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2星期一的惊喜晚餐:你的第一笔零花钱
章前语
零花钱,是孩子能够真正支配金钱的开始。学习管理和正确使用零花钱,对于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零花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偿获得,中国父母往往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零花钱要求,而对于孩子怎样管理和是否正确使用零花钱往往又疏于过问,致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花钱习惯。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就要详细讲讲有关零花钱教育的一些问题。
我和老公商量之后,决定将儿子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标准定为一个星期10元,每周一和周四的时候分别发放5元。并且计划将零花钱发放的频率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周一早上,我给了儿子5元零花钱,告诉他,如果有自己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不过要省点花,因为要三天后,才能有第二个5元给他。对儿子来说,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拥有可以独立支配的钱。
下午下班回家后,老公很意外的竟然准时下班回家了,看着我意外的表情,老公解释说,今天他的大学同学老王到我们城市出差,老公约了他到家里来吃饭。因为是好几年没见面的老同学,老公决定亲自下厨做一顿晚餐款待自己的贵客。让我和儿子都像见了外星人似的看着老公忙来忙去。
老王比我们早结婚几年,他的儿子比我们儿子大两岁。我们的儿子表现得很乖,开饭前,还帮忙老王搬了凳子。主客一番谦让之后,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来。
洛克菲勒式零花钱教育的不足
老王一个劲的夸我们儿子乖,说如果在他们家,刚才儿子给他搬凳子,都是要付钱的。当时这话听得我和老公一头雾水。老王就给我们讲了他儿子的故事:
儿子是他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凡事都由着他,他想要买什么东西,十次有八九次都会满足,而唯一不从的那一次,他就撒泼耍赖,在这种情况下,两位老人也只能就范。
后来不知道谁给他爷爷出了个主意,说用钱来鼓励和引导孩子,让孙子扫一次地1元钱,洗一次碗2元钱,洗一次衣服3元钱,如果平时在其他方面表现比较好,也会酌情给一点奖励。
当时二老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好歹可以让孙子动手干点活,总比什么都依着孩子的好。于是,他们就和孩子做了一些约定。孩子倒很高兴,立马就答应了。通过这个约定,他比以前爱劳动了,总是抢着洗碗洗衣服。
但有些时候还却成了他邀功请赏的理由。有时候儿子被蚊子咬了,爷爷奶奶拿着花露水去给他涂,他都让爷爷先给钱,说自己听爷爷的话算表现好,应该给钱,不然,花露水都不涂了。
现在儿子长大了一点,不讲道理瞎要钱的情况好了很多,但是,帮大人干活要付钱的这个习惯,基本上是保留了下来了。
老王这个时候有些失望的叹气说:“为什么洛克菲勒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挺好的,我的儿子就会出现这个干活就伸手要钱的问题呢?”
老公自己也是洛克菲勒式教育的提倡人,没想过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回答不了老王,就把目光转向了我,因为我昨天对这个提议有保留意见,他觉得我应该有办法解决老王的问题。
我告诉他们,在洛克菲勒式的零花钱教育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他的孩子们都有除了奖励之外独立的零花钱,是按时按量支付的,并且要明确零花钱的去向,也就是记账;
第二,洛克菲勒为孩子们额外支付的零花钱,往往是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比如打苍蝇、老鼠,给全家人擦皮鞋这样的工作,而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分内事,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和打扫卫生,从来都不是洛克菲勒奖励的内容。
洛克菲勒主要是为了通过物质的激励,去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完成在孩子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事情,提高他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在我们中国,很多家长没有理解到洛克菲勒式零花钱教育的第二条,由此出现了不适当的奖赏,就很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安排孩子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本意是想通过家务劳动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等一大堆好想法,结果换来的却是孩子干点活儿,就伸手要钱。
我们不能把零花钱和家务劳动、成绩直接捆绑在一起,零花钱永远应该独立出来,准时给他。金钱或物质奖励,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对于某些复杂的活动,比如洗碗洗衣服这样的劳动,因为小孩还没有具备做这些事情的基本能力,不敢去尝试的时候,给他适当的奖励,可以诱导他学习那些基本能力。
而另外一些看起来并不是很复杂,执行起来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整理一下报纸、在父母下班的时候帮父母拿一下拖鞋,吃完饭之后擦一下桌子这样的事情,是没有必要给他额外的零花钱进行奖励。
老王认同的点了点头,问道:“那我儿子现在这种情况,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
解决孩子几个有关钱的问题
我告诉老王,小孩最先遇到的和钱有关的问题,都来自他购买东西的欲望。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如果在教育过程,不能让小孩知道或者不能正确理解钱是怎么来的,我们会成为他眼中的无限提款机,将来不仅会缺少赚钱的能力,还会缺少感恩的心,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
