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整,在市委三楼会议室,市委宣传部和市公安局联合召开了案件通报会,聂宝山、陈国金以及宣传部的副部长们、华兰日报社的正副社长们、华兰人民广播电台的正副台长们和华兰电视台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公安局参与破案的民警们出席了会议。陈国金和公安民警们一身戎装,肩上的警徽奕奕生辉。闫伟斌和党宗明作为当事人单位的领导,坐在**台下的第一排。
会场气氛凝重、庄严、肃穆,谁也不敢高声说笑,仿佛心事重重的样子。
聂宝山首先代表市委领导讲了话。他非常沉痛地说,我市建市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在职正县级一把手被人谋害的恶性案件。案件发生后,市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市公安局立即破案,严惩凶手。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趁机散发流言,污蔑我们的党,污蔑苏光耀同志。有些人说苏台长被杀是因为婚外情,有些人说是得罪了黑社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说法。现在可好,经过公安机关的加班加点,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那些人的污蔑不攻自破,说明我们的党是好的、纯洁的,苏光耀同志是经得起党和人民考验的优秀的领导干部。我们为失去这样的优秀人才感到悲伤。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公安战线的同志,是他们尽心竭力、有智有谋有勇,才使案件在第一时间被侦破,我们要衷心感谢他们。说着,聂宝山站起来面对身旁的陈国金和台下的民警们深深鞠了一躬。陈国金赶紧站起来,也深深鞠了一躬。聂宝山说,下面请陈局长介绍案件的侦破情况。
台下的人在静静听着。闫伟斌和党宗明在笔记本上忙碌地记着。
陈国金轻轻咳了咳嗓子,酝酿了一下感情,用更加沉痛、低缓的话语说,刚才聂部长概括介绍了一下情况。我要说明的是,正像聂部长讲的那样,我们公安机关始终高度重视这个案件,我和刑侦处的刘白荣处长亲自坐镇,经过几天几夜的加班加点,终于破获了案件、缉拿了凶手,给市上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给死者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也给关心此案件的广大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我想,九泉之下的苏光耀台长会瞑目的。至于具体的案情,我还是请刘白荣处长给大家介绍。
台下越发寂静,没有一个人说话、咳嗽、走动,也没有掌声、欢呼声。刘白荣就详细介绍了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闫伟斌、党宗明和电视台的中层领导们一边听一边都在笔记本上记着。
此后,闫伟斌回忆案件的发生过程,感觉并没有什么离奇和神秘之处,甚至比想像的简单多了,只是凶手太凶残,苏光耀死得太悲惨、太冤枉。
凶手名叫王财德,29岁,是星宝花苑的保安,也就是苏光耀居住小区的保安,华兰市农村人,过去因盗窃罪被判刑3年,去年刚刑满释放,家里有年迈的双亲无人抚养。刑满释放、至今单身的他不安心在老家种地,经人介绍成了保安。
当了保安,王财德感到一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太少,无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就打起坏主意来。每天早晨上班后,他都要亲自给小区的订户送去当天的《华兰都市报》。这样,他就逐渐熟悉了小区的大部分住户。但谁也不知道他曾经是个劳改犯,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就放松了对他的戒备,他有时候还可以到订户家中聊天。
经过多次的观察和思虑后,王财德认为作为电视台一把手的苏光耀肯定有钱,就暗暗打起了苏光耀的主意。
案件发生的前一天傍晚,王财德就观察到苏光耀的妻子唐梅英去了父母家,当晚没有回来。他就预谋趁第二天送报的机会敲开苏光耀的家门,再实施抢劫。
据王财德交代,当天是星期一早晨,他送报时间是8点,比平素晚了半个小时。因为这个时间,上班晨练的人们大多数已经出了小区大门,有利于实施犯罪。
当他按响苏光耀家的门铃时,苏光耀从猫眼看了看,发现是他就开了门,他就拿着报纸一脚迈了进去。门半掩着,他就装做不经意的样子用肩膀将门关上,单手将报纸递给苏光耀。当门发出“哐”的一声后,他确定门已经被关上了,心中一阵窃喜。此时,客厅里的电视正在播放早间新闻,看来苏光耀刚才正在看电视。苏光耀没有说让他进来或者坐下的话,拿了报纸一边转身往沙发边走,一边随口就问:“小王,今天的报纸怎么迟了半个小时?”王财德随口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报纸晚来了半个小时。”王财德说着,慢慢移动脚步,向苏光耀靠近。当苏光耀把报纸仍在茶几上,再抬头向电视瞅去时,王财德一个箭步冲上去,向苏光耀的后脑勺猛击一拳。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第三章(2)电视台一把手引起了~格外关注”内容快照:
『第三章(2)电视台一把手引起了~格外关注』
遭到忽然一~的苏光耀~然转过~,面对着王财德,大~了一~:“你~~啥?”但由于太~张太突然太惊恐,有点变~。~眼睛大大地瞪着,想~出~去~王财德,但由于惯~太大,就被重重地摔倒在地~,额头~在电视柜的角~。“你,你,你......”苏光耀~~着,大~着,~一瞬间站了起来。王财德~~去对着脑袋和~~~~几拳,苏光耀摇摇晃晃地倒~。王财德正值青年,而苏光耀已是50多岁的老头子,再加~王财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