辈们遇到的,跟自己的学习生活不相干吧!

然而,我的想法又错了,紧接着在大多还是年幼无知的中学生当中,也要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运动,实际上是“反右”斗争的延续。(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二、人生转折——一场运动(2)”内容快照:

『二、人生转折——一场运动(2)』

1957年12月15日,学校召开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动员大会”。会~那极富挑衅~和鼓动~的言词,把每个人都震憾了。简直是采用一种“~蛇出~而后捕杀之”的~险~段,~来对付涉世未~的中学生,也可以说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教唆大会”。那天四周黑沉沉的,灰浓灰浓的天空弥漫着厚重的~气,仿佛~~~住一把就能捏出~份来。大约害怕老天爷发怒,只好把一千二百多位学生都拢到一间狭长的草房里。生管~花了二十

~~

>> 阅读第6章 二、人生转折——一场运动(2)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