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三国历史之谜 [目录] > 第9章

《三国历史之谜》

第9章吕布出世

作者:刀锋漫步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说起吕布,还有一段少年时代的传奇。

吕布(?—公元198年),出生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一个经营染织作坊的普通家庭里。母亲黄氏生了四个儿女,还没有儿子,于是夫妇两到白马寺庙烧香求子。当晚,黄氏梦见一只金毛猛虎扑入怀中与她交媾,没多久就怀孕了。当然,梦中交媾的事情她不敢告诉丈夫,只说是老虎扑到怀里了。

这一怀孕居然一年还没见生产。这天,黄氏躺在染织作坊里休息,忽然西北方向七色异彩横空,瞬间地动山摇,就在这个时候吕布出世了。而且据说是黄氏疼痛难忍,躺倒布匹上,脐带自己就断了,小吕布两拳紧握,目光如炬地站立面前。由于出生在布匹之上,所以取名为“布”。

在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似乎所有不寻常的人物降生,都有共同类似的先兆。比如梦中得子,比如天象异常等。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必定有一个是对的:1,吕布必定不是个一般人。2,编故事的人联想能力欠佳。

吕布从小就争强好斗,而且力大无比,身高体重都超过同龄孩子,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玩,都躲他。那时,匈汉两族边民每年都在白马寺举行庙会,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吕良带他逛庙会,忽然发现这孩子走丢了。

他发现人群都在朝摔交场涌动,于是挤过去一看,自己十一岁的小孩竟然在场上与一个虎背熊腰的匈奴摔交手比试,吓得他目瞪口呆。然而更让他惊讶的是,小吕布竟然一声不吭地使个过肩摔,将那个庞然大物撂翻在地。从此,五原神童吕布家喻户晓。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四处武力扩张,对汉人烧杀掠夺。吕布随父亲以及乡民南撤到山西,投军到并州刺史丁原麾下。由于从小就惯熟骑马,而且天生神力,吕布很快就练出一身马上作战的好本领,号称“飞将”。

后人常骂吕布为“三姓家奴”,是因为演义里他先认丁原为义父,然后杀了丁原改投董卓。事实历史上只有丁原“任吕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的记载,可见丁原对吕布是不错,但还没到认儿子的地步。而且按照古代的礼仪,被认做义子是要改姓的,比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又比如刘备的义子刘封等等,可是吕布并没叫丁布。

演义之所以要这么做,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无非是为了显得吕布这人忒不仗义。另外,人们在吕布背叛丁原这个问题上,实际是被罗贯中误导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事实上,当时丁原跟董卓并不是敌对的两国,而是同朝为官,属于内部矛盾。而董卓当时身为前将军,官比执金吾丁原要大的多。吕布作为一名朝廷将领,而非丁原的私人武装,董卓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命令他是很难违抗的。

就好比中央军委突然给你一道命令,说你上级某某要谋反,需要你采取特殊行动一样。吕布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如果选择了就等于违抗皇命,因为皇帝实际是在董卓操纵中。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董卓起初的表现并没显得就是个逆臣贼子,反而是救驾大功臣。所以,仅仅在反丁原这个事情上看,最多我们只能够认为吕布此人没有长远政治眼光而已。

我知道,我这样的说法一定会让一批演义迷们咬牙切齿,似乎我企图在为千古第一无信小人翻案。所以,我不得不在此郑重申明:

1) 本人也同样极端鄙视演义里的吕布为人。罗贯中先生塑造吕布的小人形象是入木三分的,足以作为中华小人之典范。我举四肢同意大家把这小说里的吕布这厮踏上亿万只脚。

2) 历史上的吕布其人,确实也有过一些反复无常的行为,但是演义里把他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夸大,有的则完全属于虚构,比如虚构的“三英战吕布”等等,为的是使吕布“勇武”和“无信”更加生动和丰满起来。

3) 本文无意诋毁演义,仅仅是从分析历史事件角度,理智地将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人物一分为二来看待。

其实在演义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夸大吕布的不义,以此烘托关二爷大义的地方。在艺术手法上,这是高明的,却委屈了作为牺牲品的吕布。

作为关二爷的反衬,人们普遍认为吕布是个“轻狡反复,唯利是图”的无信小人。目光短浅,贪财重色,这些都只能够说是他的先天人格缺陷。作为现代人,体会不到具备这种人格缺陷的人在古代生存的艰难。因为,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信誉缺失的年代,大部分人对追逐功利和言而无信早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即使我们失约和食言可以叫做“改变主意”,贪恋美色叫做“人之常情”,追求功利叫做“有事业心”。

