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爱是本性
柳枫想爱自己的女儿很平常,哪个当父亲的不真爱自己的女儿,而且女儿还是当父亲的上辈子的情人。
柳枫努力做到每个周末去东北这个第二大城市,在城市一个私人学校中陪女儿学习英语。这已是柳枫记不清第多少次课程了,反正柳枫记得:每次交学费时总是不用自己提醒自己,每一次都是学校的老师给女儿发一张白条上面写着:请家长给孩子缴纳学费500元。
柳枫清楚,做为自己工资的十分之一来说微不足道,更不用自己去操心和担心什么时候女儿在市里会被老师清理出课堂,人家是不会忘记你做为孩子的父亲欠人家学校的费用,欠班主任老师的工资的,只要你不欠学费,其他的不用操心,这一点,柳枫最喜欢了。
柳枫是为自己的女儿感到一种自豪,虽然自己不是什么老板、暴发户,但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是要感谢自己的父母用从吃穿上节省出的钱供自己读书,读到了大学毕业。柳枫清楚地记得,在自己毕业后的第二个春节,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回家过年。从来不胜酒力的父亲,自己居然喝了四瓶啤酒,父亲对着柳枫的哥哥、姐姐及柳枫还有全家人说要报一个喜:我终于把供你们上大学的钱还清了。
柳枫不会忘记,等父亲说完这句话,客厅中安静的怕人,仿佛时间停滞,只有泪水在面颊上流淌,是激动更是喜悦的泪水。柳枫那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报答父母。
柳枫看到自己的女友哭了。
柳枫也就在那里长大了,真正地感受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柳枫就是柳枫。
柳枫明白:这就是爱的本性,是爱的真谛!
——
自从妻子去首都就读后,柳枫觉得自己可以多给自己的工作一点精力,让自己的领导要以多关注一点自己为理由,每个周末都能放假,让自己多陪伴一点女儿。
柳枫明白自己能够不花钱就坐在教室里与比自己小上近30岁的孩子们一同欣赏老师精彩的英语,也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这个教英语的老师女孩,也是一种光荣和安慰。
作为父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比朋友、同事、哪怕是兄妹的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读书,哪怕是自己禁烟、禁酒、禁色,也是自己可以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
因为柳枫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什么商业人才,连人才都不敢自称。但柳枫明白自己尽一切努力,去节约,去继承父母的光荣传统。柳枫更不会忘记,自己上大学时,父母都上班,但仅凭借每月不到二百元的工资,供家中三个大学生是一种怎样的节约与深爱的结晶:父母穿的内衣上都是补丁。
柳枫觉得最起码做到让孩子高兴、同事朋友羡慕、老婆老人欣慰了吧。哪怕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面耽误了一些工作,只要是领导了解,也不会因为这一点做为男人的行为而在年底不给评优和先进的机会的吧。
柳枫认为也许自己的领导还年轻,都有自己的孩子,也是为自己对孩子一个梦想没能实现,因此也能理解手下面对当今的社会而做为一种所谓的追求和向往的一种替代寄托。
柳枫觉得自己节省点,少抽点烟,为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减少点污染,能少喝点酒,为西部非洲的挨饿的孩子省点粮食,也是做点贡献吧,柳枫自嘲。
女儿晴荟,也伴随着她自己的同学们一起走向了开放的大城市。虽然女儿和别的同学相比,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但也不外于在这种从农村迈入县城面向大城市的求学队伍。柳枫还没适应每次喝酒时领导同事们的十之八九提到谁谁孩子在城市上学如何如何进步时,自己也步入这支比八年抗战还要长几年的队伍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汇入那种潇洒而又沉重与无奈的江河大潮。
柳枫还在醉酒后想,这种狂风何时刮来,可能也就在千喜年的前后吧,刮到了这个安身立命的小镇。记得大学毕业适逢政策支持下乡,支援县乡,双向选择而由于成绩表现都好的自己也在头脑发热时,暂短地还没欣赏这世界闻名的工业重市的风景和光荣时,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现在这个仅仅几万人口的自认为是自己奋斗的地方,自认为家立业的地方。
轰轰烈烈的场景就在昨日的梦中,梦醒十分,已过去十四年,女儿的年龄也从幼儿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少女。如风,如雨,如今天的国教求学风潮。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三章 品读老师”内容快照:
『第三章 品读老师』
3品读老师当美丽的~老师在黑板~写~这样的一句英语:fatherandmother,iloveyou。同时~释为:family(家庭)时,柳枫的双眼~~了。虽然为了~儿能在这么一所私立的英语学校读书,让自己清~了,也让自己失去些在朋友和~面前8小时之外的表现机会了,但也十分感动而又~动。柳枫被老师的美妙的英语打断了沉~,柳枫从周一到周五的晚~都是独自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