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老李头虽说是个瞎子,可说起书来,也真有两把刷子,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隋唐传》,他都能边说边唱,把那些个历史或传奇人物都能说活了起来。村上稍微上了点年纪的,都好老李头这一口,要是干了活没能听上老李头说书,这晚上的觉啊,指定是睡不香的喽。
兰花这帮小姑娘们自然不喜欢听老李头说书,她们可有她们自己的去处,喜欢和村上的几个小伙子一起抓抓萤火虫,侃侃大山啥的,高兴了,还喜欢高歌几首红色曲目。
老李头的小子也在这帮人之中,对兰花,他一直有些想法,虽然没能像瘸子三儿那么摆明了说,但私底下还是对兰花着了迷。说实话,兰花也并不反感他,一个半大小子,能知冷疼热的,况且,人还长得不错。
当然了,老李头也没央人来说媒,兰花也不敢告诉家人对老李头小子的好感,虽说新政府提倡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但在兰花之前,却没有这样的先例,而兰花自然也不会做这种划时代的英雄人物。
有几次李老头的小子倒是跟他瞎眼的父亲有意无意提过几次,说想去兰花,只是没想到被他爹骂了个狗血喷头:“你趁早死了这条心,除非我死了,否则我绝不同意!”
不是说老李头不喜欢兰花,而是实在是不敢喜欢!刚开始儿子跟自己提兰花的时候,他还觉得蛮合适的,可再拿兰花的八字来一合,他就宁死也不同意了。老李头虽说是个瞎子,但也懂算命之说,以前师傅除了教老李头说书唱唱,还教会了老李头算命!而按照算命书上掰下来,那兰花的命,就是典型的红颜薄命,灾难不在自身就要应在将来丈夫身上。正因为如此,这老李头就死活不同意了。
兰花不知道,而这老李头的小子也不知道,自然打谷场上的相会就变得很重要了,虽然两人相见,什么也没说,但只要能看对方一眼,那也算是一种享受吧。爱虽然懵懂,但这份心却是真真切切的。
一家养女百家求,何况兰花还是个美女,自然来求亲的媒婆就差没把元二爷家的门槛踏破,但因为老李头家小子的事,元二爷都以兰花还小为借口打发了去。
兰花也在等,单等老李头家的来求亲,然后头顶一条红头帕就把自己嫁过去,甚至有时候,都已经想好该如何孝敬她那瞎眼的公公,可这一切都是空想,人家老李头家压根就没那意思。于是兰花也不免也有些心灰意冷,在心里也暗暗发誓再不见老李家的那小子。
等收完了麦子,把秧苗插完,农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也就在这个时节,村上建国家的二姑奶奶回来了,这消息再次惊动了楼夏村的全部老小,让这个村再次热闹了起来。
在以前,农村人有一种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无论谁家来了亲戚,全村人就好像自己家来了亲戚一样的热闹,都喜欢去这户人家家里去,看上一眼这位外地来的亲戚。但建国家的二姑奶奶尤其特别,因为这是她自出嫁后,二十二年来第一次回娘家,所以更要显得浓重些。
在现在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当时农村人的淳朴可见一斑。按照现在人的想法,如果二姑奶奶是明星,或者是什么大人物,那自然会有很多忠实的粉丝,否则,别说是别人家的亲戚了,就算住在你门对门,几年下来或许你都不知道对门住的人家姓什么。但那是的民风就是那样的,反正全楼夏村的男女老少都去看这二姑奶奶了,而二姑奶奶除了和娘家庄上的老一辈、新一辈打招呼,聊家常外,同时还很大方的把她特意带来的水果糖和一些塑料的、花花绿绿的口哨送给孩子们当礼物。
一斤水果糖是二姑奶奶自己买的,而那些五颜六色的口哨是二姑奶奶的儿子刚从南方买了一大包带回来的,二姑奶奶也就趁这次回娘家,顺便带了些,好分给娘家庄上的小辈们玩。
于是,半天不到,整个楼夏村里到处响起这忽长忽短的口哨声,同时也将二姑奶奶回娘家的讯息传递到更远的地方。无论是在孩子还是大人眼里,这二姑奶奶是外地来的,也是见识过大世面的,因为在楼夏村人眼里,这些礼物也只有见识过大世面的人才能拿得出来,而见过大世面的人是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的。
兰花也不例外,作为晚辈,兰花在村子上碰见在村庄里走动的二姑奶奶的时候,自然也会恭恭敬敬的叫了声:“二姑奶奶”
而被叫的二姑奶奶则一脸茫然,“这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是谁家的呀?”同行的建国赶紧介绍说:“这是队长元二爷家的二丫头,兰花,二姑奶奶你怕是以前没见过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第六章、二姑奶奶回来了”内容快照:
『第六章、二姑奶奶回来了』
一听是兰花,二姑~~赶~~住兰花的~,又仔细看了一遍,“这就是元二爷家的兰花~,果然长得很漂亮,哎呀!都长这么大了呀!”于是更加感叹这岁月不饶人,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已经离家多年了。聊了几句,兰花就和二姑~~告辞走了。虽然兰花错~走远了,但二姑~~仍仍不免多看了兰花几眼,问建国:“这丫头可许了人家了么?”“还没有呢,元二爷不松~,不知道他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