不过放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古代,尤其是清高自命的士大夫高层阶级中,是被极端被鄙视的。古代人当官有个“举孝廉”制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他具备高尚的道德就可以直接从民间提**来。不仅士大夫阶级如此,连天下也是“有德者居之”。

而吕布,恰恰就是个缺乏道德教养的人。自小就在汉匈边疆骑马打猎长大的孩子,远离了汉文化的熏陶,而且因为天赋神力,使他从小就只懂得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只知道用他看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办法取得自己所爱。

其实并非有道德的人就不爱财,只是大家都懂得取之有道,别人的钱财乃我身外之物,而他不明白。说白了,他就是个只看眼前利益,不懂官场文化的,天真的傻孩子。

在吕布迅如流星的人生历程中一直是被人当枪使唤的,他很不聪明。最可悲的是,使唤他只需要金银珠宝,宝马美人就够了,完全不需要编造出一个什么主义,一套什么思想来感化他。这些,对于操纵他的人,恰好就象大人拿糖哄小孩那么简单。

从他对貂蝉百般爱护,也可以看出他的天真,即使知道貂蝉是为了一个巨大阴谋才做他的妻子,也毫无怨言。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吕布逃跑记录中看到,他总是携家带眷的,比起大耳朵一贯作风是逃命就抛妻弃子来说,还是要有人味的多。在三国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大耳朵投奔过的人不比吕布少,而且这个“扫帚星”所到之处,除了曹操最后都不得善终,却也没见谁骂过他反复无常。可见,在政治上,做好广告,拉好人缘是很重要的。

吕布的每次“反复无常”其实也并非他的本意,而且最终他都是受害者,失败者。当然,既然如此容易被操控,那么他也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来伤害曾经操纵它的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丁原董卓之流都会死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

董卓自得了吕布后,更加骄横无忌,满朝文武都成了朝堂上的摆设。不过他也害怕人行刺,于是封吕布为中郎将,收为义子,时刻带在左右。

可是董卓忘记了,他们这种金钱捆绑起来的关系其实是极不稳妥的。董卓残暴任性,稍不如意就喝骂吕布,当然,也许董卓觉得吕布既然是花钱买来的奴隶,撒撒脾气纯属正常。

有次,董卓发脾气顺手就把随身手戟投掷吕布。后汉时期,官僚有随身携带小手戟防身的习惯,其大致形状类似微型的画戟。这个危险品拿在手上,对于性格暴烈的人来说是很恐怖的。因为人都有发脾气就顺手掷东西的习惯,换做现代人被掷的最多的是手机。于是,死在董卓手戟下的侍女侍卫很多。所以,常常董卓一发脾气就有人被抬着出去,以至于到后来只要董胖子一发火,所有的侍女就会嗖地消失,一直要到他火没那么大了,才逐渐有人从屏风后面,或者桌子底下钻出来。

不过吕布身手异常敏捷,闪身躲过了这一戟。从此,吕布对董卓的怨恨已埋在了心里。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董卓眼里,其实跟这些奴婢没什么区别。他曾经满怀希望的荣华梦被这一戟掷醒了。

其实,我们从董卓用手戟投吕布这个事情,不难发现他们关系的微妙变化。吕布自从跟随董卓后,董卓起初对吕布肯定是很好的。因为实际上他们所谓父子关系只是个政治交易,完全是董卓的凉洲军事集团对丁原的并州势力的一次吞并,当完成这笔交易后,吕布实际上存在的价值就仅仅是他个人的一股蛮勇了。

也因此,吕布会被时刻带在身边。作为一个将军,按理说他的价值应该在部队里,董卓把吕布放在身边,表面看是一种恩宠,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他需要保护,不过其中应该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容易忽略的,那就是董卓事实在把吕布对并州势力的控制削弱。

因此,之所以吕布最后选择了一怒为红颜并非不顾父子情义,而是,事实吕布自己最清楚这个情义背后的真相。演义里把这个故事发展成了凤仪亭董卓掷戟杀吕布。

演义里既然要刻画一个不义之徒的吕布,就自然把这些忽略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一冤案:孙破虏温酒斩华雄”内容快照:

『第一冤案:孙破虏温酒斩华雄』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曹~率先起兵,并假冒三公名义写信,号召关东州郡共同讨伐董卓,遥~袁绍为盟主。随后,长沙太守孙坚、河内太守王匡、冀州~史韩馥、豫州~史孔伷、兖州~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党太守张扬,排名不分先后,共十二路诸侯纷纷响应。有必~说明的是,演义里列举的十八路诸侯,其中马~、公孙瓒、孔融、

~~

>> 阅读第10章 第一冤案:孙破虏温酒斩华雄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