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今年是2010年,那么王二应该还是个大学生,可是按照笔者思路王二应该已经毕业并且正在经营几家农药店,那就姑且让王二毕业了吧。
王二大学毕业以后从事过许多工作,可一直到现在稳定的就是作为几家农药店的老板。作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实属罕见。罕见在何处?并不是说开农药店罕见,而是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罕见,尤其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这群人心中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创业需要资本,可刚毕业哪来的资本,要想有资本就必须先打工。大多数情况下,这群打工的人,慢慢觉得生活滋润了,也就顺应天意好好工作,开心生活,至于当初的宏图大志,都留在做梦的时候了。
王二刚毕业找了几份工作,如下列出:
1
肯德基的服务员,这服务员分为四个岗位:大厅、前台、总配和厨房。
大厅:维护用餐区的桌椅、地面整洁,卫生间的清理,餐具的处理以及回收餐盘等。
前台:负责出售顾客所需求的食品
总配:根据当前需要,加工制作食品(汉堡、饮料等)
厨房:根据产品需求,烹炸烤制肉类成品。
王二经过经理这么一介绍觉得他什么也干不了,干大厅觉得屈才,自己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最后干的竟然和马克思主义、微积分原理、金融工程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倒是勉强体现了三个代表,代表了广大出卖简单劳动力的人;至于前台,那更是无需文凭,至于厨房和总配那倒是需要一点熟能生巧的技术,可他完全不是那种人,他是个知识分子,规矩的从幼儿园毕业一直深造到大学毕业险些当上党员差点去考研究生,然后他问经理经理是干什么的,经理十分诧异,又觉得他是个深藏不露的人,于是客气的答道,经理就是从这些职位演变而来的。王二这才知道经理不是直接应聘的,而是从基层干起表现突出才能得以提升。首先是见习经理,之后是副经理,最后才是店面的经理,如果再好,那就能当上地方经理......王二琢磨了一会儿问道,经理,那我能干什么?经理看着王二认真的样子道,你就来当前台吧。
这就是王二的第一份工作,从那天起王二早六到下午两点就被局限在二镇的肯德基店里,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收钱找零以及谈话。多数时候王二只需要说一句“找您零钱......”,熟能生巧,数月之后,他已经成为全店找零最快的人,经理十分欣赏这个能干的年轻人,可是坚决不予提升。要知道这么能干的人一旦给他一个上升的阶梯他就非冲上顶不可,自己岂可让他踩在脚下。
也是因为没有得到提升,王二愤愤之下辞掉了这份工作,临走之前,经理告诉王二道,你是个好员工,如果好好干肯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辞职呢?既然你决定辞职,那我也不强求,你好自为之吧,这是你的工资,当然扣了一点违约金。
经理一口气将话给说完了,不容王二有丝毫回心转意的想法,王二接过钱,看着经理,道,经理你口才真好。
经理把王二送到门口,目送着王二走远,摸了摸裤兜,里面是王二的违约金,嘴角**了难得的笑容。
2
王二也算尝到了失业的滋味,但王二正值青春年少好韶光,正是经得住打击,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时候。
王二找到了第二份工作,电话访问员。
每早七点王二起身带着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坐上999路公交车一路半睡半醒,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经过两个小时到达上班地点。与他同时工作的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妈,要不就是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指定的城市调查城市居民对某种产品的了解、满意度、建议......大妈的慈祥柔和的声音很有亲和力,每天工作8个小时能做成10多份访问,女大学生声音很甜,所以对于占一半人数的男性被访问者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一天也能做成十来份。而王二就不行了,抛开长相不计,声音也不是那种能够让女人产生幻想的男声,他的普通话带着“二镇”的乡音,听起来就像在念悼词一样,没有平仄。但王二好歹一天也能做出四五份,也就是60来块钱,除掉伙食一天也能省个30块,这也算是有入账。
王二是个坐不住的人,也就是说要让他在椅子上静坐几个小时那是比登华山还难的一件事情。他每天坐在椅子上都会左右摇晃,每次拨通电话之前都会做思想斗争,这次被拒绝又怎么办?打扰别人多不好,自己说的再温柔、再充满渴望别人也是感觉不出来的,只当你是个无聊的公司里边一个无聊的员工。很多人对电话访问是很排斥的,谁肯花时间听你瞎扯淡,回答你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知道娃哈哈是哪里生产的吗?你平时喝的矿泉水有哪些?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多数人拒绝的理由,接通电话是要给钱的,何况是长途。
