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三国历史之谜 [目录] > 第4章

《三国历史之谜》

第4章作为神的关羽

作者:刀锋漫步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关羽(公元160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再没有第二位武将能够象关二爷这么牛叉的。其实在蜀汉当代,人们对他的评价还不是太高,这个从他的追谥可以看出。

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刘备在世并没为关羽追谥,却给法正了,关羽是很久以后刘禅补上的,追谥“壮缪侯”。依照古代谥法解释“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武力高强,可惜志向没有实现,盛名难符。可以说,这个评价确实不怎么样,而且回顾关羽一生成败还是很中肯的。

不过自宋以来,关羽作为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忠义”化身,被历代统治者频频加封,由侯至王,而后尊帝。于是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他不仅是军人和武师信仰的神灵,就连八竿子不沾边的描金业、烟业、香烛业、理发业、教育业、金融业、命相业也都供奉他。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必定有关帝香火,可说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到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关羽所代表的“忠义信智仁勇”,不仅是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佛教、道教所推崇,于是,二爷又成了一个神奇的能够跨越宗教的神。儒教尊其为“武圣”与孔子同享祭祀。道教尊他为“关圣帝君”,作为道教的四大护法之一的武财神。佛教则尊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

在清朝,演关羽的人必须经过十天斋戒独宿,熏沐净身,给关帝像烧香叩头,杀鸡拜祭,方可登台。每到关公出场,皇帝太后们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

非常有趣的是,演义里关羽的忠义并不是传统鼓吹的那种愚忠,而是以看似非常投机取巧的形式完成的。比如他没有战死沙场,而是选择了投降曹操,但是一有机会他还是回到了刘备身边;然后华容道上又不顾刘备利益,义释了曹操,成全了自己报恩的美名。换在别人身上,这种拿国家利益“瞎和稀泥”的人实在是匪夷所思。估计连道德学家们也认为继续用“至死不渝”的思想来要求日益败坏的人类道德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提倡出一种崭新的关羽“忠义”模式。

命运仅仅赐一个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张飞给刘备还是不够的,于是神仙也亲自下凡帮助这个日后注定要当皇帝的大耳朵,就这样,关羽下凡了。

当然,我接下来要说的不是作为神的关羽,而是作为人的关羽。

关二爷因为在家乡杀了恶霸而逃亡到涿县,遇见了求贤若渴的大耳朵,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举世闻名,就不用我多费字了。刘关张三人桃源结义,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经典的黑社会入教必读宣言。当然,我还是想说其实这个也是演义里编的,因为事实关羽比刘备年长,历史上只是夸他们“情同兄弟,恩若父子”,如果真是义兄弟的话,何必要说“同”和“若”。

我们权且这样相信,三人一报年纪,关羽最大,大耳朵比关羽小一岁,张飞最小。关羽突然考虑到自己是新入伙的,而且人家大耳朵好歹是皇亲国戚,连皇帝论辈分都得叫声“安寇”,于是故意小报两岁,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三人位置就这样定了。

三人聚乡中三百勇士,命良匠打造武器。大耳朵力气小,拿不动什么重兵器,就喊铁匠随便用薄铁皮子打了两把剑,还郑重其事地在上面刻字说明:双股剑,合重67斤,削铁如泥,迎风断发,质量可靠等等。需要我多嘴的是,当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22.72克。也就这是说即使按照大耳朵吹嘘的那样,双剑合计也就16斤。

罗贯中为二爷造的是长把的大刀,唤作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净重八十二斤。但是历史学家说,汉朝没这样先进的武器,长把的大刀在隋朝才出现在仪仗队伍里,唐朝才能够用于战争,你现在就拿出来用,岂不是和八国联军端着步枪去瞄杀一群轮着大刀长矛的义和团一样无耻?于是,铁匠就打了一把“斩马剑”。这些当然都能够见于历史学家记载。

关于二爷的兵器考,已经有无数著作论述过。因为首先《三国志》所有提到的关公杀敌动作都是刺,比如“刺颜良于马下”,从来没有提到过大刀。宋朝以前,人们普遍认识中关羽是使剑的。例如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诗中有“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不过,众所周知,用剑这样的东西做兵器,往往都不是用来上马杀敌的,因为马战时这个武器几乎够不着人。所以多半是装饰和近战防身之用。

