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在湖州俗名财鱼,同中国吉祥文化中的谐音文化一般,被看成是发财的寄托,如“荷花牡丹图”寓意“和和美美”,“竹子芝麻图”叫“节节高升”,“爆竹花瓶图”寓意“竹报平安”。母亲见幺女抱回一条大财鱼,一边“打策”,一边责备“伢儿啊,你看你的鞋子都不见一只了”,一边喜不自禁,同时利索地端来土灶上瓮缸里温水,让幺女赶紧温暖并洗脚。
夏天涨大水,湖州的**港港到处是鱼,冬天枯水期,河浅沟干,野鱼反而鲜见,又逢腊月,一条五,六斤的财鱼,比小队里分的还要多,母亲当然高兴。等母亲刺完鱼把财鱼尾巴贴在杉木大门上时,早已清理了脚上残泥,换了四姐的旧棉裤的青青,再次高兴地看到三姐一手提着水捅,一手提着那只青青掉在港子边的棉鞋,半乐半忧赤着冻得发红的双脚,回到禾场。
三姐说,因为青青捡了漏鱼,队里不准社员在男劳力屁股后面混水摸鱼。真正的漏鱼哪里有几条?!“不准就不准,反正小妹已扳回了本。”青青想不到自己捡条野鱼还引起生产队干鱼规矩的改变。因要外出治沙眼,父亲早辞了队长,现在青青一家属于一般社员。捡了漏鱼就捡了漏鱼,你们在跟前连摸带抢,就不许一破小孩在后面十好几米捡个大漏,真是岂有此理!
青青当时当然不知道如何用词“岂有此理”。青青虽然聪明,奈何小学老师曾把“岂有”读成“凯有”,直到初二自己在朗读课文时被老师指正。那时候全省的统编教材不象儿子斤斤一代,到小四了《语文》书上还拼音一行字一行,只是拼音上不打标点符号。青青在八中复读时,偶尔想到驼爹的钉耙,就联想到此词;筛考失利后,也加深了对此成语的理解。
然而真正的岂有此理还在后面等着付青青呢。
二次筛考倒是无惊无险,青青在两个理科复读班和三个应届班中总分名列第二,高考时却忘了前四页都在八开纸上的数学试卷后,突然变成十六开大小的第五页后的第六页,还有两道题,语文则把作文《说追求》写成了记述文,大有晚清秀才把《项羽拿破仑论》理解成“仑”为“轮”的通假字,大书“轮难拿,破轮更难拿,而项羽独能拿”之势,后者据说把阅卷的晚清教育大臣看得喷饭。
也难怪秀才,早400年,郑和驾船出海时,皇帝和大臣们都担心大船将跌入大海边无穷的深渊呢。那时候祖先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当然更不知道哥白尼是谁。连清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林大人,起先也以为洋人的膝盖所以无法对清皇下跪,乃是因为他们的腿是直长的,没有膝盖,不能弯曲。等到他振臂一呼烧了烟土,才发现直腿的洋人不仅枪弹炮弹跑得快,人家大脑进化得也快。自然,清朝富贵阶层搞不过大脑进化快的洋伙计,这时候改口说林则徐不该违反世界贸易规则,在中国国土上烧人家的商品,就把他当了替罪羔羊,撤职查办了事。
洋枪洋炮的厉害青青考不着,那是文科生的事。但青青太想文不惊人死不休了,竟鬼使神差地忘了吴晗的《说谦虚》一文,别出心裁地把记叙文一挥而就,末了还仔细地鉴赏了两遍,确信报纸编辑也找不错一个错别字,语文老师也找不出半句不合逻辑,在湖州县上考场中第一个交了语文卷。
结果可想而知。丢了85分与全省尖子生PK,结果是付青青以半分之差没上中专再一次与大学无缘(当时大多数中专也在高考中录取)。难道,蒲松龄的数度不中,范秀才的57岁中举,将再次在青青身上重演?难道,“平时百分,屡试不中”的现象,再次在青青身上出现?难道,两年前还在内心嘲笑《语文报》上《朱‘八届’谈高考》一文作者的付青青,真的和大学无缘?难道,付青青真的也和娥子一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女人在智力上的耐力和身体上的耐力真成反比??!
老天,你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这一次,两个理科复读班共考了两个重点,四个本科,12个大专,14个中专,32/160即1/5的比例,在穷乡偏壤的湖州东乡地域,在一向在全县高考射击赛中总环最少的八中,已达到了全省的水平。虽然进清华北大的学生仍是没有,但老师们的信心大增,校长的脸色也空前生动。人们对付青青的落选没有去年那么在意,只是计算命中率时有课任老师和秦老师两人说要是付青青也正常发挥,八中复读班的总环数就增加了好几环。当然,是重点大学才有七环以上,首都的重点才八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十环。
付青青自己也丧失了信心。孙山都没当成,真是愧对父母叔叔三姐四姐秦老师啊。尽管母亲节衣缩食以自己的方式送还了三姐夫的部分礼金,但父母端午节都舍不得称肉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虽然痛爱女儿,但在湖州农村,大家多短视,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出嫁的,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细算起来是花钱给人家读书呢。
哥哥姐姐们对第三次复读赞反参半,父亲基本认命,再也不做蛇凤之梦,叔叔则是坚决支持的,因为他了解了此次失利的原因,还加份厚礼说婶婶送两百元,母亲在关键的时候起了娘痛幺女的伟大作用,一反常态不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她吞不下这口气,决计要用再次复读打击乡邻嘲讽的眼光和言谈。她腆着老脸,回娘家瞒着嫂子找当篾匠的外公借了500元,并卖掉出嫁时外婆偷偷塞给她的三块银洋,加上兄姐的资助,七月底时,四姐偷偷地告诉小妹:“姆妈已经为你凑好了复读费。”
青青这两个月早出晚归替家里干活,连四姐有时都比不过她。姐姐知道妹妹的脾气和心情,也不家阻拦。湖州有人上门提亲。青青已十六岁了,出脱成一个大姑娘了。按农村的标准,个子高大,身体健康,又有文化,在家干活是把好手,生个小孩也不矮,是抢手的未来媳妇。青青同学中好多人筛考一回家,就结婚生子,虽然不如董永七仙女般恩爱,日子也在慢悠悠地过着。人,怎么活不是一辈子呢!
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也为了帮父母收点彩礼,青青男方都没见,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对方是烧窑师傅的家底,有些积蓄,常年帮人烧砖窑以做新房。现在送儿子再考一年,也没作上大学的准备,只为了了儿子自己的心愿。青青决计要找男朋友了,尽管以前恋爱都没谈过。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辞了~友再复读”内容快照:
『辞了~友再复读』
青青骑车对~方家看未来的老倌,~方再过两天就~到李子河复读班去~学了,那里是湖州最有名的高考复读基地,没后门没成绩是~不去的。在~朋友家玩了两天,与未来的公婆相~得还算融洽。不料晚饭后青青在厨房家收碗,~边仿佛听得~朋友~~在对她~亲嘀咕:“~是宏二明年考~了大学怎么办?”~亲则回应了句“谁知道拉开不拉开,都是你爹~的主”之类的。宏二是~朋友的小名。如晴天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