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南飞来问老雪蟾,然而这老家伙却是不急不躁,道:“肯定会出来的,你就等着,迟了有什么稀奇?”乌南飞恨得牙痒,暗骂这老家伙混账,说话一点都不算数,小家伙又长得太慢。然而骂归骂,在这方圆四十里内的等待还得继续。
这边范蠡到了勾践身边,说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先围着城池不攻,等待对方军队变的焦躁,斗志消磨,然后再攻,此时不怕他不投降。勾践道:“这计好是好,可是我军去围这个城池,一是兵力分散了,容易被逐个击破;二是长围不攻,对方休整兵力的时间太充足,我方建立的优势容易丢掉。”
范蠡笑道:“我这里有一阵法,可补充兵力的不足。阵法内一兵能当十用。而且不攻不是完全不攻,而是不发动大规模**。我们只骚扰性的**,让对方的防御力量一直处于疲惫状态,然后等待时机发起最后的攻击”。勾践请来文种一起商议,文种道:“可以一试,然后再观察对方的应变方法来随机应变”。
于是范蠡在姑苏外以兵为基摆了重叠八卦阵。伯嚭与夫差在城门上向下看去,只见敌方军队分散于各个城门,没有一股能成有效战斗力。伯嚭大笑:“这次让他勾践有来无回”。于是领了夫差的命令,在东南西各门布置疑兵,集中兵力反击北门。为防止其他门的军队识破疑阵而赶来增援或者攻城,各门先依次序佯攻,然后逐渐减弱佯攻兵力,集中于北门。
首先开始反攻的是东门,夫差先派了一对兵马前去试阵,结果一人无回。夫差暗暗赞这阵布置惊奇,同时又高兴。因为这正好是他想要的目的,给勾践于**上示弱,好让自己有充足的只防御不**的理由,然后借此理由将每门的防御兵力布成疑兵。西门和南门也是在之后依法而行,逐渐北门集中了将近所有的兵力。等待一举反攻胜利。
这边范蠡和文种见东西南各门兵力在攻了一次阵之后就退回不再**,然后上面旗帜增加,显然是增强了防御之势。然而北门却不见有兵来试阵,而是其防御兵力在看上去逐渐减少,似乎是被抽调于其他各门。
文种看后道:“如此,我们不如**北门,直接攻下也就是了”。范蠡翻来覆去的在军帐里踱着,突然道:“这事怕是不对。布置阵法只能防御、不能**,夫差试了各门阵法均不成功,按理说,退回去不**就是了,可如何要增加自己的防御兵力。他怕我们**吗?他怕是没那么笨会以为我们能带着阵法能攻进城去”。
文种道:“那此刻会是什么原因?疑兵?”范蠡道:“很有可能是”。文种道:“那此刻的实际兵力是在哪里?”范蠡道:“怕是在北门”,文种道:“如果所有兵力从北门倾巢而出,那阵法还能守住吗?”范蠡道:“不能”。
文种略一思索,问道:“守不住,你估计能托多长时间?”范蠡不理会这个问题,只是来回踱着。现在摆在范蠡前面的有两条路,要不集中兵力攻北门以外的其他门,要么增强北门的防御力。前者得城,但夫差逃出去将是胜利夺城的后遗症;后者将要损失北门的大把兵力,因为加强防御是可以的,然而如果夫差已经集中兵力于北门,那时间上已经跟不上。而文种问范蠡那个重叠八卦阵能托多长时间是想借着拖延的时间直接把城池拿下。范蠡不回答是怕乱兵中西施有什么闪失,或者夫差攻克北门的防御后带着西子一起逃了。
而此时夫差已经将兵力集中到了北门,悄悄的等待着。如果此时冲出去,对夫差来说将会是一场胜仗,然而他却没有。他一点点的做北门防御调离的假象,因为在他的心里,他想了更远,他不想让一场胜利带来太多的伤亡。因为自己连年的战败已经没有多少兵了,他要赌就要赌一场大的,他在引诱被布置为北门阵法里的防御兵力弃阵而来攻城,那时自己反**,就可以来一场真正以多打少的围歼战,而不是这个让人摸不准的奇怪阵法。
这边布置到北门重叠八卦阵里的兵力的确有了**北门的念头,因为眼看夫差北门的兵力越来越少,谁都认为可以打个胜仗,谁都认为可以攻进城去,谁都认为可以立功。而且其他各门都杀掉了夫差的一对试探人马,就他北门没有,他北门没有一丁点儿战功。主持北门八卦阵的将领徐构越来越坐不住了。
范蠡在军帐里做了一个决定,不真正攻城,也不给北门增加防御兵力。他在调遣一对文种事先预留的兵马往离北门最近的东门赶。文种疑惑,为什么不攻南门?那里离北门最远,夫差要是被那八卦阵缠住,他想救援都来不及,到时候城池可破。
而范蠡是要攻东门而不攻下东门。他要调遣夫差暗处的兵力去东门增援,以此来减轻北门八卦阵的负担。因为他担心夫差真的在绝望中弃城逃走,而且是带着西子逃走。然而如果东南西三门的防御兵力的确都是疑兵,现在北门应该开战了,应该是夫差率大军来破他的八卦阵。可是北门静悄悄的。
范蠡在想难道自己猜错了,但也希望真的是猜错了,因为现在他调遣的的兵力还没有赶到东门。
