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小说集:离婚同居 [目录] > 第1章

《小说集:离婚同居》

第1章第一章:求情

作者:陈树彬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万家灯火掩映下,小城恢复了夜的安宁和平静。

高明斜躺在书桌前的藤椅里,手缝里的香烟快燃完了,烟灰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深深地陷入孤独的沉思中。

正值花季雨季年华的女儿半个月前上省城去圆她的大学梦,飞出了家却飞不出他绵绵的牵念,和他感情不和并且分居而住的妻子芳君,自女儿走后开始有了频繁的约会,今晚刚吃了晚饭就摔门而出,丢下他孤独地面对一堆空白的稿纸发呆。

这几天,下岗的事一直困扰着他,搅得他头脑一片零乱,心情狼藉。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高明途听道说地听到一些戏谑之词,说什么:七十年代兴下乡,八十年代兴下海,九十年代兴下岗。本是闲谈乱扯的,竟也让他们说绝了。

高明不是幸运儿,用他的话说,是生不逢时。知青下乡那年代,他还是读小学的愣小子,要早生几年,碰上“下乡热”,兴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种人生,另一种命运的格局;可他就没碰上,假设的人生实在是口惠而实不至,无异于望梅止渴。他已过了那个幻想一切的年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时,全国兴起一股锐不可挡的下海**,他是逢上了,却失之交臂。别人在经济大潮中下海弄扁舟,搞得如火如荼,只有他,两耳不闻下海事,在那个并不吃香的纺织厂当统计,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囿于斗室,涂鸦文字,圈划音符,填词作曲,搞自己以为神圣高洁的艺术,然而艺术这档子活,不是谁想搞就能搞出多彩的人生,给他带来运气和名利的。它不像木工泥匠,技术再不怎么精,还能混口饭吃。艺术这东西,要么能把人捧上了天,要么就把人摔在了地,没谁能四平八稳地忽悠谁,并靠它吃遍天。高明现在就这情形,搞艺术没能把他的人生搞活,弄出光彩,却把他搞下了岗,弄丢了饭碗。

今年年初,工厂面临着人员精简,工人分流的严峻问题。本来,按厂部人员改革调整后的“两个岗位合一”的新用人制度,高明也不会落得下岗的地步,他的多才多艺在工作岗位上虽派不上用场,但确确实实让他成了厂里无人不知的名人,谁都知道高老师能填词,会作曲,连眼睛长在额头上的厂长都改称他高老师了,以他的名人效应,以他在厂里的工作能力和一贯表现,很明显,与他竞争上岗的对手小丫(因小丫不是什么名人,叫什么倒在其次,暂名小丫吧)自然处于劣势,下岗的名额十有八九要落在他头上。厂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留下高明。

这个决定还没正式公布,付诸实施,耳聪目明的小丫就闻到一点硝烟的味道,径直找到厂长,痛哭涕零地诉说苦衷,说他平时怎么以厂为家,勤恳工作,谨慎做人,最后,还摆出家里的惨状:妻子重病缠身,父母老弱,儿女幼小,全家老少靠的就他挣的这份工资养活,他下岗,等于他全家都下岗,都要吃西北风,这不是不让人活路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送礼”内容快照:

『第二章:送礼』

感人心莫先乎情,小丫的不幸遭遇谁都知道,不是能编得出的,闻者都耸然动容。高明这个搞艺术的,没别的心计,就是感情特丰富,多愁善感,听到最后,他把脸撇一边,不让谁看到~眼泪。凭良心说话,小丫的景况的确比他更糟糕。于是,有人就提出两人皆留,~求厂~以特殊情况作特殊~理。厂~考虑再三,认为制度就是原则,任何人在原则面前不能搞特殊,免得~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当~的毕

~~

>> 阅读第2章 第二章:送礼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