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四看着大太太投来疑惑的目光,心里有些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她的眼神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防止露馅。幸福的生活刚刚来到,可不能让它溜走,想想看,我这幸福来得容易吗?
卢四由大太太、二太太陪着,与二太太的亲戚和一些朋友见面,这些人卢四自然一个都不认识,不敢贸然开口,只得由两个太太介绍,跟着一一打招呼,然后,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去“富春茶社”吃早茶。
这一天是大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秋天的一个上午,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投下碎碎的光影,落在青石板上,街上的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显示出扬州这个当时中国南方著名商业城市的繁华,一些香粉店、玉器店、漆器店、珠宝店、茶食店等商铺散布在街道两边。特别是玉器店、漆器店在扬州城里比比皆是,久负盛名。
卢四看着一路上来来去去的行人,大多神态自若,不慌不忙,体现出其时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场景。卢四见路上行人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好像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觉得很有感触。
富春茶社的早点比较丰富,茶点有烫干丝、煮干丝;冷盘有水晶肴肉、香肠、咸鸭蛋、酱口条、水煮花生米、冰糖煨红枣;点心有蟹黄包、三丁包、麻油蔬菜包、猪肉包、烧卖。泡了两壶好茶,一壶苏州东山碧螺春茶,一壶杭州西湖龙井茶,另外有人喜欢喝酒,由店家提供扬州陈年白酒。喝酒的喝酒,品茶的品茶,各有各的乐趣。
卢四本来是想喝酒的,被大太太拦住了。
“老爷,你昨天喝醉酒,摔了一跤,不记得啦?”卢四从来没有闻过这么香的酒,无奈太太们不让,他其实很想喝,只好咂砸嘴,咽着口水,改为喝茶。大家一边喝,一边吃,一边闲谈,很是闲适,其乐融融。
卢四一下子来到这种节奏的生活中,有点百无聊赖的感觉。他不知道作为一个盐商,该干些什么,该怎么去做。他打了一个哈欠,搓了搓手,觉得手上的老茧实在太厚了。这哪里是做老爷的手呢?这分明是做工的手。也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铸造厂打磨工,一个跟头把他送来做老爷,不做还不行。盐商都是很有钱的主,要不,这个叫卢有量的家怎么会这么大,有大小老婆七个呢?
早茶吃完后,大家又悠哉游哉的回到府里去,凑起了几桌麻将,玩的不亦乐乎。卢有量是不喜欢赌的,自然也就没人招呼他打牌。
卢四看了看他们的打法,与二十一世纪的打法也差不多,看来麻将不愧是国粹,是会传承的。其实翻开卢四的人生履历表,卢四最擅长的很可能就是打麻将,而且牌技精湛,输少胜多。既然麻将不让他沾边,他很想一个人出去转转,了解一些当下的生活习俗,于是他对大太太说:“我想出去转转,看你们打牌,无聊得很。”大太太丢了手中的牌,有人立即替了。
大太太看了看他问:“你想去哪儿?”
“随便走走。”大太太其实是怕他再去跟哪个太太小妾胡搞鬼混,陪着他走了一段路,一直到大门口,又叫上账房先生王有才跟他一块去。卢四见王有才是账房先生,心中大喜,正好可以向他打听打听有关盐方面的事。于是他就逐步了解到关于盐的一些情况。
这盐以“引”为单位,每引为400斤,由清政府在扬州设立的两淮盐运署和两淮巡盐御史这两个衙门,根据两淮地区盐产量的多少,确定发售数,通知盐商们去认“引”,直到认完为止。这里面的关键是要与这两个衙门有很好的关系,认引较多的盐商叫做“引窝”、“窝根”。卢有量就是一个“窝根”。这些“引窝”或者“窝根”几乎垄断了市场。
卢四真是长了见识。随后他又逛了一些店铺,在一家香粉店旁边,他抬头看到了一块匾上赫然写着的三个大字——“丽春院”,卢四扑哧一声乐了,这不是他卢四的偶像韦小宝他妈工作的地方吗?乖乖隆的冬,韭菜炒大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老子的,我倒要进去见识见识,一脚就迈进了“丽春院”的大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了”内容快照:
『~了』
卢四跨过门槛,瞪大了双眼,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个著名的青楼。~空~~的,看不到一个人,并且有着一~萧索之气,一点也没有小说或者电影电视里描述的那种浮华~~场景,卢四心里在纳闷:可能改行了吧,秋天还没有完全到来,怎么就一派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样子?正纳闷着,从~走出一个人,~瘦~瘦的,该是一个龟公。“这不是卢大老爷嘛,你老怎么就有时间来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