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过去和未来
目前,人类已发现有九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行,这些行星都有自转和公转,大部分都有卫星绕其转动,这些行星、卫星和太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星系--太阳系。
下面将九大行星的自转、公转、温度及卫星数目列出,请参阅。
水星:公转88天,自转58.65天,温度正470度,没有卫星。
金星:公转224.7天,自转243天,温度正450度,没有卫星。
地球:公转365.4天,自转24小时,温度0度上下50度,有一颗卫星。
火星:公转687天,自转24小时37分,温度0度以下,有3颗卫星。
木星:公转11.8年,自转9小时50分,温度较高,有18颗卫星。
土星:公转30年,自转10小时,温度负150度,有9颗卫星。
天王星:公转84年,自转24小时,温度负200度,有5颗卫星。
海王星:公转165年,自转15小时48分,温度负210度,有8颗卫星。
冥王星:公转248年,自转6天9小时,温度负250度,有3颗卫星。
以上所用时间都是地球日、小时。
以上所列卫星数目可能有误差。
没有列出九大行星的公转速度,九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基本上是相等的,虽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有的是每秒30公里,有的是每秒29公里,但地球和木星的公转速度是相等的,都是每秒30公里。
从以上所列数据中可以反映出以下几点特征:
1、根据九大行星距太阳远近距离的不同所导致的温度变化,可以得出一个定律:
即:公转的轨道圈越小,距太阳越近,其温度也就越高;
公转的轨道圈越大,距太阳越远,其温度也就越低。
这是行星和卫星距恒星远近的不同导致的温度变化所得出的定律。(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类地行星和卫星,不包括类似恒星的行星,比如木星)
2、根据九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圈的大小和其公转一周所需用天数的多少,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定律:即:
公转的轨道圈越大,距离越远,路程越长,公转的天数就越多;
公转的轨道圈越小,距离越近,路程越短,公转的天数就越少。
这是行星围绕着恒星公转的轨道圈的大小和所需时间长短的一条定律。
3、根据九大行星距太阳远近的不同和其公转的速度,还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定律:
即:不管行星距恒星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也不管其运行的轨道圈是大还是小,其围绕着恒星公转的速度基本上是相等的。
比如木星和地球,木星距太阳比地球要远的多,但它们的公转速度是相等的。
(这一条定律还要经过精密测量以后才能定论。但我考虑,有的行星每秒公转30公里,有的每秒公转29公里多,可能是测量的精确度的问题,因此,如果测量行星的公转速度确有差距,这一条定律便不予成立,但如果经测量公转速度相同,这一条定律就是成立的。)
4、根据行星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可以看出:不管行星的的自转速度是快还是慢,也不管行星的自转速度是快多少还是慢多少,但它们的公转速度基本上都是相等的。
据此可以看出行星自转速度的快慢与公转天数的多少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并不是自转速度快,公转天数就多,而自转速度慢,公转天数就少,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有的行星自转一周速度之快可以达15小时48分,如海王星,而有的行星自转一周速度之慢可以达243天如金星,可见,行星之间自转速度快慢的差距如此之大,而这些都与行星公转天数的多少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即:不管这些行星自转速度是快还是慢,也不管这些行星自转速度是快多少还是慢多少,但它们都不能对行星的公转速度产生影响,而是这些行星都在按照原有的公转速度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转动。
5、行星自转速度的快慢与星球体积的大小并没有关系。如地球和金星,其体积差距不大,但地球自转一周只需24小时,而金星自转一周需243天。
行星公转速度的快慢与星球体积的大小也没有关系。比如木星和地球,木星比地球要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但它们的公转速度是相等的。
6、根据太阳系中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数目的多与少和其自转速度的快慢,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即:凡是自转速度在10天以内的行星,才有卫星绕其转动。如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这些行星的自转速度都是在10天以内。
如果行星的自转速度是在10-20天以上,这些星球就没有卫星绕其转动。比如水星是58天多,金星是243天,月亮是27天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星球的自转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运行速度,具备了一定的引力,才能吸附住卫星,并代动卫星绕其转动。如果行星的自转速度太慢,是不能吸附住卫星的,所以也就没有卫星绕其转动。
当然这仅仅是太阳系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以后如果在其它星系中发现了特殊的不符合这一情况的可以改动。
根据行星自转速度的快慢和卫星数目的多少可以看出:行星的自转速度越快,其卫星的数目就越多,比如木星的自转速度在太阳系中是最快的,它的卫星数目也是最多的。
又比如金星的自转速度是最慢的,却没有卫星绕其转动。
这种卫星数目越多,其行星自转速度越快的事实也可以证实,卫星能拉慢行星自转速度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7、几十亿年以来,九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并没有发现有减慢和加快的迹象,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并没有改变。
8、九大行星互相牵制,相互吸引,几十亿年以来,没有发现相互之间有远离或靠近的迹象。
