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秦城?中国里耶出发,沿吉(首)龙(山)公路南行4千米,就可到达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和坝木小学。
坝木,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坝木村北面,吉龙公路与四川河之间,就是烈士陵园。陵园内,有解放军十烈士墓,有纪念塔,还有功德碑。
坝木村东面以磨鹰嘴、鱼塘坡为天然屏障,西面濒临四川河,吉龙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9个组,515户,2550人;村民住宅区主要在坝木坝子上,基本上连成一块,地势比较平坦,村民比较富裕,2005年全村人平纯收入1500元。该村经济以柑桔为龙头产业,建材业也比较发达。
坝木小学则在该村中段偏西地带,处于吉龙公路与四川河之间。该校近年来的规模是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7个班,学生200多人,教师共11人。
这所学校,就是石元英本人执教时间最长、贡献最大、铸就人生辉煌的地方。
一个重庆秀山人,何以会到湖南省保靖县执教并取得辉煌绩效的呢?话得从头说起。
解放前,在四川河东、西两岸,惟有坝木村才有一所私塾;而四川河山寨则没有,因此四川河山寨的孩子只能渡河到外省读书求学。虽然20世纪70年代有了四川河小学,学生也只能读到小学二年级。
在石元英来四川河小学之前,学生读完二年级后,就得“兵分两路”;一路到六、七千米之外的保安乡和平小学寄宿读书;另一路是托熟人、找关系,到四川河组对面的保靖县坝木小学读书。
去和平小学读书要翻山越岭。山难爬,山路十八弯,一拐就是几个岭,几条沟,一走就是几小时,而且路两边的树林里或草丛中,经常有毒蛇出没、野兽怪叫,会让学生惊惧不已,因此学生家长很担心。去坝木小学读书,又苦于过河困难,涨水季节则更为艰险。因学生年龄尚小,家长担心山洪突来,冲走孩子。那时,四川河组的孩子大多只读完小学二年级就算“毕业”,永远告别了学校。所以,该组老一辈人文盲、半文盲甚多。
“孩子们命够苦的了,上个学、读个书、识个字,不容易呀!”祖祖辈辈的四川河山寨人,都这么叹息。
好在事情有了转机;这个转机,由石元英老师跨省执教而引发。
1988年,四川河小学因为太偏远,并且教室已成了危房。在保安乡学校布局调整时被撤销。为了解决四川河组四五十名学生读书难的问题,上级部门及领导经与湖南省保靖县协商后,将四川河小学跨省并入保靖县坝木小学。
当时,四川河组事实上已有了一些学生在坝木小学就读,而坝木小学民办教师又较多;为了减轻坝木村群众的负担,保靖县黄连乡(今清水坪镇)党委书记杨清平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既让四川河组的孩子读上书,又不让坝木村群众增加负担。于是,双方以合同形式约定:秀山方面要安排一名教师到坝木小学任教,由秀山方面发放工资;保靖方面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在奖金、福利方面,跨省执教的秀山教师与湖南籍教师一视同仁。
就这样,石元英老师到坝木小学报到,成了一名跨省执教的民办老师。
她到坝木小学教书后,40多个孩子每天清晨就到她家院子集合,然后由她身背一个最年幼的孩子、手拉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过河上学。平时,特别是在枯水季节,要解决渡河问题也要大费周章。十二、三岁的孩子踩着河中心的石头,勉强能过河,但因每两个石头之间,均有半步之距,所以幼小的孩子就无法过河。河水较深处或石头打滑处,幼小的孩子过河都不安全,都由石元英背着过河。河水上涨时,只要洪水不太大,她就得脱掉鞋袜,在洪水中来回多趟背送学生;放学了,又用同样的方式带着40余名学生涉水回家。
石元英跨省执教,把书教到了湖南。一到坝木,她就爱上了这块土地。她常带孩子们去烈士墓瞻仰,并暗下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竭力把书教好,要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与此同时,她也爱上了坝木的干群和他们的孩子。
渝湘两省市在此地的交界处,被蜿蜒奔流的四川河交代得清清楚楚。虽然两岸归属不同,但由于坝木村、四川河组隔河相望,近在咫尺,且因山同脉(同属武陵山脉)、水同流、服同饰(四川河组以土家族为主,坝木村以苗族为主,土家族次之;两个民族经多年融合,除某些风俗有细微差别外,风俗习惯大致相同,服饰早已殊途同归)、语同音,两岸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亲如兄弟,加之往往连亲带戚,所以交往密切,感情深厚。
不仅两岸人民世代友好,甚至连坝木村背后的磨鹰嘴、鱼塘坡,同四川河组背后的岩鹰坡、大帽山千百年来也是微笑相对,友好情结亘古不变。
解放以后,两岸人民更是亲如一家。
纯朴的地理民情,两岸的密切关系,使石元英如鱼得水,因此,她便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教学工作。
石元英不仅在坝木小学扎根多年,而且以她的奉献精神、辉煌业绩,加深了渝湘边人民的友谊。她成了渝湘友谊的一个象征,一个光辉的象征。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笫三章以背作桥”内容快照:
『笫三章以背作桥』
一条小河隔断~省市,一个~子背起两代梦想。初~时节,乍暖还寒,只有油菜花在兴致~~地开放,河~还在冰冷~骨。~秋时节,西风吹拂,河~被吹起一圈圈涟漪,涟漪~寒意森森。这条小河,就是渝湘边界的四川河。这一道天然屏障横在四川河组村民的心里,阻隔了~里孩子们寻求知识的希望。过河就可以~学,但洪~季节安全系数不大。~汛、秋汛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