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乡村纪事 [目录] > 第9章

《乡村纪事》

第9章

作者:尧山风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头疼多日的难事总算就解决了,李俊峰悬着的心总算放回了地方。

张崇麟果真是个仗义人,一回到乡政府就向李俊峰保证,一定全力配合工作,绝不再闹情绪,虽然对县委有意见,对马明军有看法,但经李俊峰做工作,他还是主动表态:为了大局,不计较小节。早饭叫了马明军,三人在一起吃了羊肉泡馍,简单交换意见,他就和马明军下乡去拜会各村人大代表了,这是每届乡政府换届选举前必经的过场,名义上是熟悉情况,实际上是笼络人心,目的是为了保证乡长顺利当选。新安乡前段刚闹过风波,而且事事与张明军有关联,因此上这个过场就更显得格外重要,幸好张崇麟这个新安通宽宏大量,答应为党委分忧解难,李俊峰心里很是感恩,暗想着一定要在他孩子工作的事上全力相助,不然会无法面对张崇麟和那位美丽通达的徐莉嫂子。

忽然有人敲门,应声进来的是王琳。

“高升了,李书记,特来向你贺喜了。”这老狐狸原是老牌高中生,文化基础比较好,说话总是文诌诌的,一进门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调侃着。

“哦,陕西地方邪呀,想着谁谁就到了,正想见王支书呢,转眼间就到了,坐呀,烟茶自便。”

“这么说我老汉是碰到‘茶’上了?运气真好呀。”王琳喝着茶,一边说着:“只是不知李书记想见我有何指示呀?”

“说正经的,让我接新安这摊子事,实在是马棚里没马拿驴支差哩,正想找你这个新安绅士请教一二,如何谈得上指示?”李俊峰谦虚地说。

“我说李书记,你这个人实在,我就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毛**也说过: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新安的是并不难干,只是你这个班子搭配的不好,以后有难场的时候呢。”王琳一下子严肃了,一改平时深藏不露的秉性,直戳戳说出心里话。

李俊峰沉默了,王琳一针见血地表白令他实在不知如何回答,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很清晰地感受到了袁副书记话里的骨头,现在除了横下一条心拼搏一番,将命运交与苍天之外已别无退路,这大概就是杨平常书记说的他娘的命吧?

“这就是我想找你的原因,你是新安乡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在干群中有很大影响力,无论如何要从大局出发,协助党委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保证人代会成功召开,说白了,保证马乡长顺利当选。这是政治任务,我必须完成。”李俊峰说离开办公桌,和王琳面对面坐在客厅小沙发上,亲自为他点上一根香烟,双目一刻也没有离开王琳的眼睛,期待着着他的回答。

通过上次平原村的风波,老王琳从心里恼透了马明军,听说他被任命为乡长人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暗暗走访了几个新安的重级量‘人物’,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来探李俊峰的底,现在才明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现在倒让这个年轻人将自己套牢了。多年当干部,他最懂共产的规矩,即使是错,只要是组织决定的也须坚决执行,那怕结局铸成大错重新改过来,也不许在执行阶段有丝毫折扣,现在李俊峰已被套牢了,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他说这样的话不是自我暴露吗?万一将来选举出了事,第一个嫌疑人就是他王琳,晚节啊,他视之如命的东西,实在是摔打不起的。可是一想到马明军那股骄横劲,以及在平原流**对他的不满言论,他又顿生顾虑。于是他硬着头皮说:

“说实话,马明军对平原村和我本人有偏见,我可以不计较,但是他对高村,坡上等几个村也有偏见,并且自上次引发的风波后,他对你李书记未必没有意见,和这样的人共事有太多的人心里不踏实,横竖说出来,你掂量吧。”

“这样吧,我回头和马乡长谈一谈,让他和你们几位老支书谈谈心,沟通沟通,毕竟年轻,还要你们多多包涵,多多支持,都斤斤计较起来事情就没法办了,说到底,我还是希望你带好这个头,要真心诚意,不能弯弯绕,要经得起实践检验,搞好了你是功臣,搞砸了说明你没有尽力,或者还捣了蛋。”

这一切李俊峰心知肚明,但有什么办法呢?头上套着紧箍咒,说话就得绕着走。好在和王琳心无芥蒂,好说歹说不计较,于是他沉吟半晌,索性将王琳套个更牢:这个老狐狸,一旦脱缰就再也拴不住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二”内容快照:

『二』

秋日的风~劲地刮着,地~黄河崖畔的新安乡被收获季节的绿与~所掩映,这块美丽而倔~的土地曾孕育了一代英~,在关中平原东~书写过悲壮的历史,先辈们~血牺牲终于换来了故土的~,谁知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作,这片土地依旧在贫困中苦苦~~,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之风终于呼啦啦的吹过来了,~~遍野的苹果园迅速给这里带来恩惠,新房盖起来了,彩电~托~了农~,农民脸~~~了幸福的笑,对党的好政策感~之

~~

>> 阅读第10章 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