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年代某个闷热的夏天,储备仓里的旧书显示着年代久远,陈旧的橱柜上落满灰尘。是高中年代的最后一年,所有的课本要重新复习一遍。偌大的木箱里堆积着我3年所有的课本和画满了叉号的试卷。
我费力的把箱子搬到阳台上,是八月十五的团圆节。父母并不在家,他们去姥姥家,走时一再询问我,我借口要复习英语,坚决的摇头。天知道我从小就是一个不乖巧的孩子,总是一副少年持成的样子。有着许多大人们不能理解的行为,比如总是喜欢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喜欢狼吞虎咽的吃东西,更重要的是和人不亲,没有小孩子的顽皮和嬉闹,总是一个人站在一旁,若无其事的做自己的事。听到姥姥的叹息,她说这孩子和芸芝这么像。
长大的过程中在很多个夜晚总会做梦,梦里是一场华丽无比的婚宴,所有人都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小小的我,我的世界里只有无数**在不停地晃动,耳边是喧嚣无比的音乐声和人类们的交谈。我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直直的靠在厨房**油腻的墙边,怕错过那一个领我走的人。可是等了好久也没有。我只看到好多的食物被端出,好多满是油渍的空盘子被送进来,地下有好多摊水渍,忙碌的人群无人顾及。有年轻的厨师被绊倒,一个大大的鱼头掉在我身上,样子很滑稽可是我笑不出来。因为我饿了,终是累了,沉重的靠着墙睡着了。被人摇醒是在空了的厨房里,只有一个厨娘,她温柔的摸着我的头问:“饿吗?”我点头,她端来一盘糯米糕并递给我筷子。我没有接筷子,用手直接抓起来就吃,狼吞虎咽。那是一碗冷掉的食物,很冷、很硬,食物没有咀嚼直接进入食道,我感觉到胃被冷硬的食物刺得生疼,但很快又被食物带给我的巨大充实感淹没。
我听到厨娘说:“可怜的孩子。”
然后大汗淋漓的惊醒过来。
每一次都是那么真实和清醒,如寒冰中的游鱼。接踵而至的是巨大的黑暗和父亲巨大的鼾声。
那种吃东西的习性,从我的梦魇一直延伸到我的生活直至成长,左右着我的怪异。
也许我是一个不太正常的孩子,可那有能怎么样呢?
正如他们无法明白我,我不明白的又何其多?
比如我是家中唯一的子女,父亲是小镇通往城市的长途客车司机,母亲是小镇上一所小学的公办教师,我们住在小镇临近街面的二层阁楼上,案例来说家中不是富裕,可起码也不至于贫穷。可是事实却让人觉得贫苦。偌大的阁楼,楼下是三间做理发的门面店,二楼的阁楼上分三间,朝东的一面是我的卧室,中间的当做客厅,朝西的那面是父母的卧室,转角的小仓库作为储存室。父母的工资加上三间门面的房租,收入理应很宽裕,但是家中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台长虹电视,一个低矮的茶几,两把把手处被磨得光亮的藤椅,老式的衣橱和木柜,再无其他。
记得小时候我说:“爸爸,我想要一个MP3。”
“要那个做什么?”他头也没抬得问。
“用来学英语。”我撒谎道。其实我想听黄阅的歌《折子戏》。又一次同桌在轻轻哼唱时,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想听却不愿向别人借。一直以来,向别人借东西于我而言有莫名的羞耻感。我无法艰难的去开口。所以选择向父母开口。
“人家孩子没有不是也能学嘛。”父亲嘟囔着。
“那就算了。”我转身向自己的房里走去。
“团团”母亲在身后叫我,我停下来想听她向说什么,她放下手里给父亲正在剪发的剪刀和梳子走过来拉住我的手向她的卧室走去。
“这是三百块钱,你看你喜欢什么款式就给自己去买吧,”她从床头的褥子下摸出钱给我。
我抽出其中的两张说:“这样就够了”。
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你看妈妈都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也不知道你买那东西值多少钱。”
“谢谢妈”说完我转身飞快的跑回自己的房间里,身后传来母亲的叹息和父亲不满的嘟囔声。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尽管母亲对我很好,有求必应,极尽宠溺的样子,可是我对她并不亲近。小时候洗澡的时候她要帮我搓背,我感觉生分。我们之间总是有莫名其妙的客气和小心翼翼。而父亲那种不理不睬的,有时奋力生气的样子,反而让我觉得亲近。尽管会和他吵架,有时甚至惹得他想下手打我。但是我却不可救命的觉得亲切。有时我都在想我是不是有受虐倾向。他会埋怨母亲太惯我。每次我有什么要求,他刚说不,母亲总是说相反的答案。洞悉这样的规律。这让我在他面前说话越来越放肆。小时候要东西,他不给,我便站在他面前不走。开始静静的哭。后来知道母亲总是会答应我的。我便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总是一句:“那就算了!”便扭头走人。想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卑鄙。抓住他们的弱点,便开始肆意妄为。
有时也有失策的时候,当母亲有一次违背他的意思时,他生气的站起来要发火。而在这时矮小的母亲总是踮起脚尖来抚mo父亲的头。往往父亲就这样败下阵来。颓废的坐在沙发上。母亲的那一个动作像是有神奇的魔法,总是让父亲变得温顺。那种场景总是洋溢着年少恋爱的味道。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3”内容快照:
『3』
堆积的书散~着,厚重的课本,散了书页的小说书。画~叉号的数学卷子,在校园礼堂被拆后的废墟~的一张留念,一个带锁的小盒子。我微笑,模糊地记起不分黑夜白天的混沌高三。。。。。。。一张照片被我拿在~里,照片~是一群十七八岁孩子笑颜如花的脸,被~在中间挨我很近的英俊~子名~苏他。苏他苏他,很好听的名字。那是焦躁而懵懂的高一时期,这个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