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的冬天,雪花随着风,飘落,轻轻的飘散。路上的行人无几,有的只是匆匆的赶路罢了。清早,忆佳漫步在这雪花飘的道路上,深深的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这是忆佳第一次向自己导师研究学习的日子。忆佳,这,女孩儿绝不会有丝毫的怠慢。
她,想着,档案的排放是不是规矩,是不是整齐。
到了,忆佳轻轻的敲开于宇爱的门。
“于老师,您好”说着,从背包中拿出档案。个人简历,学术报告,研究课题,学术论文????一一的清晰明了。
于宇爱,微笑,接过忆佳手中的资料简单的看着:
白忆佳,女,1987年6月18日
就读于加拿大国立小学
加拿大国立初中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华清大学
父亲:白怀健……
于宇爱看到这,愣了愣,明白了,如此熟悉的面孔。于宇爱也明白,这女孩儿为了事业纯真的想法必定来源于她的母亲。
于宇爱轻轻的抬起头,再次审视的看着,眼前的这女孩儿,密友的女儿,自己的学生。
于宇爱想,也许,忆佳将在不久后,会在事业上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像她爸爸妈妈一样。
于宇爱,不禁想起忆佳的父母,她久别的密友。
“忆佳,这些东西弄得很好,你给我介绍一下,你对于心理学的了解,好吧?”宇爱是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绪的。神情下的表现必应掩饰起来,还是,藏在心里,无人问津,那是最好不过了。
“是,于老师,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好,书本的东西,记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同时想知道,你自己本身对于这门学习的理解,假设一位十六七岁女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但和父亲关系极其恶劣。女孩的父亲是一位盲人,做按摩师,即使这样,这位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买了房子,年薪二十几万。工作辛苦,每晚回家后,督促女儿学习,除此没有任何的沟通和交流。不许女儿成绩少于下降,否则非打即骂。女儿为此很伤心难过,甚至对于父亲不存在任何的感情。如果这是你的患者,你会如何劝解这位女孩或者这位父亲呢?”
“对于这件事情,并非一人问题,需要向女孩还有这位父亲甚至女孩儿的母亲均作沟通。比如,对于女孩,作为孩子,怎样的情形下会是女孩心思如此之重。这是我在与这个女孩共同之前首先要做的了解。比如说,女孩希望父亲向其他同学爸爸一样,不仅做到学习上的督促,更希望做生活上的朋友,每天关心一下自己或者有的时候会带自己出去游玩。这是孩子的想法。单纯简单,其实,这说明在女孩儿眼里自己的爸爸虽是盲人但同其他人没有任何的区别,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开心或是自卑。然而,却希望自己的爸爸做的更好。我需要告诉女孩儿,她父亲的不容易,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她父亲却做到了,她应该去理解父亲,应该学会主动和父亲沟通。对于,父亲,一个成年人,他同时也应该自己明白女儿的心情。女儿既然很优秀了,他可以在督促女儿同时关心一下女儿的生活,哪怕每天只有一句话。最初,需要爸爸的宽容主动对女儿说一句‘我会做一个好爸爸’,此时无论那个孩子,都会因此动容。作为女儿和爸爸的中间者,是那位妈妈,她应该起到协调的作用。”
忆佳说的每一句话,于宇爱都听在心里,从这一道小问题,于宇爱看出来,忆佳作为心理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真正的起到,与人交流,倾听,分析的过程。
寓教于人,这句话说的的的确确的正确。
这问题似乎是,于宇爱给忆佳的一个小测试罢了。
于宇爱欣赏这个女孩,不但因为女孩的父母,更因为这个女孩学术更有发展的潜力。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