徐构终于等不住,准备攻城了。他下命令弃了防御阵法,整兵**。偏将吴尤却意见不同,“范军师只让我们堵住城门,我们这样可是违抗军令”。徐构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这里的变化等到报告上去,信息也许就已失效,我们也就贻误了最佳战机”。吴尤道:“兵者虚虚实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敌人防御力量减弱未必就是真的。其次,善于调动敌人往往才会胜利,我们现在总有些是被敌方调动的危险”。徐构不从,吴尤道:“那将军率一部分兵力去攻城,我在这里守着八卦阵。万一将军遇到什么伏兵,可速速退回阵中。徐构心里想着是吴尤贪生怕死,随之冷哼一声,道:“那吴将军就看好阵吧”。随之点了大半兵力前去攻城。同时吴尤遣了通讯兵去报告范蠡。
范蠡闻讯后大惊,道“无知庶子坏我大事”。此时传了命令让那支准备**东门的军马极速赶路,同时又命守护东门八卦阵的将领,等支援军马一到就加入**。他希望这样能保住他在北门的部署。
且说夫差看见有人来北门攻城,当下等到军马快到城门时反**。阵法里的兵马本就不多,徐构领的还是一半,而这边夫差的几乎是倾巢而出。等兵马相遇胜负立即明显,十个打一个啊。徐构领兵逃跑。而夫差率兵在后面追,此时打仗就像切菜一样,跑在后面的士兵被一个个砍倒。徐构大败退回了阵里。
夫差领兵到了阵前,看见八卦阵依旧,一时不敢贸然**。因为他现在的兵力太少,他不敢拿自己姑苏这点兵力随便再开玩笑。而事实上,徐构刚才赔了一半的兵力,八卦阵已经是徒有其表,别说如范蠡先前说的以一当十,就是以一当一都难。可是要夫差就这样放弃**,他是不情愿的,于是本着先试阵的心态命令**,他想看在如此声势下敌方士兵脸上有无惧色。
夫差的决断明显是真确的。然而吴尤也真是大胆。如此之下,挑八卦内的军士八人,分两组,每组四人,每人各持一面旗帜,组与组相聚三丈。每组的人与人相聚也是三丈。一组持红旗,一组持黄旗。红旗的从南向北走一会儿,然后把旗子收下来;又让持黄旗的把旗子举起来,由北向南走一会,停下收起旗子,又让红旗举起旗子却不动。
此时又命北门的军士直接让开一条口子,显然是让夫差进阵。夫差看了阵内的旗子变化,一时生疑不敢进阵。而吴尤也是捏了一把汗,生怕夫差进阵;因为那旗子的变化只是用来,迷惑对方的,哪里有什么实际功效。
战场上的时间就是生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夫差在阵外这样僵持着,却有兵来报:“东门遭遇攻击,请求支援。”夫差一时慌乱,立马抽出一对人马赶回东门防御。而剩下的却分两队,循环掩护着撤回城内。吴尤看着夫差的退兵之法赞叹:“此时我就是有兵也没法追击啊”。
而当夫差退回,东门的攻击却立马撤去。范蠡斩了徐构,赏了吴尤,又加固了各门阵法的防御。夫差打了胜仗退回城中大喜,士气也是大振。可是范蠡却在各门派兵不断骚扰,夫差刚开始高涨起来的士气又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中殆尽。此时夫差想主动攻击,可是各门有兵一直骚扰,不懂阵法而攻击阵法的损失也太大;等勾践发动大规模**可也等不到;想引诱阵内的将领如徐构一样前来攻城,可是自范蠡斩了徐构以后哪个将领还敢擅自**。
于是这姑苏城有种随时遭遇攻击的可能,可这种可能又不真的到来。夫差在这种兵临城下的安静恐慌中终于忍受不住,请求议和,勾践不许。而被围困在城内的将领也是每日恐慌,犹如每天有人告诉他今晚有地震,要随时准备逃生。大批将领偷着投降。
夫差见大势已去,议和又不许,于是自刎于姑苏山。范蠡看城池已破,马上进城去寻西施。
(忘了在哪里看见的说是勾践灭吴的最后一场仗是只围不攻。可是到底怎样的情况才能围而不攻呢?孙子说:“十则围之”,可这样的情况也是围人啊,被围的要想从哪一方突破,其他的可以马上从后面追着打,被围的必然战败。
可是围一座城池我总觉得不是上策,要是敌方想突破,围城的军队因为分散都不能互相照应,而且围一座城池以后城内敌人的主要兵力在哪都不知道。这里也不知当时勾践的兵力多少,也不知这城池是怎么样子,当我笔下围了这城池以后差点赢不了。于是我怀疑“围而不攻”的历史到底是不是真的?
另外善攻者应如动于九天之上,人不知其所攻;我实在不知道范蠡在这里怎么想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十回”内容快照:
『第十回』
姑苏城内,范蠡与西施含泪相拥。以往藏了千言万语的话到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多少个今夜你不在~边的~秋;多少次这相思能挡几度黄昏的寂寞;多少个念君君不在,常向梦里寻的无奈……西施依偎在范蠡怀里,那~~的~~似乎终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终~又期盼已久的依靠,于是这次她靠的很踏实。范蠡的~膀环过西施的肩,~~~着,双~搁置到西施的~腹之~。西施道:“这是梦么?”范蠡道:“夷光~,梦有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