9、既然九大行星的公转速度没有改变,相互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变化,那就说明,不仅仅是地球这一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圈在缩小,其它八颗行星同地球一样,公转的轨道圈都在缩小,运行的天数都在减少,都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10、照这样的速度向太阳靠近,再过60亿年以后,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将陆续被太阳所吞噬,而成为太阳的盘中之物,或在靠近太阳时发生爆炸,爆炸的粹块同样会被太阳所吸收。
11、在过去的50亿年的时间中,太阳系是不是还有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行星而被太阳所吞噬,已无从考证,但估计可能会有。
因此,太阳这颗恒星依靠自己强大的引力,不断吞噬绕其转动的行星和卫星,用以补充自己不断消耗的能量,而成为能量来源的唯一渠道。
当然,这个不断吞噬,并不是说一会就吞噬一个,而是需要几亿年或更长的时间,当行星运行到太阳附近时才被吞噬。
照此推算,8亿年后水星将被吞噬,20亿年后金星将被吞噬,35亿年后地球将被吞噬,60亿年后火星将被吞噬。
由于行星都在围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动,随着转动的距离越来越近,被其所吞噬的结局已在所难免,这是星系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
12、九大行星诞生之初都比现在距太阳要远,温度都低,体积都小,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变化,温度都在升高,体积都在增大,这是行星普遍存在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13、目前,人类普遍认为,火星上曾存在过生命,这一点还需要探索。但从火星的运行轨道,从火星的地表温度,从火星上并无太多的水源,从火星的氧气含量等等都足以证明,火星的生命之说证据不足。
14、而真正曾经有过生命的应当是金星。15亿年前,金星的运行轨道应当在现在地球运行的轨道线上,温度也和现在的地球差不多,如果当时金星上有水源,有植物,就会有氧气,可能就会有生命。
现已初步查明,金星上可能有海洋的印迹,如果这一点能够确认的话,那15亿年以前,金星的生命之说可能是成立的。
因此,15亿年以前,如果金星上存在这些条件,金星上可能就会有生命的痕迹。
根据金星现在400度以上的高温证明,金星是不会产生海洋的。
但如果金星以前确有海洋存在的痕迹,那就可以证明,金星在以前的历史上其温度必然要比现在低的多,而且也曾有过冰川,其温度也曾到过0度以下几十度甚至还要低。
如果金星以前的温度处在0度以下,那就可以证明当时金星的运行轨道很可能在现在火星所运行的轨道线上。
因此,那就进一步证实,不仅是地球运行的轨道圈在缩小,金星同地球一样,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圈也在缩小,距太阳也越来越近。
正是由于这一运行的基本规律,才导致了金星上的冰层融化成了海洋,同地球一样也会下雪下雨,也会形成湖泊与河流,也会有植物的生长,也就形成了以氧气为主的大气层,也就会有生命的诞生。
以后由于金星轨道圈的逐渐缩小,距太阳越来越近,其温度也就越来越高,所以才导致了海洋的消失,植物的灭绝,生命的不复存在,以氧气为主的大气层由于温度过高已全部燃烧而转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因此,金星的发展历史证明,正是金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圈在逐渐的缩小,距太阳越来越近这一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才导致了今天如此的金星。
所以,看到了金星的历史发展,也就看到了我们地球的未来。
如果还有人认为,金星上的高温是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那这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就出现了问题。二氧化碳能取代太阳所起到的根本性的作用吗,二氧化碳有这样的能量吗。
15、木星和其它的八颗行星不同,它的内部温度现在已高达28万度,并仍在不断的吸收太阳放出的大量热能,它的温度仍在继续的上升,因此,它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一颗恒星。
由于木星和其它的行星一样,距太阳越来越近,几十亿年以后,在它们的距离接近0点的时候,会和太阳合为一体,而形成新的木星太阳系、木星的18颗卫星,加上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共有22颗星球围绕木星太阳系运行。
16、据考证,现在木星的第二颗卫星--木卫二是一个冰球,这个冰球的表面有着厚达50公里的冰层,比地球的初始冰层还要厚。由于它也在逐渐的向太阳靠近,由于木星的温度不断升高也影响着木卫二的温度不断上升,因此,必将会使这个冰球的冰层逐渐融化而形成海洋,暴露陆地,长出植物,产生氧气,从而诞生生命,因此木卫二的将来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地球,而成为人类向往的星球。
17、如果金星是地球的未来,那木卫二就是地球的前身,因此,人类应当把木卫二当作探测考查的重点之一,看看那里的大气含量如何,有无氧气,冰层以下是否有岩石、地壳、岩浆,冰层中是否含有孕育生命的物质,能否孕育生命,因为它的冰层就代表着地球过去的冰层。
但不知道人类能不能等到木卫二冰层融化,诞生生命的那一天,因为它需要几亿年或几十亿年以上的时间。但现在人类就应当创造条件,利用高科技的发展,利用能源,在几万年的时间中制造一个太阳,把它发射到木卫二的上空,使木卫二的温度升高,冰层融化,形成海洋,暴露陆地,种上植物,产生氧气,形成以氧气为主的大气层,使人类能够生存,这样,人类就可以迁移木卫二去重新创建自己新的家园。
(这一章达到诺贝尔奖的标准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仅三个定律就达到了获奖要求。)
2003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第五章、冰球之说”内容快照:
『第五章、冰球之说』
五、冰球之说~据地球轨道圈在逐渐缩小这一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可以~测出:一、40亿年以前,地球运行的轨道应当在现在火星运行的轨道圈之外。二、当时地球的~度比现在火星的~度还~低,整个地球的表面~度全~~于0度以~,其~度应该达到了0~几十度到0~100度以~的低~环境中。三、如果地球~有~,就不会是~态~,而应当是固态~,也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