那么关羽用剑又是怎么在马上杀敌无数,而后人为什么又错以为是青龙偃月刀呢?其实在汉朝有一种叫斩马剑的武器,当时,为了抵御匈奴骑兵,汉军在双刃大型剑基础上加长了握柄,可以长距离刺杀,也可以用来斩马腿。隋唐时代的偃月刀,其实就是从斩马剑发展而来。罗贯中是因为冠上了汉朝没有的名字来描述关羽的兵刃,引出了误会。

另外,大家都知道,专属的兵器是描写武将特征的重要方面,因此,很可能为了体现刘关张不同的特质,罗贯中先生舍弃了斩马剑的说法。

既然关羽被历史学家批评了,张飞也就很本分地按照当时的潮流造了丈八点钢矛。

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演义和史书上从来就没有解释过关羽张飞的盖世武功是怎么来的。甚至在他们自我介绍中,连“自小习武”这样的屁话都没找到一句,似乎天生就会。而且,这样高强的武功,光凭自己琢磨就会了,实在是匪夷所思。更让人纳闷的是,在他们遇到大耳朵前,居然穷得连兵器都没一件。关羽还可以理解,不方便扛着大刀做小贩。张飞既然是个土财主,而且家就在本地,如果经常习武的话,怎么可以没一把兵器?所以这段记载我们也只能够当小说家之言。

话说三人来到洲府,大耳朵又拿出他的老一套法宝,唾沫横飞地说起宗派,把刘焉忽悠的大喜,认大耳朵为侄,并且立即命令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

大耳朵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黄巾军小头目程远志对阵。程远志大怒,遣更小的头目邓茂出战。当下两军相对,大耳朵出马,见左有云长,右有翼德,便耀武扬威地挥鞭大骂:“反国逆贼,本大爷乃汉景帝之后,中山靖王刘胜玄孙,我父亲是……”

不等这段太长的自我介绍说完,张飞早挺丈八蛇矛直出,一枪刺邓茂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斩马剑,虽觉得甚不称手,还是纵马飞迎。人高马大,长须飘飘,如同神将下凡。

我们说过,这些黄巾军头领原本是些医生,因为治了很多百姓,才被拥戴起来的。程远志大夫见了这一脸胡子,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一剑封喉,直挺挺栽下马来,膏药什么的撒了一地。

话说这些黄巾军本是老实百姓,有的还是刚刚大病初愈,因为感谢神医才裹了条黄巾表示敬意的,也有的完全是随大流赶时尚的,一见闯了大祸立即倒戈投降,纷纷转为污点证人。有的人还主动提供线报,说程远志以牛骨沾上猫毛冒充虎骨去风膏,说更小的头目邓茂把三聚氰胺当牛奶卖给伤员等等。

大耳朵虽然认为这些人素质不是很高,但是正当用人之际,就把他们好言安抚一番,通通编入自己队伍。又听说中郎将卢植与张角就在附近打仗,大耳朵昔日跟卢植有点交情。因为历史上说卢植是个知识渊博,而且桃李满天下的高人前辈,估计大耳朵就是托了这个关系。于是大耳朵投至卢植军中,留在帐前听调。

当时,卢植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自称是他学生的大耳朵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有碍观瞻,就随便派了个别的差事给他说:“我今围贼在此,贼人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对垒。你可引本部人马,我助你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大耳朵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当时皇甫嵩领军正打的开心,黄巾军局势其实很不利,步步退守,依草结营。皇甫嵩此人本是个纵火高手,关于这点我们不用看历史学家,光从三国游戏里就能够知道。皇甫嵩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军士一齐纵火,可怜黄巾战士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烧死无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支红军队伍,打着红旗,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高七尺,细眼睛,长胡子,此人正是官拜骑都尉的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公元155-220)。

一代枭雄正式亮相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流氓阿瞒的少年时代”内容快照:

『流氓阿瞒的少年时代』

说起这个曹~,我们也很矛盾。不知道是~据小说家的记录来评价他,还是有必~~照传统历史学家的评价来断言他,或者~照现代某三国研究专家的观点来看待。反正,这是个很头~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无耻的~氓。就拿孙权和刘备跟他比较来说,曹~是个杰出的政治领袖。当时东汉末期已经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也就是百姓饿得人吃人的地步了。有必~说

~~

>> 阅读第5章 流氓阿瞒的少年时代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