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州属于平原地区。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大多数农村人是半田半地。田里收获的稻谷自给自足,旱地里的棉花属于经济作物,在棉花价格高企时,家里没有大的开支,人们节省度日还会略有赢余,几年下来也可以攒一笔钱。许多人开始做新房子,买家电。人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平淡地过下去,这时,却发生了变化。棉花价格跌落,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按以往的棉花价格都已跟不上形式了。
许多人开始外出打工。那些出去打工的人们不再以田地收入为主,以在外做工收入为家庭经济支柱。凤兰老公叫桂老五,他没有手艺,又没有文凭,一直待在家里不出去打工。理由倒很有说服力,桂老五说象自己这种人,出去了一年也赚不到多少,即使做工一个月一千多,在外吃喝等开支都要大许多,再加上每年出去回来两趟,剩不了几个钱。
不光是桂老五说,村里有许多人都举出这个理由。可是,每年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那些老人,孩子还有孩子没有带的女人留在家里。桂老五还是不出去,凤兰却坐不住了,平常还无所谓,过年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赚钱回来就是不一样,他们花钱大手大脚。买年菜就可以看出来。
凤兰心里不愤,而丈夫就是不肯出去,后来,凤兰跟丈夫说:“你不出去,我出去。”
“你要出去,你就出去。”
凤兰也是用激将法,个个出去打工,他无所谓。真正地里一年下来只忙几个月,从农历四月到九月。另几个月没有什么事。特别过年后的正月到三月,简直是无所事事。在这时,留在家里的人们吃了饭就是打牌。也有许多人趁这时出去打工。丈夫桂老五就是不出去。这让凤兰非常恼火,一家人就靠那几亩田地的收入。她本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而现实明显摆在面前:这样下去生活不会改变的,并且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越来越难。
为叫他出去打工的事,丈夫桂老五没少挨她骂。最后,他也习惯了。凤兰每次为打工赚钱而责怪他时,桂老五装聋作哑,不理妻子。他已完全成为老油条了,只想就在家里这样待下去。有时他会为自己辩护:“穷也是过一生,富也是过一生。”。桂老五确实是抱着这种想法的。在挣钱养家方面,凤兰恨桂老五恨铁不成钢。凤兰必定是女人,即和桂老五结婚,孩子都有两个,在感情方面她对桂老五并没有三心二意。她和许多女人一样,只想丈夫会挣钱,养好家,她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丈夫不出去打工挣钱,那么我自己出去。凤兰一把自己想法说出来,马上就得到旁人赞同,旁人说你出去最好,比你桂老五好找工作。
凡是在外打工的人都知道,女人比男人好找工作。凤兰夫妻俩也听村里在外打工的人说过。桂老五一听妻子要出去打工,喜之不得,女人总是在自己面前嘀咕,她出去打工赚钱不说,自己清静了。夫妻俩结婚已有几年,感情已趋于平淡,彼此认为也可以分开。
一旦确定出去打工,凤兰就开始筹划了。开始计划丈夫出去,没有想到后来是自己出去。要知这样,过完年就跟他们一起出去。这时正是阴历五月,村里出去打工的人早出去了,要出去的话凤兰连个同伴都没有。凤兰心里又犹豫不决。桂老五也认为要出去明年再说。
这时,凤兰要出去打工的事早在村里传开了。第一个把它说出来的还是桂老五,桂老五说:“我家凤兰要出去打工。”
“她出去打工?”店里一个人问。
“是,她总是叫我出去,见我不出去,她说出去。”
桂老五是在村头的小店告诉大家的。农闲时小店里每天都有一两桌牌,那些不打牌的人围在一边看。桂老五夫妻每天也到小店来。不过,每天桂老五先来,凤兰要把家务事忙完才有空夫。桂老五把凤兰要出去打工的事一说,那些打牌和看牌的都叫了起来,表示没有想到。当时就有几个人说出去几天就会回来的,他们理由说想家想孩子;凤兰没有出去过,是不知道这滋味。在小店打牌看牌的他们,都和桂老五同样,不愿意出去打工。不过桂老五不同,他家凤兰要出去他也让?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1章:在家里四”内容快照:
『在家里四』
“我当然让她出去,她不是说了外面钱好赚?”有人问桂老五,他说。外面的钱不好赚,那些出去过的人回来讲。在家千日好,出门一世难,桂老五等凤兰出去,只有她出去了,她才知道在外赚钱的滋味。他~着一种想法,想用事实来灭灭妻子的气焰。凤兰~格倔~,话即已说出来,那么只有出去。面子这时也是很重~的,~面子不但在丈夫面前,而且在村里人面前。~~出去的事丈夫告诉给大家,等她一来,立即就有
~~