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朋克乐队TheRamones乐队,主唱乔伊?雷蒙2001年死于淋巴癌。从74年组成到96年解散,经历了二十二年的长路远征,毋庸置疑的Ramones事实上是最历史悠久,最长寿的PunkRock乐队,Ramones也是最早出现在乐坛上的PunkRock队伍,称之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朋克乐队并不为过。
七十年代,摇滚音乐被越来越多的冗长的自命不凡的歌曲充斥着,TheRamones乐队有意地开始对抗这一令人作呕的现象,他们的歌曲都极其简短,有力的下拨和弦中充满了六十年代garage摇滚的热情。不要以为TheRamones只是一支摇滚乐队,他们是四个具有破坏性的危险分子,但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就是让自己看上去很愚蠢。这张乐队的同名专辑在SexPistols的"NeverMindtheBollocks"之前一年就让世人领教了什么是Punk音乐,并提出了一个概念:三个和弦解决一切。
1976年Sire公司发行了乐队用6000美元制作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在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对当时摇滚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Punk史上最经典的唱片之一。
雷蒙斯乐队的出现促使了纽约市“朋克”局面的形成,被公认为纽约头号朋克乐队的他们,仿佛是埋藏在地下音乐圈的一颗炸弹。他们的影响力不只表现在美国本土上,他们的启蒙性甚至被视为英国朋克乐的源头——乐队在1976年7月首次登陆英国,于伦敦RoundHouse的演出,正式触发起英伦朋克乐衍生的历史性时刻,随即冒起的“性手枪”、TheClash和BuzzCocks等乐队身上都不难找到源自雷蒙斯的风格。从1974年成立到1996年乐队解散,雷蒙斯乐队凭借暴力倾向强烈的音乐风格征服了众多欧美朋克乐迷,直接影响了美国朋克和硬核音乐的发展,英国也因此将朋克变成了一个一发不可收拾的音乐文化革命时代。
21世纪的雷蒙斯乐队似乎很不朋克,因为他们同样抗拒不了死亡,在短短几年中,乐队的几位成员相继去世,主唱乔伊?雷蒙2001年死于淋巴癌,贝斯手迪?迪?雷蒙于2002年6月吸毒过量逝世,而2004年的9月15日,其创始人之一,也是摇滚史上重量级吉他手约翰尼?雷蒙病逝,终年55岁,目前乐队的原始成员中,仅剩下孤单鼓手马克?雷蒙在世了,这个朋克乐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乐队的昔日辉煌永远不会再见了。
朋克(Punk),又译为庞克。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
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Sex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流行感觉、the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hardcore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hardcore朋克、前朋克、NewWave(新浪潮)、PostPunk(后朋克)、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Synth-Pop、PowerPop(强力流行乐)、NoWave(无浪潮)、PunkRevival(朋克复兴)等等。英国评论家JonSavage写道,历史是由那些说“不”的人的创造的,而在1976年再没比朋克摇滚音乐的“不”更大的声音了。从开始,朋克就愤怒地站在了这种现象的的对立面。而且,象所有的摇滚种类及其子类一样,朋克也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新生的运动。Punk这个词的定义似乎不清晰,但它无所不在的重金属似的威力,无拒无束的自我表现、快乐完全的、清晰的并且总是不用经过审查的。打翻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的精髓。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
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摇滚乐是在自我利用的错误意识压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学上可以被认可但政治上注定失败的自相矛盾。它独特的尝试革命性地影响了美式音乐和英式音乐的风格。朋克音乐在美国一直低调地存在,最终在80年代孕育了硬核摇滚和独立摇滚概念。而在英国,朋克摇滚则成为大众的宠儿。英国不是朋克摇滚的诞生地,它依旧是朋克音乐盛行和产生文化碰撞的地方,**把持住其与美国在表达愤怒和叛逆上的不同思想。
朋克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手枪”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的鸡冠头,也称“莫西干头”,源自古罗马战士头顶的头盔,因小贝而闻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作品相关:罗宾古德非罗”内容快照:
『作品相关:罗宾古德非罗』
罗宾古德非罗,恶作~专家ro~ingoodfellow,与派克、郝布哥布林属同一种类,是英国最具代表~的妖~。在《仲夏夜之梦》中也是非常有名的。~衷于各种恶作~,能歌善舞还可以变~,有时也会来帮忙家事,不过,如果以~物之类作为礼物相赠的话就再也不会出现了。也许妖~就是~像这样想~、无目的地任意而为,才会像个妖~吧。~照伊丽莎白时代出版的《罗宾古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