接着,我给老王详细讲了我教育儿子的过程,希望他能够从我的方法中找到一些共同点,给他提供点借鉴:
1、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能干什么用
我会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潜移默化地让他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小班时,老公下班一般都比较晚,他就老爱问我,爸爸为什么老是这么晚回来啊。我就告诉他,爸爸要工作,要赚钱。他就会问,爸爸赚钱干什么呀?我告诉他,爸爸赚了钱,才可以给宝宝买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给宝宝买大房子住。他这个时候一定是似懂非懂的。
所以,等到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就有意带着他一起到了园长办公室,让他看着我把学费交给园长。我告诉他,这些钱交给园长,幼儿园的老师就有了工资,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可以有玩具玩,有画笔用,这笔钱还可以被幼儿园用作修建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玩耍场所。让他知道,必须交了钱才能上幼儿园。同时,我还告诉他,这些钱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得来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取金钱。努力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有大本领,才能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
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用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物品。另外,我们买任何和他有关的东西,从一根棒棒糖,到一件价格不菲的童装,我都会让儿子知道它们的价格。这样他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买下好几块巧克力,却得存一阵子钱才能买下上百元的玩具,他也渐渐了解周围各种物品的价值。
让孩子了解,钱从哪来是启发孩子财商的开始,而且还是对他人格和品德的教育,不仅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健康正确的金钱观,也可让他更早的具备责任感。
2、让孩子认识货币,区分币值
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钱能干什么用,还要教他学会看商品价格。从儿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就开始让他认识硬币和纸币,让他能够区别币值大小。
为了加深儿子对“小钱”、“大钱”的形象感官意识,我在家里为他准备了两个储蓄罐,从而让他学会辨别钱的大小、多少和用途不同。一个绿色的储蓄罐给儿子用来投放一角、五角的硬币,积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我帮他换成一元的硬币,然后把一元硬币放到红色的储蓄罐里。告诉孩子,积累了多少个一元硬币后,就可以给自己买玩具。
渐渐地,儿子自己可以用一角、五角的硬币兑换一元硬币,而且还能把纸币和硬币对应起来,这是个不小的进步。
3、让孩子使用小额零钱
去便利店时,我会带着他一起去。我用1枚一元硬币买一个雪糕的时候,会特意让他看到。等到再去时,我会让孩子自己挑1元硬币,自己去买雪糕。
有时候我会给他一张10元钱券,让他到小区门口的面包房去买上几个面包,儿子还不愿意去,胆子小,怕羞,后来我就陪他进去,在旁边看着他将一个个面包标签上的数字看过来,然后计算哪几个加起来正好等于10元,如果算多了或少了都不能过关。
我们一起逛超市时,我也会让他学着辨认常用物品的标签价格。要从孩子最喜欢的东西认起,这样他才会有兴趣学习。而且还会教他分辨同类商品的差价,这也是从小培养他精打细算的本领吧。
认识钱,并知道使用,这是财商最基础的教育,让孩子们对金钱不会产生偏差很大的认识,以后在涉及到钱的教育问题,就会比较从容的应对了。
第一笔零花钱的合理分配
我们几个大人在饭桌上讲了一通孩子教育的话题,当然也把儿子好好夸奖了一番,按平时他的性格,早就神采飞扬了。可这会,他对着一桌子喜欢的菜,却提不起胃口。
老公难得做一次饭,所以他一个劲的催着儿子吃饭吃菜,我却看出他心里有事,兴趣不在吃饭上,于是问到:“儿子今天上学表现一定很乖吧,爸爸难得今天下厨,就是特意为了庆祝你成为有经济管理权的小大人哦!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今天给你的零花钱,还剩下多少呀?”以我对儿子的了解,我认为他应该还有一些剩余的零花钱。这样,我可以顺着儿子的话表扬一样儿子,让儿子的情绪能够高一点。
儿子这个时候已经不担心自己后面几天没有零花钱了,情绪一下子就好转了,开始大口大口的吃起菜来,还主动给老公夹了一个鸡腿。
零花钱使用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当孩子的零花钱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父母不应该不问缘由的就批评指责,也不该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是要想一些合适的办法,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因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如何让孩子自己来赚零花钱
看我和儿子的讨论结束了,老公对我说道:“还是老婆有办法,不过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洛克菲勒,让儿子在家里做做家务,赚点钱,补贴一下他的零花钱呢?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不是还有奖学金吗,我们是不是在家里也设个奖学金,来鼓励儿子的学习呀?”
其实,老公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从洛克菲勒那里只学到了零花钱教育的形式,而没有学到零花钱教育的本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