但是王二好歹也做了一个月,是什么让他撑了这么久?因为这一个月的电话访问前两周都是集中在上海杭州地区,偶尔对面接电话的会是一个声音甜的发嗲的女生,王二一听这声就醉了,问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游离,以至于本来该成功的电话访问变成了不合格的产品。有几次小女生将电话给了母亲,王二一时之间竟没能分辨出来,下班之后回味起来才觉察出异样,没想到杭州一带上了年龄的女人声音还这么好听,由此王二对杭州一带产生了向往。好事总不能一直伴随着一个人,杭州上海地区的电话访问只维持了两周,两周之后换做了东北地区,王二这一听全是大嗓门高音量,而且挂断率极高,因此心灰意冷,最终辞职而去。
3
从那以后王二还做了许多短期的工作,发传单,当导购,替培训中心拉人,做汽车问卷,到小区拉老年人听保险公司的课......反正王二每天都有事干,这也是他勤快的证明,王二毕业之前就在想,自己也算成年人了,毕业之后决不能再从父母那儿要一分钱。在没找到工作之前王二争分夺秒一点也不耽误,能挣50决不能不挣,就这么过了一年,王二的银行卡里终于有了两万的积蓄。
就在万家欢聚共度新年的时候,王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直以来王二也算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就是行动少了一点的人,为何毕业之后一直没能如愿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现状不好,那自然得反思,这是王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他从不抱怨社会,而是积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王二首先觉得是自己找的单位的问题,与自己专业不对口怎么能有好的结果?可是现在众多毕业生都是这么不对口,学数学的去开挖掘机,学软件的去开个小店,学中文的去卖猪肉,英语还好至少能去西部或者去幼儿园教教外语,也算专业对口,而自己就是学数学的难不成真去开挖掘机吧?
想到这里,王二打住了,如果一直想下去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会像黑洞一样把自己越吸越深。王二立刻换了个方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不通走那条,人家不给好工作,我自己给自己不成吗?说到这里,王二想起了在校期间上的就业指导课,课上老师反复强调创业是最高层次的就业,由此,创业的念头在王二的心中萌生。
王二首先想到的是摆地摊,因为他的两万块钱除了进货,剩下的钱不足以租到一个店面,他想起了邓小平鼓励深圳开发的时候人们随身挎一个大包骑着一辆野人摩托大街小巷各处卖东西的场景,这些人中很多成了后来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人如此,我何不可?
王二和二镇夜市里的许多小贩一样用一个大布包包装着自己的货在人流最密集的街道边上摆起了地摊,大多摊贩卖的是小宠物,小物件,要么就是一些便宜的衣服袜子。
王二卖的是一些非主流的服装,在“二镇”俗称“外贸”,什么哈日哈韩,坦胸露乳系列他都在卖,尺度比别的摊贩大了许多,因此受到了潮人的热捧。加上王二没有平仄的嗓音,让人觉得他是个踏实的想要长久做下去需要回头客的地摊贩子,因此自从他摆上地摊以后,每夜的收入都高于100,最高能达到300,王二尝到了自主创业的滋味,但是摆地摊就得注意躲警察,警察会不定期的视察,每当有一点风吹草动,摊贩们都会互相通知立即收摊撤离,这里像极了开发初期的深圳。但又有一点不像的,这里的地摊都要交少量的保护费,到时候才会有人提前通知摊主撤离。
王二是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虽然其貌不扬,一颗心还是向善的,有几次突击抽查,王二帮着身边的摊主背了一大袋重物硬生生的飞奔了好几里,这让摊主感激涕零喘着气,买了两串烤肉给了王二一串道,兄弟你太义气了!
可是这些摊主并没从心里感激王二,都是经营服装的,王二生意一好他们定然会受到影响,这可是饭碗的问题,谁能被你抢了饭碗还感谢你的。
几位老摊主心生一计,笔者将在下节为您播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人在窘途 穷则思变”内容快照:
『人在窘途 穷则思变』
这里说的老摊主并不是年纪大,而是在此摆摊多年,没成规模也没被警察封杀,一直苟延残~着的几个中年~子。几位摊主见王二生意火爆,自己这边却无人问津,第一反应就是王二抢走了他们的顾客,但是他们没仔细想过是不是自己产品的问题,为什么王二一开张就这么多人来买,他们当然没想过,若是想过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大个地摊,唯一的变化就是人~三轮变成了机动三轮。几位摊主聚在一起,均作苦恼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