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谷县县郊,一家建筑公司正在施工。一台大功率挖掘机不停地工作,在地上挖了个大坑。届时,一栋六层高的居民楼将在这儿拔地而起,而这栋楼房的地下室,将要建在正在挖掘的这个大坑中。
忽然,挖掘机停止了工作。司机从驾驶室跳了下来。
工期很紧。公司的工地负责人老李脚步匆匆的向挖掘机走去,边走边喊:“怎么又停下来了!赶九月份还得完工呢!公司就这一台挖掘机,不要让机器停下!”
“不行啊!下面有东西!我得下去看看那是什么?”
“你说啥?下面有东西?能有什么东西呀?”
“我哪儿知道啊?得下去看看呀!”
司机已经跳下了坑内。只见挖掘机刚挖过的地方,**一截木质结构的,类似于柜子之类的,那么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东西,外表已经被挖掘机的斗子划了几道深深的痕迹。司机用手拍了拍上面的泥土,俯下身仔细看了看,他不知道那是什么。
这时,老李也已经从大坑的边上,顺着松软的泥土滑了下来,还没有走到跟前就问:“什么东西?”
司机摇了摇头:“不知道。像个柜子,里面肯定有东西,说不定还是值钱的东西。”
老李打趣道:“嘿!该不会是金银财宝吧?我们是不是要发财了?”走到跟前,也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件类似于柜子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东西,外面只露了一个角,埋在土里的那一部分有多大,现在还不清楚。
老李走到大坑的中间,在一个能看清楚地面施工现场的地方,冲一个工长挥了挥手:“嗨!小赵,把你家那工人叫几个过来,拿上铁锹,到下面来。”
小赵应了一声:“好——嘞!稍等一下,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五六个工人,戴着安全帽,拿着铁锹,“叮叮当当”的过来了,一个个的,跳下了坑内,来到了老李跟前。
老李用手指了指:“把这东西给咱挖出来!慢点儿,注意别再弄坏了。”
五六个工人一起动手,不多时,这件类似于木头柜子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东西,就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于是,人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这是柜子;有的说,这是棺材;还有的……什么也没说。有两个工人,还为此赌了一百块钱。
其中一个工人说:“老李,现在怎么办?要不打开吧?让咱见识见识,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究竟是柜子,还是棺材?”
老李摇一摇头,又摆一摆手:“不行不行!那可不行!我看这不像是一般的东西,从来没见过,不如先让文物保护部门过来看看再说,不要乱动。”
县博物馆接到工地打来的电话后,很快,馆长就带了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工地。一下车,就问老李:“什么东西?带我去看看!”
老李把馆长带到了那件不知道是柜子,还是棺材的东西跟前。馆长只瞟了一眼,就说:“这哪是什么柜子呀!这是副棺材。不过不是现在的棺材,现在也没有这种棺材,是宋代的,大约是九百来年以前的。你们挖到古墓了。这棺材,你们没有往开撬过吧?”
老李说:“没有。从发现到现在,我一直盯着呢,没让他们随便往开打。”
“那就对了。除了挖掘机斗子划了几道痕迹之外,基本上完好无损。光是一副棺材吗,里面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没有。就发现一副棺材,不像是有钱人家的墓葬。”
现场立即被封锁。山东省文物局闻讯后,立即派出一支富有经验的考古团队火速来到工地,在现场进行挖掘,希望还会有新的发现。
第二天,棺材被运回了省文物局一间空弃的展厅内。几位从北京赶来的国内最具权威的考古学家,早已在展厅等候,各大媒体的记者正在在纷纷赶来,几位省政府的领导,出于好奇,也想来看个究竟。展厅内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一群身穿制服的保安,正忙着维持秩序。
一切准备就绪,几位考古学家带上手套,拿起撬棍,准备开棺。
只有几位主流媒体的记者,被允许上前拍摄。其余的,都被保安堵在边上,他们有些愤愤不平:“怎么这么不公平,凭什么让他们上前拍摄,就把我们堵在这儿呀?”
这时候,几位考古学家的领队,一个被唤作王教授的人,发话了:“总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堆到这儿来吧?我们还怎么工作?”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开棺”内容快照:
『开棺』
几~撬棍同时对准了棺盖底~的~隙,王教授一~令~:“一……二……三,撬!”“咯吱咯吱”几~轻响,棺盖被撬了起来。现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长了脖子。所有的记者都赶~架起~和照相机,~~拍。棺盖被移开,棺材内的一切,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棺材的主人,是一个年纪约二十五岁~~的古装~子,至于发型和~饰……外行就不便形容了;尸~没有丝毫~的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