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议论声四起:“要是把医院卖掉,我们看病就更难、更贵了!”
“把医院交给外国人办,我们不放心!”
“是呀是呀……”
医务人员见有群人众支持,深受鼓舞,于是再次高呼口号:“坚决反对卖掉医院!”
“我们的行医权不容剥夺!”
“我们要工作!”
“我们要生存!!”
“我们要发展!!!”
“对!”陈大新把手一挥,声若洪钟地说,“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坚决不答应!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我院一百多个职工的饭碗问题;而且关系到全区十六万人口的就医的问题;关系到‘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建设和稳固问题!……再进一步说,关系到我们市医疗卫生改革得失成败的问题!!!”
“对啊!对啊!”人群中有人响应。
“所以哪,”陈大新见效果不错,继续演讲,“我们经正常途径与有关部门协调不成,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签字抗议,上街示威,恳请社会各界支持、声援我们……”
“坚决支持南州市升平区医院的正义行为!”
“坚决声援医务人员的合理要求!”
“我们也和你们一起去请愿……”人群中有人走入游行队伍,于是,这支白色的队伍中就有了其它色彩了,宛如白雪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
“我们不能把自已身体交到唯利是图的外国人手中去!”一个手持拐杖的年约六十的老人声音颤抖地说,在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的搀扶下,走入队伍中。
“对对对!”一个老年妇女连声说。
“是哪是哪!”这是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随着一阵阵附和声,走入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啊,你瞧,有几个大学生模样、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也加入到这支以白色为主的队伍中去了。
医务人员见有市民支持,有新鲜血液加入,于是更加精神振奋,喊声更大,横额和小旗也举得更高了:
“我们要——”
第3章有群众学生支持他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支白色的队伍前出现几个新闻记者:他们有的在采访簿上奋笔逆书;有的把录音机举到医务人员嘴边录音;有的……有两个电视记者从路边的人群里钻了出来,一男一女,后面跟着两个肩上抬着专业摄影机的男摄影师。摄影机是黑色,笨重,但给人专业、高效、录下即有播出的实在感。
实在感……
男记者走到医务人员前面,转身,背对医务人员,面对摄影师的大大的、黑洞洞的镜头,说:“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您们好!我是南州电视台‘新闻三十分’节目组的节目主持人,现在您们看到的是……”
女记者径直走到陈大新面前,把无声手枪一般的麦克风举到他的大嘴边,单刀直入地问:“尊敬的陈院长您好!我是‘南州在线’之‘城市焦点’节目组的记者——请问你们医院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陈大新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们院虽面临经济困难,但地理位置好,病人有需求,职工愿意干,故并不是无翻身的机会——只要改善管理引进技术——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不要‘卸包袱’而要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走出困境,开拓市场……”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表情友善而又狡猾,重申:“我院地理位置优越,病人就诊十分方便,起死回生不成问题,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卖掉,虽可摆脱债务,但却把医疗卫生大权拱手让人,纯属脏水孩子一起倒,有损政府、医院、职工和广大病人的利益!”
两个记者听了,连连点头。电视摄影师赶紧录像。
陈大新的话也把其他文字、摄影记者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他们七嘴八舌地问:
“请问陈院长……”
“陈院长……”
队伍中的人和围观的群众中更是发出一阵阵赞同支持的声音:“陈院长说得对……”
“说得对说得!”
陈大新还在说:“造成我院目前经济困境的原因,并不全是前任院长经营不善的缘故,还有政府投入不足、吃大锅饭、‘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我刚上任不久,想通过改制和技术革新,打破端着金饭碗去讨饭的局面,闯出一条生路来!可没想到,这时有外资集团瞄准我市医疗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首先想收购我院,而有关方面也为了‘卸包袱’准备把我院卖掉……”说到这儿,陈大新的喉咙哽咽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内容快照: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各路记者们~到陈大新的感染,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有的医务人员听了默默无言;有的~牙切齿;围观的群众听了更是不约而同地发出“嘘嘘”~或者“唉唉”~,为南州市升平镇社区医院即将消失而叹息唏嘘,为升平镇十多万人民群众包括自已即将出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悲衷,说不定还会“因病反贫、因病致贫”呢……白色——不,杂色的队伍离开街心花圆,一边向前走一边接~采访,而围观的路人也一边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